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十七回 鬼王深夜訪三藏

三藏合掌行禮,說:“院主,凡是庵觀寺院,都是我們僧人的館驛,你怎么不留我,這是為什么?”僧官發怒大叫:“你這個和尚,真是油嘴油舌!”三藏問:“什么叫油嘴油舌?”僧官說:“古人說:‘老虎進了城,家家都閉門。雖然不咬人,日前壞了名。'”三藏問:“怎么叫‘日前壞了名’? ”僧官說:“前些年,有一些僧人來到我這山門口,我見他們穿的衣服也破了,還沒有鞋,光著腳,就立刻請他們進來,讓他們上坐,擺上齋飯款待,又拿出舊衣服借給他們,留他們住了幾天。可是他貪圖在這里有吃有穿,不想離開,就住了七八年。住也就住了,卻又做了許多不公的事來。”三藏問:“他們做了什么不公的事?”僧官說:“他們沒事的時候,沿著墻扔瓦,天冷的時候折斷窗欞燒火,還奪碗奪鍋的,什么事都做。”

三藏聽了,心中暗想:“我怎么會和那種和尚一樣?”想要哭,又怕被那寺里的老和尚嘲笑,就暗自用衣服擦淚,忍氣吞聲,急著走出去,見了三個徒弟。行者見師父臉上有怒氣,問道:“師父,寺里的和尚打你了?”唐僧道:“沒有打。”八戒說:“一定打了,要不怎么說話都要哭了?”行者說:“罵你了?”唐僧道:“也沒有罵。”行者說:“既然不打不罵,你為什么這樣苦惱?難道是想家了?”唐僧說:“徒弟,他這里不方便。”行者笑了,說:“這里是道士住的?”唐僧生氣地說:“觀里才有道士,寺里只是和尚。”行者說:“你不管用,如果是和尚,就和我們一樣。常言說:‘既在佛會下,都是有緣人。’你先坐一會兒,我進去看看。”

行者按了按頭上的金箍,束了束腰間的裙子,拿著鐵棒,徑直來到大雄寶殿上,指著那三尊佛像說:“你本是泥塑金裝的假像,但內里就沒有一點感應?我老孫保護大唐圣僧前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今晚來到這里投宿,趁早報名給我聽!如果不留我們,就一頓棍打碎金身,叫你還變回泥土!”

大圣正在發狠亂說,有一個燒晚香的道人,點了幾枝香,來到佛前往爐里插。行者見了,“咄”的一聲,把道人嚇得摔了一跤。道人爬起來,看見行者的臉,嚇得又摔了一跤,急忙跑入方丈里向僧官報告:“老爺!外面又有個和尚來了!”那僧官說:“你們這些道人都少打!都說了叫他往前廊下去‘蹲’著,還來報什么!再說就打你!”道人說:“老爺,這個和尚和先前那個不同,長得兇惡。”僧官說:“什么模樣?”道人說:“圓眼睛,滿臉毛,雷公嘴。手里拿著一根棍子,咬著牙很生氣,要找人打呢。”僧官說:“等我出去看看。”

他就開了門,行者正撞進來。他一看,這行者生得確實丑陋。那老和尚慌忙把方丈的門關了。行者趕上去,一下打破門扇,說:“快將干凈的房子打掃一千間,老孫要睡覺!”僧官躲在房里,對道人說:“難怪他長得丑,原來是喜歡說大話的報應。我這里連方丈、佛殿、鐘鼓樓、兩廊,共總也不到三百間,他就要一千間睡覺。哪里有那么多房間?”道人說:“師父,我也被嚇破膽了,你隨便答應他吧。”那僧官也十分害怕,高叫道:“那借宿的長老,我們這里小,不方便,不敢留你,請到別的地方去住吧。”

