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連環畫收藏今昔

連環畫創作大本營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連環畫在清末起步。它改變了過去繡像、版畫只是作為圖書附屬內容的格局,逐漸向圖記、圖說、圖話的新的藝術形式過渡。雖然,這時仍然處于連環畫發展的雛形階段,但已經開始顯露出極大的藝術空間和市場潛力。

清末民初,中國的文化中心、文化重鎮、文化集散地是在江南,是在當年東亞第一大都市的上海。

上海,別稱“海上”。早在明代的《弘治上海縣志》就有記載:“上??h稱上洋、海上。”至于“海上”這個別稱的來歷,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上海這個地方本是一片汪洋大海,整個城市是從海上誕生并崛起的。

上海自開埠以后,成為東西方文化碰撞的板塊和各種文化匯集陳列的櫥窗,其形成的海派文化具有豐富、混雜和多元之特色。海派文化有許多要素,但最根本的要素是本土文化與移民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會結合。海派文化的核心是市民文化,以滿足休閑娛樂為目的。具體表現在遠離官府,不關心政治,只關注個人感受,追求時尚性、創新性、市場性與多元性。因此,連環畫的興起與電影、照相、報刊、廣播、留聲機、舞會等的興起一樣,其大本營幾乎都落戶于大上海。

上海素有“東南南都會,江海海通津”之稱,五方雜居帶來了各地的移民,于是各種工藝人才云集這個碼頭,形成了海納百川的海派工藝人才隊伍。由此,投身連環畫創作印制的繪畫藝人應運而生。

無雅無俗是精明的上海人的市民文化雅俗觀的特征。所謂無雅無俗,即指所有的文化娛樂對象,只要是歷史或現代文化的載體,就不存在高低、雅俗之分?!八住蔽?,同樣能雅玩,所謂大俗淋漓即為雅。無雅無俗,大俗大雅,雅俗共賞,正是海派市民文化的魅力所在。

市民文化不是由少數人改變的,甚至一個時代也很難改變。連環畫的興起雖然只是市民文化的補充和潤色而已,但上海所具有的包容性和開拓性,為連環畫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沃土。各界人士對連環畫抱著歡迎的態度,使連環畫很快在上海及周邊地區打開局面,形成氣候。

圖2-35是趙宏本繪連環畫《七俠五義》封面。

上海的新文化也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擁有的繪畫人才和印刷設備又為連環畫的生存提供了重要基礎。當時比較著名的連環畫家有朱芝軒、李樹丞、劉伯良、朱潤齋、嚴紹唐等。1949年以前,因作品深受讀者喜愛,上海連環畫家中還有“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之美譽。被譽為連環畫“四大名旦”的是趙宏本、沈曼云、錢笑呆、陳光鎰。被譽為連環畫“四小名旦”的是趙三島、顏梅華、筆如花(盛煥文)、徐宏達。

陳光鎰在《連環畫名稱的來由》一文中回憶道:

不過成為如今這樣形式的連環畫,年齡是不大的。在我國傳統藝術中,它只能算小弟弟,出世以來只有半個世紀多一點,大約在1916年左右誕生在上海閘北公益里。當時公益里有幾家說唱本小出版商,編印發行說唱曲本,如民間小曲《五更調》《孟姜女尋夫》《哭妙根篤爺》,此外還有京劇唱本等等。同時偶然也發行一些新聞傳奇小畫報,這類小畫報,用四開報紙印的,折疊式,兩面有畫。內容編畫由繪畫者一手包辦。

圖2-35 趙宏本繪連環畫《七俠五義》封面

由于連環畫是文圖相結合的藝術,通俗易懂,趣味濃郁,所以它一誕生就深受群眾的歡迎。當時,上海楊樹浦工廠區幾個經售唱本“小書”的攤販,想出了一個出租“小書”的辦法。因為“小書”的讀者多半是少年兒童和勞苦大眾,他們沒有多少錢來買書,所以租書辦法可以使他們少花錢多看書,出版商則可以因讀者要求新書量大而多出書、多贏利。這樣就使“小書”讀者越來越多,書也越出越多。

