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讀“四書”隨筆
  • 傅士逵
  • 2152字
  • 2020-09-18 10:27:49

一、作者傅士逵與靈壽傅氏家族

抄本“四書學”著作的作者是傅士逵。傅士逵在“四書學”闡釋史上雖然名不見經傳,但其家族在明清時代卻遠近聞名。靈壽傅氏原籍江南上元,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遷都北京,時任錦衣衛親軍指揮使的傅才扈駕北遷,中途奉母單氏卜居于靈壽,因家焉。傅才是靈壽傅氏始祖,至五世傅鳴會時,考中嘉靖己酉進士,傅氏家族開啟了科舉發家之路,先后有五人中進士(1)、十一人中舉、三十九人獲得拔貢資格。共有二十多人在官府中任職,其中,傅永淳、傅維鱗父子是佼佼者。傅永淳官至崇禎時期的吏部尚書,傅維鱗官至康熙時期的工部尚書。父子兩代尚書,靈壽傅氏從此遠近聞名。為表彰傅永淳的功勞,崇禎皇帝敕建“三世中樞”石牌坊。該牌坊高五丈,寬三丈,南北縱一丈,凡五檐三架,至今仍完好地矗立在靈壽縣北關村。這見證著傅氏家族曾有過的一段輝煌歷史。

傅士逵的父親名傅基賜,曾任永平府儒學訓導。再往上推,其曾祖傅維楧是傅維鱗的堂弟,曾任江南休寧知縣,后因順治十六年(1659)抗擊鄭成功圍攻南京有功,升為貴州廣順州知州。傅維楧的父親名傅永清,是傅永淳的兄長,他們的父親傅鋌,是萬歷庚子舉人,曾官陜西岐山縣知縣。

靈壽傅氏因科舉而發家,因而該家族有著述的傳統,不少人是官僚兼學者型的人物。傅永淳的祖父傅承問(字巖軒),“博通古今,明心性之宗”,是一個醉心于朱熹學說的儒者。傅承問辭官歸家后,“構書院與后進講學”,并著有理學著作《俚語集》二卷(又名《一得語》)。在河南共城(今輝縣)人程艾生所著的《理學明儒詠》一書中,傅承問的名字與明代許多大儒如薛文清、羅欽順、劉宗周等并列其間。傅永淳長子傅維鱗秉承家學,著述豐厚,他的《明書》(171卷)、《四思堂文集》(8卷)被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傅永淳第四子傅維橒的《植齋文集》(2卷)、《燕川漁唱集》(2卷),傅維鱗嫡長子傅燮詷的《史異纂》(16卷)、《明異叢》(10卷)等,也被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以上可見靈壽傅氏筆耕有成,家學淵深。

傅士逵生活在這樣一個重視科第和著述的家族里,深受家族文化氛圍的影響,讀書科舉是其必由之路。據同治《靈壽縣志·選舉志·拔貢》記載:“傅士逵,乾隆乙酉拔貢。”與他并排在一起的是他的堂兄傅士達,也是拔貢。關于拔貢資格,清代原定六年選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之后,改為每十二年(即逢酉歲)選拔一次,由各省學政選拔文行兼優的生員,貢入京師,稱為拔貢生,簡稱拔貢。獲得拔貢資格后,再經過朝廷舉辦的考試,如果合格,就可以充任京官、知縣或教職。可見清代對拔貢的才學資質是比較認可的,拔貢也是一條走上仕途的道路。然而傅士逵并沒有就此走上仕途,是沒有參加朝廷舉辦的考試,還是沒有通過這樣的考試,由于沒有資料可證,我們不好妄斷。與《靈壽縣志》記載的簡單化相比,靈壽傅氏家譜《傅氏家乘》對傅士逵的生平、學養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其生平情況如下:

士逵,行二,字鴻漸,號蓮亭,乾隆乙酉科拔貢生。賦資醇篤,莊重不佻。少長,即潛心理學,諸名儒著述靡不悉心玩索,有所得,即隨筆紀錄。于圣賢心法咸克鉤元扼要而闡其精微,積久,遂成《讀書隨筆》全策。所批《唐詩試帖》,人共服其理法兼備,真引進后學之寶符也。作文務歸大雅,不投時向,以故挾冊十上,未能一售。家貧,籍硯田糊口,循循善誘,賢否智愚,悉有所啟發。凡列講席者,恍如披云霧而坐春風,是以邑人爭延致焉。其設帳樂羊溝,師東相得。至二十八年之秋闈后,省父于永平府訓導署中。適父病遂卒,哀毀骨立,扶櫬歸里,葬岡頭東新塋,承父遺命也。事孀母,養志承顏,以奉甘旨,晨昏無少缺。至當大事,哭泣喪葬,一遵文公家禮,必誠必敬,無少遺憾。平生嚴以律己,和以處眾,允足為鄉人矜式焉。載《邑志》。生于雍正甲辰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時,卒于乾隆壬子年六月二十七日卯時。娶馬子女,淑慎其儀,治家有法,亦稱內有賢助云。生于雍正乙巳年二月初十日子時,卒于嘉慶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巳時。合葬岡頭東新塋。生子三:泌存、牖存、麓存。牖存,出繼堂兄士達;麓存,出繼從堂兄士遴。女二:一適平山郝喆,一為兄士達所撫(2)

從上面這段資料看,傅士逵以教書糊口,教讀之余,于“諸名儒著述靡不悉心玩索”,完成了“《讀書隨筆》全策”,同時還“批《唐詩試帖》”。他參加了十次科舉考試,終“未能一售”。然其為人和學養,卻得到了時人稱贊。除《讀“四書”隨筆》著作外,傅士逵還有《雛音偶弄》一卷,及遺文八篇。《雛音偶弄》是一部抄本詩詞文集。傅士逵在該集序言說:

余早歲見邑前輩于春花秋月之辰,每濡墨揮毫,以抒一己之懷,以遣一時之興。雖才愧雕龍,而情殷附驥,因不辭效顰之丑,妄弄管城(3),制為俚句……后為大人所窺,督之曰:“學者自有正業,詩詞小技,非時所急,奈何以有用之心思,置無用地也?”余尊父命,復為病所苦,十數年來,遂屏不復作。客歲奉天子詔,鄉、會兩場增五言八韻排律一首,科歲試增六韻一首。因念昔雖染指,而毫無巴鼻(4),今功令昭彰,依然茫無以應,愧赧之余,檢敝篋中,復得舊所為詩數十首。按之類,皆巴人下里之詞,難入巨匠宗工之目。

傅士逵的《雛音偶弄》僅一卷,非鴻篇巨制。從其序言中,可知詩詞在乾隆早期于鄉間被排斥的情況。只是因為成了科舉考試的一項內容,詩詞才被鄉間讀書人撿拾了起來。可見在科舉年代,一切文學藝術都受制于科舉指揮棒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普洱| 霸州市| 岳阳市| 霸州市| 丹江口市| 民乐县| 通辽市| 灵璧县| 横峰县| 甘洛县| 达日县| 厦门市| 江西省| 高淳县| 永春县| 华宁县| 康马县| 永州市| 云浮市| 章丘市| 神池县| 桓仁| 聂拉木县| 类乌齐县| 远安县| 栾川县| 海安县| 抚宁县| 平南县| 湖州市| 安徽省| 彰化市| 宁乡县| 南投县| 大冶市| 久治县| 盘山县| 平南县| 怀柔区|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