行者將棍子變得和盆一樣粗,豎在天井里,說:“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說:“我們從小兒住在這寺里,師公傳給師父,師父傳給我這一輩,我這一輩的人還要傳給兒孫。他不知是哪里來的,這么冒失,讓我們搬呢。”道人說:“老爺,搬出去也好。那棍子要打進來了。”僧官說:“你不要胡說!我們這里老少眾人,有四五百名和尚,往哪里搬?搬出去,卻也沒地方住。”行者聽見了,說:“和尚,如果沒處搬,就出來一個,我打一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讓他打一棍。”那道人慌了,說:“爺爺呀!那么大個棍子,讓我去挨打!”老和尚說:“‘養軍千日,用軍一朝。’你為什么不出去?”道人說:“那棍子不要說打,就是倒下來,也被壓成肉泥了!”老和尚說:“也不要說壓,只要豎在天井里,夜里走路,不小心撞上了,也得撞個大包!”道人說:“師父,你都知道是這樣了,還讓我出去挨打?”他們兩人自己先鬧了起來。

行者聽見了,說:“他們也禁不得我打。如果一棍打死一個,我師父又怪我行兇了。我還是另找一個什么打給你看看。”他抬頭看見方丈門外有一個石獅子,就舉起棍子,乒乓一下,打得粉碎。那和尚從窗眼兒里看見了,嚇得骨軟筋麻,就想往床下躲,那道人也嚇得叫道:“爺爺!棍子太重了!”行者說:“和尚,我不打你。我問你:這寺里有多少和尚?”僧官哆哆嗦嗦地說:“前后有二百八十五個房頭,共有五百個有度牒的和尚。”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個和尚都叫出來,穿好衣服出去,把我那從唐朝來的師父接進來,我就不打你。”僧官說:“爺爺,如果不打,就是抬也把你師父抬進來。”行者說:“快去!”僧官叫:“道人,你不要說被嚇破了膽,就是嚇破了心,也要去替我叫這些人來迎接唐僧老爺爺。”

那道人沒辦法,不敢走門,從后邊狗洞里鉆了出去,來到正殿上,東邊打鼓,西邊撞鐘。鐘鼓一齊響,就驚動了寺里的大小僧眾。僧人們上殿問道:“都這么晚了,撞鐘打鼓做什么?”道人說:“快換衣服,跟著老師父出山門外迎接唐朝來的老爺。”那些和尚,就都穿得齊齊整整,排隊出門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穿了褊衫,沒有的就穿個一口鐘直裰,更窮的,沒有長衣服,就把腰裙接起兩條披在身上。行者看見了,問道:“和尚,你穿的是什么衣服?”和尚見行者丑惡,說:“爺爺,不要打,這是我們在城里化的布。這里沒有裁縫,是我自己做的個‘一裹窮’。”

行者聽了暗笑,押著這些僧人出山門下跪下。那僧官磕了頭,高聲叫道:“唐老爺,請方丈里坐。”八戒看見了,說:“師父沒本事,你剛才回來時,眼淚汪汪的,嘴上能掛油瓶。師兄怎么就能讓他們磕頭來接?”三藏說:“你這個呆子,什么都不懂!常言說:‘鬼也怕惡人’啊。”唐僧見他們磕頭禮拜,很過意不去,上前叫道:“大家請起。”眾僧人叩頭說:“老爺,請和你徒弟說一聲,不動棍子,就跪一個月也成。”唐僧叫道:“悟空,不要打他。”行者道:“沒打,如果打了,這會兒都已打斷根了。”那些和尚這才起身,有的牽馬,有的挑擔,抬著唐僧,馱著八戒,挽著沙僧,一齊都進了山門,來到后面方丈中,請他們坐下。

眾僧又行禮,三藏說:“院主請起,再不要行禮了。我和你都是佛門弟子。”僧官說:“老爺是上國來的欽差,小和尚沒有好好迎接。如今到我們這里,是我沒有看出您的尊貴。請問老爺們一路上是吃素還是吃葷?我們好去準備飯。”三藏說:“吃素。”僧官說:“您的徒弟,這個爺爺是吃葷吧?”行者說:“我們也吃素,從小就吃素。”那和尚說:“爺爺呀,這樣一個兇惡的漢子也吃素!”有一個膽量大的和尚又到近前問:“老爺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飯才夠吃?”八戒說:“真小氣!問什么!每人給煮一石米。”那些和尚都慌了,就去刷洗鍋灶,安排茶飯。點上明亮的燈,擺放桌椅,款待唐僧。

