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第2版)
- 趙莉 秦國華
- 1522字
- 2021-04-28 12:04:57
前言
近年來,我國財政體制、預算管理制度等發生了重大改革,在1997年的預算會計體系基本框架基礎之上,我國政府部門多次發布了與預算會計相關的規范對其進行修訂完善。2005年1月1日,實施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2007年執行與國際接軌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 2015年10月10日,財政部對原《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進行修訂發布,要求2016年1月1日起實施最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與此同時,財政部于2016年對《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實施了全面改革。近期,在2012年至2014年制定實施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行政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等基礎上,為適應新時代政府和公共部門職能的轉變升級,特別是更加精細、更加科學的政府管理水平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國家實施了更加深入、更加徹底的新一輪政府會計改革。截至2017年下半年,以《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制度》為代表的政府會計主要新規范體系已基本形成。2018年2月,又制定出臺了新舊制度轉換銜接的具體辦法。從2019年1月1日起,政府會計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新的標準體系。這些對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主體的預算編制、資金運轉、資金管理等均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涉及會計核算內容與方法的調整與改進。
在此背景下,我們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近幾年出臺的相關法律制度,撰寫了此書。本書內容體系新穎完整,框架結構簡約明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體現最新政策精髓。在每一章節之后,本書都安排有知識小結和復習思考題,便于學生梳理重點,掌握所學知識。本書分為四篇:
第一篇,基本理論。該篇由第一章和第二章構成,闡述了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特征,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最新發展、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等,系統呈現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最新理論成果。
第二篇,財政總預算會計。該篇由第三章至第六章構成,系統介紹了財政總預算會計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的確認、計量以及報告。
第三篇,政府會計及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該篇由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構成,結合最新的《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制度》,系統介紹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以及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的確認、計量、報告。
第四篇,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該篇由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構成,結合最新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系統介紹了民間非營利組織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的確認、計量以及報告。
本書由西藏民族大學趙莉副教授、秦國華教授擔任主編,張曉雁副教授、茍小江副教授參與編寫,趙莉、秦國華負責撰寫本書的大綱,另外,其負責全書的總纂、修訂、調整和定稿工作。秦國華編寫第一章至第二章;趙莉編寫第三章至第五章、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張曉雁編寫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茍小江編寫第六章、第十二章。西藏民族大學2018級MPAcc專業張悅、張成成、張學靜、李昕露等同學參與了本書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工商管理、財政學、稅收學、行政管理、經濟學等專業學生的課程教材或輔導教材,也可以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人員培訓、自學的參考用書。
本書是西藏自治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會計綜合實驗室”建設的成果之一,得到了實驗室多方面的支持。本書也是“財務類課程優化創新”教學團隊建設的成果。西藏民族大學教務處、財經學院、管理學院等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引用了國內外會計學專家學者的大量優秀文獻,吸收和借鑒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有關部門發布的制度文件,在此一并深表感謝。
由于水平和時間所限,本書尚有不妥與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