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誕醫學史(中國篇)
- 光子
- 1074字
- 2020-08-07 18:10:45
先秦方士乞求“不死藥”
煉丹術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方士(其實就是古代巫師的化身)對神仙信仰和“不死藥”的尋求。
《詩經》中就有對“眉壽”(長壽)的渴望,比如“以孝以享,以介眉壽”“以此舂酒,以介眉壽”。《山海經》中則出現了最早記載的關于不死藥的傳說:西王母在昆侖山有不死樹,青鳥采集果實,玉兔將它們搗碎后制成不死藥。后來后羿得到了不死藥,嫦娥偷吃后飛到月宮變成仙子。還有諸如“有軒轅國,不壽者八百歲,壽者數千歲”“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及“開明東有巫彭、巫抵……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等記載。

甲骨文“丹”字,很像采丹井或盤子一類的容器,中間一點像丹藥在其中。
方士們根據這些記載,想到通過煉制一些自然礦石和金屬,來得到所謂的長生不老神丹和人工淬煉的金銀,希望服食以后能長生不死。這也是煉丹術被稱煉金術、黃白術的原因。
當然,煉丹術的興起離不開遠古時期的采礦和冶金技術。原始社會的后期,我國已有冶銅術,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冶鐵術。在冶煉金屬的過程中,人們積累了很多知識,創造了很多冶金方法,煉丹術隨之出現。
當時一些統治者為了長生不死,繼續統治人民,就開始想方設法找能成仙的藥。他們一開始并沒有想到煉金術,而是先在動植物中找,失敗以后,才開始主攻礦物,之后便樂此不疲。
在礦物里找長生不死的金丹妙藥,自然離不開中國古代五行學說的支持,即其中的“土生金”。當時的人認為,礦物埋在土里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比如雌黃經過千年會變成雄黃,雄黃再經過千年會變成黃金;朱砂經過200年會變青,再過300年會變成鉛,再過200年變成銀,再過200年就變成金。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就有了“奪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上層人士就想用當時的器具——鼎,來達到“千年之氣,一日而足,山澤之寶,七日而成”的目的。

古人煉制朱砂提取水銀——將朱砂加熱蒸餾,即可獲得液態的汞,這種方式曾是過去人工提煉水銀的主要途徑。
戰國時期,煉金術逐漸成形。《戰國策》中就有一則不死藥的故事:“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的藥,傳遞人拿著藥進入宮中。有個宮中衛士看見后問:“這東西可以吃嗎?”答說:“可以吃。”衛士竟然當著他的面強行把藥搶過來吃了下去。真是“勇氣可嘉”。
大思想家、大哲學家莊子在他的著作里幻想了理想中的“仙人”模樣:皮膚像冰雪一樣,身姿綽約,不吃五谷雜糧,只喝風飲露,能騰云駕霧游四方……之后,一些文學界的大家也“錦上添花”,在自己的著作里大肆渲染。大詩人屈原的《離騷》《九章》就有不少幻想成分。在這種神仙思想的“引導”下,煉丹術逐漸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