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誕醫學史(中國篇)
- 光子
- 1067字
- 2020-08-07 18:10:47
2000年前就已開始用春藥
其實,2000多年以前就有人開始用春藥,這些藥有些的確能助性,但很多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騙術。最早關于春藥的文獻就是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和竹簡,里面收載了內容豐富、劑型和用法各異的春藥,從中可以發現,秦漢以前的方家術士們就以草木的果實來強身補體,益壽延年,提高性欲。比如:
“張于聲服五加皮酒,壽三百年,房室不絕。”
“陵陽子仲服遠志,生子二十七。”
《上問》記載,用雀卵、公雞睪丸等來提高性交頻率,用雀卵熬麥粥治療陽痿。《養生方》則記載,用干姜、菌桂、蛇床子等制成陰道栓劑,刺激女子性欲。《雜療方》記載了內服和外敷的一些提高性能力的藥方。
后來,這些藥方經過好事者的夸張和傳播,很多官吏便開始大膽“以身試法”。對于有效的,他們就到處宣揚,傳到皇帝耳朵里,就成了貢品。《魏志·武帝紀》里就記載曹操“倡優在側常日以達夕”,他還招募方士研究房中術,搜羅大量宮女做試驗。社會上層的人使用后,慢慢地也擴散到了民間,由此開始大范圍地流傳。

五加皮是民間常用的配制藥酒的藥材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人們有較大的性自由,包括春藥在內的傳統性醫學的發展也很少受到阻礙,因此,春藥的發展也得到了豐富和完善。到元朝,成吉思汗曾全力支持道教,把它尊為“國教”;明朝亦是如此。這與道教擅長煉丹、采陰等有關,“煉丹”就是制作壯陽的“土偉哥”。我們知道,古代很多皇帝、官員煉丹,有不少是為了“成仙”,但其中也包括壯陽補體。到了明朝,春藥在皇宮開始泛濫,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頂峰,像朱隆禧的“太極衣”、趙文華的“百花仙酒”、汪鋐的“甘露”,還有“美女顫聲嬌”“封臍膏”,以及前面提到的紅鉛,在明朝都是明星產品。

淫羊藿一直被人們認為具有壯陽的作用。
古代春藥中到底有何種藥材呢?最常見的是淫羊藿、陽起石、石硫黃、龍鹽等。淫羊藿也叫仙靈脾,據說羊吃了以后長時間硬挺,能“交百遍”, 《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為中品,認為它能補腎陽,強筋骨,可用于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遺精、筋骨痿軟等證。對于陽起石,中醫認為它能治腎氣乏絕,陰痿不舉,去陰囊濕癢,治療女性子宮冷寒。硫黃,李時珍說它秉承純陽石的精氣凝結而成,具有流通氣質,能補虛,經過炮制后常用于壯陽藥中。龍鹽又叫吉吊脂、紫稍花,古人說它是由龍的精液生成的……

《順天時報》刊登的壯陽藥廣告,上面的“年老腎衰”“房事無力”“身強體健”“又得一子”等字眼,很是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比如鹿茸、羊鞭、牛鞭、海馬、韭菜籽、鎖陽等,不一而足。這些中藥材有的的確有效果,當然更多的是徒有虛名,只能補充補充能量和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