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青春 人生:北理人的成長印跡(2014—2018)
- 王泰鵬
- 4186字
- 2021-03-05 10:36:40
不懼人生正弦波,戎馬理工報家國
信息與電子學院 李帥
信息與電子學院2015級本科生,信息工程專業。曾任信息與電子學院紅雨新聞社社長,國防生宣傳部副部長,學工處特約撰稿人,累計在軍報記者、中國戰略支援等平臺發表稿件40余篇。他連續兩年參與全軍“國防生大拜年”聯合策劃活動,視頻被國防部網、中國軍網、中國陸軍等主流媒體轉發。他曾協助負責信息與電子學院的各項宣傳工作,帶領學院微信平臺積極轉型,打造接地氣的“信息官微”,信息與電子學院微信平臺也成為北理工官微2017年度榜單前十中唯一的學院平臺。獲得榮譽有:第七屆“青春北理”年度榜樣人物——網絡先鋒榜樣、戰略支援部隊優秀國防生骨干、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國防生干部、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團干部、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團員;學工處“瞭望杯”網絡文章大賽第一名、國防生演講比賽一等獎。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信息與電子學院2015級本科生李帥,同時也是一名國防生。大家知道國防生是什么嗎?北理國防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依托北京理工大學培養的軍隊技術干部,畢業后要進入部隊工作,就像屏幕上這些官兵一樣,奮斗在祖國信息化戰場的一線。當然我和所有的北理工學子一樣,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信條,那就是軍工報國、獻身國防。
2017年這個時候,我的國防生副大隊長聶平學長也是站在“大學·青春·人生”的舞臺上,給2017級的同學講述他的奮斗故事,他的寶貴經驗讓我受益匪淺,并且一直激勵著我走到今天。而如今,我也成了一名“過來人”,今天能有機會和北理工最青春、最蓬勃的你們分享我的故事,我很激動、很興奮,也很緊張。接下來我就以“不懼人生正弦波,戎馬理工報家國”為題,給大家講講我的大學故事。正弦函數大家都很熟悉,y=sin x,而我的大學生活就像一個正弦波:有起有落而又波瀾不驚。
2015年,我報考提前批,以650分的成績考入北理工信息與電子學院,比當年北理工在山東的一本錄取線低了18分。我對這18分的差距不以為然,甚至對周圍同學給我戴的所謂“山東學霸”的光環感到沾沾自喜。
大一的我很迷茫,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就在這種“無欲無求”“不知所措”中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我按時去上課,上課按時補作業,補完作業就玩手機,玩累了再睡一會兒,就這樣消磨掉一節課又一節課。
到了考試周我才發現,要補齊之前欠的賬哪有那么簡單?別人都是做題復習、查漏補缺,而我卻是女媧補天、開天辟地。不過,高中三年的知識積累讓我在煎熬的考試復習中,不,在考試預習中享受了一下“吃老本兒”的便利,最終,大一第一個學期的科目我全都僥幸通過了。然而,我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第二學期我又和上學期一樣繼續放肆享受我的大學生活,每天玩手機到深夜一兩點,上課依舊渾渾噩噩。
本以為考試周還會放我一馬,而現實卻給了我重重一拳,我的大學物理只考了54分,對,54分!我,掛科了,掛的是云里霧里。查到成績的那一刻我很驚訝,我從沒想到掛科這件事會落到我頭上,之前錯誤的想法和錯誤的方式都在這一刻變成了赤裸裸的成績,我心情特別差,感覺走到哪里都在被嘲笑,嘲笑我的極度自負而又極度自卑。
在我想要自暴自棄的時候,國防生區隊長找到了我,他是一個比我高一級的學長,他和我說,現在學的知識是為以后進入部隊工作打基礎的,現在啥也不會,以后根本跟不上部隊建設發展的步伐,連最基本的裝備都不會操作,不要讓考進北理工成為此生最大的榮耀。
這句話讓我心中幾乎消磨殆盡的斗志重新恢復了活力: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佼佼者,但是到了大學想要繼續進步,就得放棄一些標簽、摘掉一些光環,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不要讓考進北理工成為自己最大的榮耀,而要讓能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做出貢獻成為自己的無上榮光。
那個暑假我想了很多,關于自己、關于未來、關于國防生、關于學業:等到大二再開學,我也會成為一名學長、一名學生干部、一名國防生骨干,但我首先是一名學生,我要給學弟學妹做個榜樣。于是我在心中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我要“一雪前恥”,從學渣走向學霸,比如排名進入前5%,實現自我超越。雖然看起來希望渺茫,但我愿意為了心中的目標去努力。
開學后,我要求自己把學習狀態調整到最認真、最刻苦:上課不玩手機,下課就去自習,獨立完成作業,不再渾水摸魚。那個學期我才知道:在理教自習,和阿姨撒個嬌就能待到晚上11點甚至更晚,就可以多學一會兒。也是在那個學期,我才知道,很多身邊的同學早已經把泡圖書館的習慣保持了一年,比我優秀的人比我更努力。前進之路仿佛阻力重重。那個學期,除了完成學生工作、參加國防生軍政訓練,我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理教、綜教和圖書館,就為了實現那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二上學期,除了通過大學物理的補考,我還收獲了14門課程中的10個90+,專業排名第二,拿到了一等獎學金,我真的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同時我也收獲了大學的第一個榮譽——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國防生干部。那個學期很充實,也很讓我難忘,更讓我認識到:我們只要肯付出時間和精力,就一定會逐漸靠近并且實現自己的目標!