但是,由于當時從事連環畫創作的多是些自學繪畫或師徒相傳的藝人,其創作的目的是為了生活糊口。當時從事這一工作的出版者,主要是設在弄堂里的小業主,其經營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出版的連環畫基本上編繪水平比較低劣,內容也有許多不健康的東西。當時,它主要流行于社會底層,被某些人視為“下等物事”,不屑一顧。

圖2-36 分別是連環畫《逼上龍山》(錢笑呆繪)、《小俠獻寶》(沈曼云繪)封面

圖2-36分別是連環畫《逼上龍山》(錢笑呆繪)、《小俠獻寶》(沈曼云繪)封面。

上海中國畫院院長、著名畫家程十發在《老連環畫》一書的序中,曾對中國連環畫早期的發展有過十分精辟的論述:

中國連環畫自20世紀20年代由上海世界書局出版了《連環圖畫三國志》等五套演義故事,并正式命名為“連環圖畫”起,上海的連環畫便興起了一個極大的繁榮期,并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較統一的格式和較為相近的藝術風格,奠定了中國連環畫連續性、通俗性、普及性的基本特色,這特色一直延續到現在。上海被形容為連環畫的大本營??梢哉f當時的上海連環畫是海派文化的一個獨特的衍生物,雖然后來發展了,但始終脫不了海派文化的影子,它的畫風使人想起《吳友如畫寶》,它的平民化更使人想起海派畫風的那些布衣大師。研究中國連環畫,不能忘記這些三四十年代的老連環畫,不能忘記上海老連環畫的這段歷史。

圖2-37 筆如花繪連環畫《趙翠娘盜令》封面

另一方面,那個時期的連環畫,大都控制在私人書商手中,他們根本不認為這是一種文化事業,而是把它作為一種賺錢工具。因此出了一些荒唐迷信、誨淫誨盜的作品,使連環畫在一般人心目中成為低級、庸俗的東西。

以趙宏本先生為首的一批有良知的連環畫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下,追求光明,追求理想,針對當時連環畫內容多有不健康的狀況,傾注滿腔熱情,積極從事連環畫內容的改造,創作了《海國英雄》《揚州十日》《雷雨》《天堂與地獄》《愛的教育》等一大批進步作品,在那風雨如磐的年代,燃起了一支喚起民眾的火炬,為中國連環畫解放后的新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圖2-37是筆如花繪連環畫《趙翠娘盜令》封面。

魯迅以他敏銳的目光,曾對連環畫這種大眾化的繪畫藝術形式給予積極的評價,發表過《連環圖畫辯護》《連環圖畫瑣談》等文章。1956年,人民美術出版社還出版過一本《魯迅論連環畫》。

民國連環畫在上海的興起,俗人凡眼,簡拙自成,無形中成為海派市民文化的新景觀之一。

創作“小人書”的畫家群

在新中國連環畫的海洋里,有一群出類拔萃的畫家,其陣容之豪華令人瞠目結舌。連環畫堪稱畫家們智慧的碩果,心血的結晶。許多人盡管偶爾為之,卻足以向連環畫的天幕揮灑了無比燦爛的星輝。

中國的連環畫讀者眼福不淺,因為為其創作連環畫作品的,不僅有大量博古通今的專業連環畫家,還有不少享譽國內外的著名畫家。由這兩批美術人才構成的連環畫創作畫家群,實力超凡,水平一流。為豐富連環畫創作思路和藝術手法,他們通過實踐交流,將同好先進獨照之見,酌理富才,從而大大提升了中國連環畫創作的藝術水準。

圖2-38 《大風暴》

圖2-39 分別是連環畫《深夜送藥》《我們也能干》封面

圖2-38是蔣兆和創作的連環畫《大風暴》封面。

有趣的是,畫家“下?!眲撟鬟B環畫的初衷和目標各有不同。有的摩挲傳統,歷久彌篤,志共道申,在連環畫創作領域滌暢旨趣,陶鈞文思,成為學界師表。例如,程十發、潘絜茲、劉繼卣、王叔暉、董辰生、汪觀清等著名畫家。有的偶爾為之,小試鋒芒,雖淺嘗即止,卻為連環畫百花園呈現了朵朵奇葩。例如,劉海粟、蔣兆和、吳湖帆、關良、哈瓊文、蔡若虹、古元、范曾、陳少梅、劉凌滄等著名畫家。也有的因時異勢變,身與時舛,以意逆志,借連環畫創作抒發悵然之心。例如,石魯、陸儼少、李世南、劉大為、湯小銘、陳逸飛、陳丹青等著名畫家。

