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稅收法律體系
廣義概念上的稅法包括所有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是稅法體系的總稱;而狹義概念上的稅法,特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和頒布的稅收法律。由于制定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機關不同,其法律級次不同,因此其法律效力也不同。
(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稅收法律
在國家稅收中,凡是基本的、全局性的問題,例如,國家稅收的性質,稅收法律關系中征納雙方權利與義務的確定,稅種的設置,稅目、稅率的確定等,都需要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稅收法律的形式制定實施,并且在全國范圍內,無論對國內納稅人,還是涉外納稅人都普遍適用。在現行稅法中,《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稅收征收管理法》都是稅收法律。除《憲法》外,在稅法體系中,稅收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有權機關制定稅收法規、規章的法律依據,其他各級有權機關制定的稅收法規、規章,都不得與《憲法》和稅收法律相抵觸。
(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立法
授權立法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需要授權國務院制定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暫行規定或者條例。授權立法與制定行政法規不同。國務院經授權立法所制定的規定或條例等,具有國家法律的性質和地位,它的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在立法程序上還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按照授權立法,國務院制定實施了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等暫行條例。
(三)國務院制定的稅收行政法規
國務院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擁有廣泛的行政立法權。根據《憲法》規定,國務院可“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行政法規作為一種法律形式,在中國法律形式中處于低于憲法、法律和高于地方法規、部門規章、地方規章的地位,也是在全國范圍內普遍使用的。行政法規的立法目的在于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行政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相抵觸,否則無效。國務院發布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等,都是稅收行政法規。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稅收地方性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由于我國在稅收立法上堅持“統一稅法”的原則,因此地方權力機關制定稅收地方法規不是無限制的,而是要嚴格按照稅收法律的授權行事。目前,除了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區按照全國人大授權立法規定,在遵循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原則基礎上,可以制定有關稅收的地方性法規外,其他省、市一般都無權自定稅收地方性法規。
(五)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的稅收部門規章
根據《憲法》有權制定稅收部門規章的稅務主管機關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及海關總署。其制定規章的范圍包括對有關稅收法律、法規的具體解釋,稅收征收管理的具體規定、辦法等,稅收部門規章在全國范圍內具有普遍適用效力,但不得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例如,財政部頒發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就屬于稅收部門規章。
(六)地方政府制定的稅收地方規章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按照“統一稅法”的原則,上述地方政府制定稅收規章,都必須在稅收法律、法規明確授權的前提下進行,并且不得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沒有稅收法律、法規的授權,地方政府是無權自定稅收規章的,凡是越權自定的稅收規章都沒有法律效力。例如,國務院發布實施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等地方性稅種暫行條例,都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條例制定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