當然,我也想通過這件事讓大家改變一個認識,高中老師常說“高三累一點兒沒關系,進了大學你就輕松了”。對這句話我卻想說,學習是必須堅持一輩子的事情,進入大學就要學會規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既不能重復高中的機械式學習,更不能把大學看成自己的安樂窩,而應該站在新的起點,胸懷壯志,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高效、高質量學習,做一名合格的北理工學子。
有同學可能會問,當時你定目標時既然知道希望渺茫,又哪來這么強的毅力堅持下去呢?這里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關于堅持和汗水。國防生在校期間要參加軍事訓練和體能考核,然而剛入學時我的體能水平特別差,跑個兩公里都氣喘吁吁,而當時我們的考核要求是五公里,也就是操場的12圈半;我當時引體向上也拉不上去,總在0和1之間徘徊,其他科目也都只是勉強及格。這就導致每次訓練和考核對我來說都像噩夢一樣,但經歷過軍訓的我們都知道有句話叫“哪里不行就練哪里”,于是我決定假期給自己加練,大一寒假我堅持每天都跑六七公里,不到20天,我跑了120多公里,用腳步丈量著家鄉的每一寸土地;當然還有俯臥撐、仰臥起坐、單杠,等等,只要能練的我都練了。
幸運的是,汗水沒有白流,開學組織體測時,我五公里跑了22分15秒,進步了整整兩分鐘,從“吊車尾”變成了區隊里的領跑者;單杠也從0上升到了20個,其他科目也都達到了優良水平。
那個寒假的訓練很大程度上磨煉了我,也讓我更加堅信,只要肯付出、肯流汗、肯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去拼搏,我們就能收獲成長,取得勝利。同時,只有養成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良好的鍛煉習慣,才能保證我們在學校里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覺得,除了學習和訓練,李帥前三年的大學生活就沒有其他內容了嗎?當然不是。雖然我是一名工科生,但我還有一點兒小興趣、小情懷——我喜歡寫作。
說起和寫作的緣分,應該是開始于大一開學時我加入的國防生記者部。當時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寫國防生深秋歌會的新聞稿,寫稿之前我把學長講過的寫作要求來來回回看了好多遍,可是一開始敲鍵盤就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寫出來也和流水賬一樣。
我就只能一遍遍地讀、一遍遍地改,從一稿改到二稿,再從二稿改到三稿,就這樣,我的第一篇新聞稿作品誕生在一個充斥著舍友呼嚕聲和磨牙聲的凌晨三點半。
第二天,國防生平臺發了新聞,我點開推送就看到了“供稿:李帥”四個字,看到朋友圈里的刷屏轉發和兄弟姐妹的點贊,就像高中時候優秀作文被貼在教室外邊給大家讀一樣,自己寫的東西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我覺得特別自豪、特別滿足,以至于看著自己的黑眼圈都覺得無比帥氣。
從此我踏上了一條寫作的“不歸路”,我不放棄任何一次鍛煉自己寫作的機會,電腦里保存的word文檔越來越多,稿子被學長修改的比例越來越小。
自認為到了一定水平,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又開始膨脹,當時我把一本講述革命歷史的紅色著作《苦難輝煌》前前后后讀了三遍,就想結合書里的內容和自己的國防生身份寫一篇感悟,投給《解放軍報》。到現在我都記得當時按下發送鍵的那種信心滿滿,但是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拒稿通知,看完通知后,我突然覺得,半個多月的心血白費了,自己的“文學夢想”也破碎了。可是當我冷靜下來發現,這根本不是什么懷才不遇,這不到三千字的稿子既沒有把自己的感悟講清楚,也沒有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段落和語句。
于是,我改變之前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沉下心來研究軍報上的文章,在精細化閱讀中去體會軍事媒體的風格和思路;同時我還關注了近百個公眾號,想看看真正接地氣的新媒體文章有什么特點。我做摘抄、寫感悟,之后每次寫完我都會給身邊同學看,聽反饋意見,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推敲。
從信息學院平臺到北理學工處,從中國戰略支援到軍報記者,我的作品一步步登上更大的舞臺。大家不要認為來到理工大學就可以拋開寫作能力和文化素養,只有將理工科思維和文學素養融合起來,才能相得益彰,發揮更大的潛力。
去年高考前夕,解放軍報的編輯聯系到我,讓我作為國防生代表,給即將高考的學弟學妹提一些建議,同時鼓勵他們攜筆從戎、報效祖國。這樣就有了后來的一篇推送:《學長學姐給你支招兒》。文章在軍報記者官方平臺發布,閱讀量從一千到兩千再到兩萬,評論里也滿滿都是立志報國的讀者心聲。這件事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媒體強大的傳播優勢,大三我擔任學院的新聞社社長時,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學院微信平臺的運營管理上,我盡可能地把平臺打造得接地氣、有亮點、有觀點、有笑點、有淚點,同時也培養著自己的大格局和大視野。學生工作、宣傳工作對我而言不僅僅是愛好,更像是一種責任、一份事業,我愿意為之努力下去。
我也希望大家能早日在北理工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堅持下去。無論是學生工作,還是藝術體育,或者是科研創新,又或者是志愿公益,只要你在其中發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就不要害怕失敗和挫折,愈挫愈勇,努力向前,這就是你在北理工的收獲與成長。
幾年后,你們當中也會有人和我一樣站在臺上,到時肯定會比我更優秀、更瀟灑。大學生活已經開始,陽光和青春在你們手中,希望你們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些國防生學長學姐都是我大學路上的青春榜樣,也是激勵我努力前行的奮斗夢想。那么我想問,你們的青春夢想又是什么呢?最后,祝各位同學在北理工創造無限可能、書寫人生傳奇,我也會和大家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