圖2-39分別是連環畫《深夜送藥》《我們也能干》封面。

不少著名畫家為連環畫創作過封面圖,這種做法頗有些類似其他圖書出版時,約請著名書畫家為封面題寫書名,以增添書的文化底蘊及藝術韻味。例如,蔣兆和創作的連環畫《大風暴》封面圖,圖中毛澤東形象獨具神采。這本連環畫1957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張載繪畫。吳湖帆創作的《深夜送藥》、劉海粟創作的《我們也能干》,這兩幅連環畫封面圖,意境高遠,并題款鈐印,具有十足的中國山水畫傳統風格,使人賞心悅目。這兩本連環畫也是1957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繪畫分別為蔡人燕、王物怡。

圖2-40 陸儼少創作的連環畫《龍潭的故事》封面

陸儼少(1909—1993),名同祖,又名砥,字儼少,以字行,改字宛若,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師從海上名家馮超然。后結識吳湖帆,眼界大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陸儼少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第一批畫師。1957年被錯劃成右派。1979年應潘天壽之邀赴浙江美術學院任教,曾任浙江畫院院長、浙江美術學院教授。陸儼少擅長山水、人物、梅花以及書法等。人物畫吸取陳老蓮、仇十洲等家所長。陸儼少也創作過多部氣韻生動、神采飛揚的連環畫作品,例如《龍潭的故事》《神仙樹》《驕傲的將軍》等。

圖2-40是陸儼少創作的連環畫《龍潭的故事》封面。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很有才華的青年美術家,因政治運動頻繁、上山下鄉等致使生活動蕩,專業追求無以施展,不得不以從事連環畫創作排解心中寂寞無助的苦悶。這一時期,許多業余畫家和知識青年投身連環畫創作隊伍中來,出版了一批頗有藝術特色的作品。

1974年4月,年僅20歲的陳丹青所繪反特題材連環畫《邊防線上》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他首次發表的連環畫作品。1974年9月,他與萍鄉躍進煤礦劉大春合作的連環畫《飛雪迎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那時陳丹青的署名是“寧都縣黃石公社插隊青年”?!讹w雪迎春》是描述安源路礦工人支援井岡山革命斗爭的故事。陳丹青原籍廣東臺山,1953年生于上海。學生時代曾跟隨當時在上海油雕創作室工作的陳逸飛學習繪畫,“文化大革命”期間上山下鄉到江西省寧都縣插隊。

畫家陳逸飛也與連環畫有過不解之緣,他曾創作過連環畫《藥》。196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連環畫《毛主席的紅衛兵金訓華的英雄故事》,書中署名編文上海出版系統出版革命組,繪畫文匯報工農兵美術。值得關注的是,這本連環畫封面圖案是出自陳逸飛筆下的水粉畫《革命青年的榜樣——金訓華》。這幅作品當年發表時署的也不是陳逸飛真名,而是“上海市逸中”,即兩位創作者陳逸飛與徐純中的名字各取一字,組合成署名。

人類從小對圖像就比較容易記憶,想想小時候,誰不是先學會辨識圖像然后才開始識字呢?現代社會,電視、計算機這些讓人視覺停駐的電器產品,更加速了年輕時代的視覺圖像化,讓圖像時代的圖像感覺更加強烈。

連環畫創作是用圖畫代替文字,使靜止的畫面變成有故事情節的圖畫,變成會述說的圖畫,使讀者不僅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還能從中讀出創作者對全局的把握和細致的關照,體味畫中散發出的時代面貌、地域特色、風土人情、人物個性,這些構成了創作者的謀劃技藝與藝術風格。

