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利抑或非營利: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的政策與實踐
- 楊程
- 1120字
- 2021-02-09 11:36:00
第六節 研究創新之處
一、研究的前沿性
本研究緊跟教育政策發展的前沿問題,力求解決當前民辦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頒布公共政策時要考慮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方方面面,必須是一個能夠解決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具體方案,可以促進社會各方面有機協調并良好運行。基于此,對教育政策的研究必須緊跟當前的時事政治、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民辦高校分類管理政策將極大地改變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推動民辦高等教育的新一輪發展。美國是私立非營利性高校、私立營利性高校發展均取得顯著成績的代表性國家,研究美國私立高等教育的問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私立營利性大學的高速發展,是我國民辦高校開展分類管理的重要參考。
二、學術觀點
學術觀點一:民辦高校分類管理是高等教育發展多元化的重要途徑,不論是非營利性民辦高校還是營利性民辦高校,都要充分激發辦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非營利性民辦高校不能辦成“第二公辦高校”,而是要充分發揮《民辦教育促進法》賦予的學校辦學自主權,探索特色辦學模式;營利性民辦高校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既然選擇了營利,就要從投資收益角度出發辦學,但一定要堅守住公益性的教育屬性,這也是民辦高校長遠發展的制勝法則。
學術觀點二: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是民辦高校分類選擇的關鍵因素,甚至是決定性因素,要進一步探索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
學術觀點三:民辦高校分類管理政策的出臺,僅僅是民辦高校進一步發展的開端,如果期許達到政策目標,需要出臺相應稅務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的配套措施。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詮釋,釋放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必將在民辦教育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方法特色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可以總括為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又可以細分為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個案研究法、實驗法等。本研究在方法上的特色體現在綜合方法的運用,融合重點訪談、比較研究(不同國家之間的比較、不同類型高校的比較)、案例研究等,這種研究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不同主體、不同區域以及不同類型高校之間的關系。
四、應用史密斯政策執行過程模型進行分析
我國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政策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但是政策過程的含義不僅指政策制定,還包括政策執行。將分類管理政策目標轉化為政策效果,離不開政策的有效執行。本書采用成熟的、修正后的史密斯政策執行過程模型,發現分類管理政策體系尚未完善等制約民辦教育發展的因素,為了減少“政策梗阻”和“政策失真”現象,可采取制定精細化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執行能力等手段予以解決,不僅可以實現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政策的目標,而且為其他教育政策的執行也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