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點茶技藝。

彭榮先生雖然是帝師,可不是現在的官家老師,而是上一任哲宗皇帝的老師,哲宗年輕病逝,因為無子,太后就立他弟弟趙佶為帝,趙佶就是當今的官家。

彭榮這個前任帝師也就離開了東京,回歸蜀中隱居。

所以他談論起當今的官家趙佶倒也沒有一絲顧慮。

“可惜了傭哥兒(哲宗原名趙傭)一身才華,卻年紀輕輕就病逝,朝中為立誰當皇帝可是爭論不休。

一部分大臣主張立簡王趙似。

而向太后則主張立端王趙佶。

宰相章惇一聽要立趙佶當皇帝,厲聲抗辯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智慧禪師阻止他再說下去:“都是陳年往事了,還提它做甚。”

彭榮先生嘆口氣道:“好吧,不提也罷。還是我們在這里好好品茶吧。”

轉頭對李曙道:“云初,今日就由你來點茶吧。”

云初是李曙的字。

聽到彭榮先生點到他的名字,李曙有些誠惶誠恐,

“啊,先生,這……學生點茶技藝不佳,恐怕要壞先生和大師的雅興。”

剛才先生說了,要用新的茶碗來喝茶。自己的微末技藝怎么能夠配得上這出初見天日的天青色茶碗呢?

彭榮先生道:“無妨,你點的茶,為師又不是沒喝過。”

在書院里,李曙也跟同學斗過茶藝,彭榮先生作為評判當然知道他的點茶技藝如何。

李德山:“叫你做你就做,難不成還要我們動手嗎?”

對啊,在場的都是長輩,只有自己這個晚輩,自己不動手誰動手。

李玉清道:“曙哥兒你盡管放心做,難得有機會在先生大師和跟前討教,請他們多多指點你就是了。”

李曙道:“是。請先生和大師指點。”

彭榮先生道:“莫啰嗦,快去點來,別耽誤了等會吃廟里的素齋。”

智慧大師:“你呀你,怎的變得如此潑皮無賴?”

彭榮先生:“誰叫你廟里藏著寧州最好的素齋廚子,還規定初一,十五和觀音菩薩誕辰才能接待我等這些想來品嘗的。這不成心讓我們平時垂涎三尺也吃不到嗎?今日不管,定要吃了才罷休。”

智慧禪師道:“李老爺,你來評評理,初一十五,一月吃兩次還不夠么?”

李玉清道:“當然不夠,如果不是俗務纏身,我也想天天到廟里來侍奉菩薩,隨便吃吃齋飯。”

“哈哈哈,老和尚,如何,可不是我一個人惦記著你的素席,哈哈哈……”

彭榮先生大笑著說道。

智慧禪師“罷了罷了,今日就如了你們的愿吧。慧能,你去安排吧。”

“是,主持。”

那個叫慧能的知客僧答應著去了。

茅草亭子里傳來的笑聲李曙無暇顧及,他在專心準備點茶。

在宋代,點茶法成為時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所以點茶的工具很多,全套有十二種,有人還給這些工具起了相對應的官職名稱。

烘茶爐(韋鴻臚)茶臼(木待制)茶碾(金法曹)、茶磨(石轉運)、水杓(胡員外)、茶羅(羅樞密)、茶帚(宗從事)、盞托(漆雕秘閣)、茶盞(陶寶文)、湯瓶(湯提點)、茶筅(竺副帥)、茶巾(司職方)。

李曙看了一下小和尚們抬出來的茶幾上,除了沒有石磨和茶碾,其他都還齊全。

另外還有一個白瓷的缽碗和一套白瓷的茶碗。

一旁的燒火的小和尚道:“主持不喜歡用茶碾和茶磨,小郎君就將就用缽碗吧…”

原來如此,李曙正在想石佛寺怎可能沒有全套的點茶工具呢?

原來是智慧大師不喜。

真是奇怪啊。

不過這難不倒李曙。

有的人不用茶碾和茶磨,用瓷缽碗把茶葉搗碎也可以點茶,只是要多花點功夫

李曙先用木桶里的水洗了手,用干凈的布巾擦干,然后拿出裝在盒子里的茶餅,放在烘茶爐上烤,烤好之后放在白瓷大缽碗里用茶臼開始搗碎,一直搗成細末。

然后再用茶羅篩把最細的茶末篩入那一套茶碗當中的大碗里備用,等爐上的水開之后,沖水入碗,拿起竹子做的茶筅不停地攪拌,一直攪拌到茶末跟水融為一體,成糊狀逐漸上浮就可以了。

這邊彭榮先生已經用煮沸的水洗過那兩個茶碗了。

李曙就開始分茶了。用木勺把大碗里的茶盛在兩個青色的小茶碗里。

“請先生和大師品茶。”

至于祖父和父親就只能用白瓷茶碗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达县| 密山市| 梧州市| 宁陕县| 芮城县| 大冶市| 永平县| 襄汾县| 鹤岗市| 永修县| 鄢陵县| 驻马店市| 成武县| 吴堡县| 酉阳| 神池县| 互助| 和田市| 通州区| 云龙县| 陆河县| 布拖县| 翁牛特旗| 抚顺县| 阿克苏市| 西吉县| 台中县| 昭平县| 井研县| 栾城县| 平武县| 专栏| 廉江市| 永修县| 洛隆县| 阜城县| 临沧市| 蛟河市| 隆安县| 庐江县| 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