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章

首節(jié)

自“志學”外,下五項俱以“成功”言,“用功”意包在內。程子自言“進德之序”一語,確是通章大旨。

“學”字,總包下文在內。曰“志于是”,則“志”字亦統(tǒng)下文矣。晚村說正不必拘。云“念念在此”,是心之專為之。“不厭”,是力之專此。二句是說“志學當下”底工夫,蓋統(tǒng)后來說“期許遠大”。是“志學”底意思就“當下”說,心力精專是“志學”底實功。

二節(jié)

“立”,《淺說》兼私意不能侵,外物不能亂,自可用。《說統(tǒng)》兼紛華曲學不能搖動說,亦與朱子合。

三、四節(jié)

事物之理各有其所以然。對“天命”說,則“所以然”處亦在“當然”內。

事物之理無一不出于天,是為天命,非即指天道說也,本《注》自明。

事物所以當然之故(此“所以然”是就那來處說),《蒙引》分統(tǒng)體逐事看甚分明。

天命不變是天道,是天道之流行而賦于物者。賦于物,正切“命”字之義,此則為事物所以當然之故也。事物各有當然之理,天命果是何如?而遂為其所以然之故耶!竊意此個道理,只是因物付物,自然與之相適,略無矯拂,略無偽妄者,《中庸》所謂誠是也。如父當慈,子當孝,牛當負重,馬當致遠,所以當如此者,總出于自然之實理。覺必如此,乃合乎人之心,順乎物之性,得乎事之安。不如此,則共覺其不相適。此則天命之理,而為所以當然之故也。

事物各有所以然,與此所以當然之故。舊分作兩層,今看來事物之當然處,一推到所以然,便關著天命了。如子當孝親,所以當孝者,以生于一本,恩重情深,自不容不孝也。此不容不孝處便是天命,然再詳定。

五、六節(jié)

“知之明”“知之精”“知之至”緊相應。“守之固”“安而行”緊相應。

“耳順”之所知,不是較知天命之所知又進一層,只是益熟耳。

其實聞見順適皆心之瑩徹,本文特以“耳”言之耳。

胡注“體用道義”之說,看末節(jié)甚好。

玩《注》,聘侯句句說得平近之論未可憑。《總注》末段極平允,所以折衷程、張兩夫子之說也。

“不思而得,不勉而中(96)”,已是窮神達化圣不可知境界了。使圣人再活十數(shù)年,亦不過如此。管登之(97)可謂敢于亂道。

《松陽講義》論工夫,則知、行并進,必無十年一“知”,十年一“行”之理論。得手則知、行有辨,有得力于“知”之時,有得力于“行”之時。

愚按:得力于“行”,“知”亦未嘗不進,但于“行”自信耳;得力于“知”,“行”亦未嘗不進,但于“知”自信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芷江| 昆明市| 华坪县| 潢川县| 开鲁县| 平果县| 炎陵县| 连平县| 吴忠市| 冀州市| 来安县| 柘城县| 夏邑县| 大石桥市| 洛阳市| 罗田县| 天等县| 万山特区| 凤翔县| 仁寿县| 崇义县| 呼伦贝尔市| 酉阳| 大渡口区| 桐庐县| 德清县| 裕民县| 周至县| 兴业县| 承德县| 洛南县| 象州县| 马公市| 桂平市| 武威市| 海阳市| 姚安县| 弥勒县| 神池县| 三门峡市|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