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開墾荒地的想法(上)
- 大明世家子
- 瀟灑不羈大天才
- 2842字
- 2020-09-04 18:16:28
兩位教習嬤嬤算是暫時認栽了,還得哀求一眾下人守口如瓶,倨傲的威風徹底消失不見,看的大家好生解氣。
善后的事當然還得姐姐來承擔,一面溫言撫慰幾個受驚的丫鬟,一面還得勸慰兩個嬤嬤莫要擔心,總之最后少不得拿出幾十兩銀子,人人有份,弄到最后大家皆大歡喜。
大廳中,張婉兒和兩位低頭耷腦的嬤嬤小聲說話,不遠處的太師椅上,張祈安新換了一身天藍色百福緞子縫制的長袍,頭披肩垂下,額頭上圍著一條藍色抹額,一塊白玉鑲在中央,看起來整個小人富貴慵懶。
秋蕊在后面輕輕推著,椅子一搖一晃,瞇著眼簾的張祈安更是悠閑舒適,碧翠帶著幾個婆子正在收拾臥室,而煙翠則指揮著小丫鬟們,布置碗筷,一道道佳肴被放置在八仙檀木圓桌之上。
“二爺,果然嬤嬤收了二太太的好處。”一直偷聽的秋蕊,低頭輕輕的說道。
“哦,為了什么?”假寐中的張祈安,閉著眼睛,隨口問道。
不屑的哼了聲,秋蕊小聲道:“還不是看到咱們出來避暑,二太太張羅著給漢王牽線搭橋呢!”
“咦。”馬上睜開眼睛,張祈安神色有些凝重,低聲道:“二太太怎么和漢王牽扯上了?一個婦道人家,怎會如此不知好歹。”
左右看看沒人注意,秋蕊解釋道:“二爺你還小,不知道家中的情形,不說二老爺當年跟隨漢王殿下打過幾場大仗,永樂二年更是被殿下舉薦,官拜都指揮同知,封昌平伯,兩家交情深厚,就是賦閑在家的二老太爺,以前就當過漢王的親衛,所以才能為二老爺娶了宗親女為妻。”
哦,張祈安明白過來,原來還有這層淵源,敢情隔壁二爺爺的府邸還是個伯爵府,這當年祖父張玉父母早亡,兄弟倆相依為命,一同跟隨燕王出生入死,哥哥戰死沙場,成了靖難首席功臣,弟弟則中途因傷賦閑在家。
二太太本名朱秀秀,反正和燕王連著親戚,怎么聯系上得也沒人清楚,嫁到張府后,一直掌管著二房內務大權,因為和漢王關系密切,兩家走動頻繁。
此事緣由很簡單,張祈安不用深想就反應過來,肯定是因為父親如今乃是武將第一人,這漢王為了和太子爭奪皇位,就把主意打到姐姐身上,就算是不能娶到姐姐,也得從中破壞,省的姐姐嫁給太子后,導致父親失去中立立場。
“嗯,讓兩個嬤嬤幫著做什么?”
“還不是監視小姐的一舉一動,好隨時通風報信,誰不知道咱家小姐貌美如花,氣質出塵,身份地位都是第一等的,垂涎的人家多了。”秋蕊驕傲的說道。
“呵呵,那是,就是張大小姐的貼身丫鬟秋蕊姐姐,都是遠近聞名,一等一的大美人,那些登徒子還不跟瘋了似的,求爺爺告告奶奶上門求親啊!”