唐僧師徒吃完了晚飯,眾僧收拾了碗筷,三藏稱謝說:“老院主,打攪你們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是我們怠慢了您。”三藏說:“我們師徒在哪里睡覺呢?”僧官說:“老爺不用擔心,小和尚自有安排。”叫道:“道人,你那邊有幾個人聽使喚?”道人說:“師父,有好幾個呢。”僧官吩咐說:“你們選兩個人去準備草料,給唐老爺喂馬;派幾個去前面把那三間禪堂打掃干凈,鋪設床帳,請老爺休息。”

那些道人聽了,就都去安排好,來請唐老爺休息。他師徒們牽馬挑擔,出了方丈,來到禪堂門口看,只見里面燈火光明,鋪好了四張床。行者見了,叫來辦草料的道人,讓他們將草料抬來放在禪堂里面,拴好白馬,讓道人都出去。三藏坐在中間,那五百個和尚都站著伺候,不敢離開。三藏欠身說:“大家請回,貧僧也好睡覺。”眾僧都不敢退下。僧官上前吩咐大家說:“我們服侍老爺睡下了再回去。”三藏說:“我就要睡下了,大家請回。”眾人這才敢散去。

唐僧走出門外去方便,看到天空中的一輪明月,叫道:“徒弟們。”行者、八戒和沙僧都出來站在一旁。唐僧見月亮清光皎潔,在天空中高照,思念家鄉,想早日返回,就念了首詩:

“皓魄當空寶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瓊樓玉宇清光滿,冰鑒銀盤爽氣旋。萬里此時同皎潔,一年今夜最明鮮。渾如霜餅離滄海,卻似冰輪掛碧天。別館寒窗孤客悶,山村野店老翁眠。乍臨漢苑驚秋鬢,才到秦樓促晚奩。庾亮有詩傳晉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杯面寒無力,清映庭中健有仙。處處窗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靜玩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

行者聽了,走到近前說:“師父啊,你見月色光華,心中便想念故里。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見到佛祖,到時候就能返回故里了。”

唐僧聽了,十分歡喜,向悟空道謝,又說:“徒弟們走了一天也很辛苦了,都先去睡吧。我再把這卷經念一念。”行者說:“師父說得不對,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時的經文,哪有不熟的?然后領了唐王的旨意,前往西天見佛,求取真經。現在還沒有成功,沒有見到佛祖,也沒取到經,你念的是哪卷經呢?”三藏說:“我自出了長安,只顧跋涉奔波,小時候的經文恐怕生疏了;幸好今天晚上有時間溫習溫習。”行者說:“既然是這樣,我們先去睡了。”他三人各自在一張藤床上躺下睡了。長老掩上禪堂的門,把燈挑亮,翻開經本放好,默默地看。

唐僧坐在寶林寺禪堂中,在燈下念了一會兒《梁皇水懺》,看了一會兒《孔雀真經》,坐到三更的時候,才把經本包好放在囊里。正要起身去睡覺,就聽到門外有撲剌剌的響聲,淅零零刮起一陣狂風。那長老擔心風吹滅燈,就慌忙用褊衫的袖子遮住。又見那燈忽明忽暗,便覺得有些心驚膽戰。這時又感到困倦,伏在經案上打了個盹。雖然閉上眼睛,心中還很明白,耳中聽見外面嚶嚶的陰風颯颯。

唐僧在夢中聽見風聲過去了,又聽到禪堂外有人在隱隱的叫:“師父!”忽然抬頭在夢中觀看,只見門外站著一個人,這人渾身上下都水淋淋的,眼中流下眼淚,口里不停地叫:“師父!師父!”三藏欠身說:“你難道是神怪邪魔,在這深夜里來找我?我卻不是那種有貪欲的人。我是個光明正大的僧人,奉東土大唐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經。我手下有三個徒弟,都是有降龍伏虎本領的英豪,能夠掃怪除魔。他們要是看見了你,就會讓你碎身粉骨。因為我有慈悲之心,讓你趁早逃走,不要來我的門口。”那人說:“師父,我并不是妖魔鬼怪。”三藏說:“你既然不是,卻為什么深夜來這里?”那人說:“師父,請你仔細看看我。”長老果然仔細去看,只見他:

頭上戴著一頂沖天冠,腰上系著一條碧玉帶,身上穿著一件帶有龍鳳圖案的赭黃袍,腳下穿著一雙無憂履,手里拿著一柄白玉珪。

三藏知道這是帝王的裝束,大驚失色,急忙躬著身子高叫:“您是哪一朝的陛下?請坐。”忙用手去攙,卻撲了個空,轉回身再看,那人還站在那里。長老就問:“陛下,你是哪里的皇王?一定是國土不安寧,遭到奸臣的欺騙,半夜逃到這里。你有什么話說給我聽?”這個人于是流著淚,把原因告訴了唐僧:“師父啊,我家住在正西,離這里只有四十里遠。那里有座城池,便是我建立國家的地方。”三藏說:“那是什么地方?”那個人說:“不瞞師父說,那里就是朕創立家邦的地方,國號叫烏雞國。”三藏問道:“陛下這樣驚慌,是因為什么事來到這里的?”那人說:“師父啊,五年前,我這里發生旱災,一根草都不長,百姓都餓死了,我十分悲傷。”三藏聽了,點頭嘆息:“陛下啊,想必是你不體恤萬民,上天降下懲罰吧。既然發生了饑荒,怎么能躲離城郭呢?快回去開了倉庫,賑濟百姓,改正以前的過失,多做善事,釋放那些受冤的人,上天自然會讓你的國家風調雨順。”那人說:“我的國家倉庫都空了,沒有錢糧。文武官員發不出俸祿,我也吃不到葷菜。我就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這樣過了三年,河與井都干了。正在十分危急的時候,忽然從鐘南山來了一個全真道士,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先見了我許多文武官員,后來見到朕,朕就立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寡人原本只望有三尺雨就夠了,他卻說旱久了要多下一些,就又下了二寸。朕見他這樣仁義,就和他八拜結交,以‘兄弟’稱呼他。”三藏說:“這真是陛下的喜事啊。”那人說:“喜從哪里來?”三藏說:“那位全真既然有這樣的本事,如果需要雨,就讓他下雨;如果需要金子,就讓他點石成金。您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卻離開國家來這里?”那人說:“朕與他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只過了兩年。又到了陽春天氣,杏紅了,桃花也開了,人們都去游春賞玩。朕就與那全真一起到御花園散步,走到八角琉璃井邊,也不知他往井里扔了什么東西,井里發出萬道金光。他就騙朕到井邊觀看寶貝,趁機起了兇心,把寡人推入井中,又用石板蓋住井口,堆上泥土,移來一株芭蕉栽在上面。我好可憐啊!已死去三年,是一個落到井里的冤屈的鬼!”

唐僧聽說他是鬼,嚇得毛骨聳然。沒辦法,只好又問他:“陛下,你說的這些話,全都不合理。你既然死了三年,那文武百官,三宮皇后,他們怎么不找你?”那人說:“師父啊,說起那道人的本事,果然世間少見!自從害了朕,他就在花園里搖身一變,變做朕的模樣,一點都沒有區別。如今他占了我的江山。我那文武百官,三宮皇后,六院嬪妃,都歸他了。”三藏說:“陛下,你也太懦弱了。”那人說:“哪里懦弱了?”三藏說:“陛下,那妖怪也有些神通,變成你的模樣,占了你的江山,文武官員不能識破,皇后嬪妃不能知曉,只有你死的明白。你為什么不到陰司閻王那里告他,把你的屈情申訴明白?”那人說:“他神通廣大,都城隍經常與他一起喝酒,海龍王都與他有親,東岳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是他的異姓兄弟。因此,我沒有地方能申訴。”

不知國王來找三藏究竟有什么事,且聽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辽中县| 天祝| 英山县| 万源市| 西乌珠穆沁旗| 邢台县| 隆尧县| 临泽县| 三门峡市| 宁都县| 金华市| 城步| 富源县| 精河县| 梁山县| 贡嘎县| 剑川县| 原平市| 电白县| 花莲市| 乌拉特中旗| 萨迦县| 农安县| 安阳市| 周宁县| 正宁县| 葫芦岛市| 图木舒克市| 洛南县| 濮阳县| 宽城| 陆丰市| 肇源县| 广东省| 陵川县| 镇远县| 嘉善县| 汉川市| 阜新|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