忍不住出言調笑,頓時惹得秋蕊小臉通紅,伸手就胳肢張祈安肋下,羞怒道:“癢死你這個小壞蛋,連姐姐都調戲。”
實在是受不住了,張祈安被她撓的整個人都縮成一團,一邊不停的喘氣,一邊只得投降笑道:“不敢了,不敢了,投降。”
“哼,看你這小家伙,還敢取笑我。”大勝的秋蕊得意嬌笑,扭身朝著一邊走去。
片刻工夫,端著一盆清水過來,伺候張祈安凈手,秋蕊拿出一塊嶄新的白絲巾,細心幫著他擦手,又換過一塊干凈手帕,接著擦了一遍,直看得張祈安心中大叫奢侈。
那邊的兩個嬤嬤已經告退,張婉兒起身送了下,目送人家遠去后,走至圓桌跟前,看了眼桌子上的菜肴,朝著她身邊的大丫頭秋云吩咐道:“今兒個讓煙翠她們受委屈了,得給大家壓壓驚,去,讓廚房在上一桌酒菜,晚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好生慶祝一下。”
“是,小姐。”笑著應承,姿色平常,為人老實本分的秋云,趕緊掀起門簾,朝院子中走去。
聽到姐姐的話,張祈安突然想起什么,高聲喊道:“秋云姐姐,讓廚房順便抄上幾個肉菜,送張三院子里去,就說是我吩咐的。”
“是,二爺,婢子知道了。”
聽得小姐要款待大家,院子中的丫鬟婆子頓時歡笑,不大會工夫兒,使出渾身解數的廚娘,趕緊又送上滿滿一桌子的好菜,整個院子中將近二十個人,團團圍坐在兩張桌子前,開懷暢飲,吃酒嬉鬧。
鬧騰了兩個時辰,直到前院的護衛趕來相勸,一屋子的女人才偃旗息鼓,梳洗的梳洗,收拾的收拾,一個個漸漸散去。
第二天一早,張祈安準時起來,帶著張棟兄弟倆接著鍛煉身體,三人不知不覺中跑到院子外。
暖風習習,十幾間瓦房錯落在地勢略高的平地上,一個個柵欄圍起的小院子中,除了磚瓦房外,還有茅草窩棚,圈起的豬圈,用木頭搭建的雞舍,漿洗后晾曬的舊衣物,搭在高高的竹竿上,隨著風兒飄來飄去。
整個村子下方的低洼處,都是大塊大塊的水田,成片的翠綠秧苗整整齊齊的插在水中,此時已經快要入夏,水稻長勢喜人,而地勢高處,沿伸到小山腳下,則種著其他農作物,張祈安對農事半點不知,只能認出田壟間種著的一些蔬菜。
嗅著不太好聞的空氣,張祈安興致很高的問道:“村上的農家日子過得如何?”
身后的張梁指著在田地間干活的村民,笑道:“日子好的呢,這京城附近,一年四季天氣溫暖,此地水源多,種的糧食收成比北平那多得多了,因為這里都是咱張府的田產,所以他們也不用給糧長,里長交賦稅,每年按收成送些糧食野味什么的到府上孝敬就成,家家都有余糧。”
滿意的點點頭,張祈安感慨的望著在田地間,正在勤勞干活的農民,如今朝廷實行的農稅政策,他多少知道些皮毛,現在是永樂初年,整個大明朝的農民日子,正處于最好的黃金時期,皇帝倡導輕徭薄稅,嚴懲土地兼并和官員清明。
基本上家家戶戶的日子都不錯,在加上這百年間一直是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所以此時人少地多,龐大的官僚階層還未形成,反正未來的五十年內,好日子都不會有太大改變。
笑呵呵的看了半天,即使張祈安不懂農業,也能看出此地田地不多,種植的農作物單一,指著遠處一大片田野,問道:“那里怎么沒有開墾成農田,多浪費。”
張棟笑了,朝著遠方說道:“除了這里幾十畝田地外,這附近方圓三十頃土地都是二爺您的,只是農戶少,土質不好,種不了水稻,府上太太管事也不重視這里,聽說城中的勛貴們,都搶著去江南購置田地,這京城天子腳下,反而不敢造次。”
嗯,張祈安點點頭,有些吃驚此處竟然閑置了這么多土地,還有那江南確實是魚米之鄉,有句話不是說,江南熟,天下足嘛,忽然張祈安拍拍腦門,笑道:“以后也不知道那幫大地主,是不是都改種棉花了,反正將來江南的糧食收成反而不能自給自足,得依賴其他省份供應,對了,湖北熟,天下足。”
“什么,棉花?這到可以種種,不過湖北熟,天下足是什么意思?”不解的問道,張棟兄弟有些不明白。
“這倒是個好主意,不過有些麻煩,需要的工人太多了。”張祈安也沒解釋,只是心里盤算著,后世南京確實是織繡工業達的地方,棉,麻一類的經濟作物,的確有很大的利潤,不過自己又不懂這些,事情有些難辦。
不管了,先一點點的來,張祈安又合計了下,轉身笑道:“走,回院子吃飯去。”
午后,正屋大廳中,整個院子靜悄悄的,除了小紅和兩個小丫鬟,拿著長桿到處抓蟲子外,其他人都已經午睡。
沒有睡覺的張祈安,則迫不及待的招來王管事,詢問道:“王媽媽,你先坐著。”
神色歡喜的王管事,笑著走到二爺身前的軟凳上坐好,身子前傾,客氣的笑道:“二爺有何事找婢子前來。”
這幾天生的事,可算是讓大家心服口服,對于這位年紀不大的少爺,可再也不敢當成一個普通孩子看待,所以王管事的態度格外熱情,她本就是張祈安母親的心腹,對于二爺的問話格外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