筆非生活不神,墨非蒙養不靈。

連環畫品牌與收藏

連環畫不是單純的繪畫,而是故事圖畫。因此,它畫的是什么故事,常需要和文字相結合,才能讓人看明白。所以,中國的老連環畫多配有一定的說明文字。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的形式是中國連環畫的悠久傳統。圖文相結合的形式隨著文圖結合條件的演變而不斷演變。

連環畫從性質上講是一種普及性的通俗讀物,適合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閱讀。連環畫是人物畫,它以刻畫人物見長。這是中國連環畫的優良傳統,凡是有成就的連環畫家都是出色的人物畫家。典型人物塑造使連環畫藝術具有很強的活力,它能夠突破時空的局限,根據故事的需要盡情地發展,無限地延續。它可以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所謂“連環畫人物”,在許多作品里連續出現,甚至可以長期活下去。譬如,張樂平筆下的“三毛”就是這樣的人物。在國內外有的連環畫人物已經活了幾十年,他們不時在報刊上出現,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張樂平(1910—1992),浙江海鹽人。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時代漫畫》等刊物上發表漫畫,抗戰時期參加抗戰漫畫宣傳隊活動。1946年創作連環漫畫《三毛從軍記》。1947至1948年創作長篇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他所塑造的三毛的藝術形象,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三毛流浪記》還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動畫,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1959年9月,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三毛流浪記》,20開。此后,多次再版,并出版過其他版本的三毛系列連環畫。

圖2-41是福記書局發行的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封面。

圖2-41 福記書局發行的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封面

圖2-42 程十發創作的連環畫《陳宮和曹操》封面

英雄造時勢,微言開太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連環畫出版獲得了新的生命。黨和政府在文化戰線最先抓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占領連環畫這塊陣地。其時,不僅舊連環畫仍在繼續出版,而且許多城市的租書攤都存在大量內容低劣的舊連環畫,仍擁有眾多的讀者。只有占領這些陣地,不斷注入新的血液,才能使以世俗化為特征的舊連環畫創作思路逐步向專業化、大眾化為特征的新連環畫創作方向邁進。新連環畫將演變成一種充滿生機的文化潮流,為人民大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健康、豐富的精神食糧,使連環畫藝術得到健康的發展。

新中國連環畫被稱為“新連環畫”,其“新”有許多含義,其中也包括連環畫創作者文化修養與境界的革新,由舊時的“匠人畫”逐步發展成新時代的“文人畫”。這里所說的文人畫,其特征是在深厚文化積累基礎上的個性自由表達。創作者具有什么樣的藝術品性就會誕生出什么樣的藝術作品。舊時封閉的小作坊式的連環畫創作模式,缺乏借鑒、切磋與交流,使得文化創新受到局限,這與眼界不寬有關。新中國以正規出版社作為連環畫創作平臺,擁有資深領導的規劃指導,各路畫家的加盟交流,大量圖書資料的學習借鑒,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文化創新氛圍。

圖2-42是程十發創作的連環畫《陳宮和曹操》封面。

1963年,由文化部和全國美協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連環畫創作評獎,是對中國新連環畫10多年發展成果的一次大檢閱。共有53部美術作品獲繪畫獎,27部腳本獲腳本獎,14位連環畫工作者獲工作勞動獎,顯示了中國連環畫創作的豐碩成果。

這一時期連環畫的代表作品有《雞毛信》(張再學改編,劉繼卣繪)、《山鄉巨變》(董子畏改編,賀有直繪)、《鐵道游擊隊》(董子畏改編,丁斌曾、韓和平繪)、《西廂記》(洪曾玲改編,王叔暉繪)、《我要讀書》(徐光玉改編,王緒陽、賁慶余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王星北改編,趙宏本、錢笑呆繪)、《渡江偵察記》(章程改編,顧炳鑫繪)、《屈原》(董子畏編文,劉旦宅繪)、《膽劍篇》(邱揚、陳長明編文,程十發繪)、《十五貫》(匡榮改編,王弘力繪)等。

圖2-43是王叔暉創作的連環畫《西廂記》選頁。

連環畫收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興藏書活動,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美術界、出版界、收藏界對連環畫情有獨鐘的創作者和收藏者逐漸增多,連環畫收藏蔚然成風,連環畫展覽、交流活動隨之活躍起來。

20世紀80年代,持續繁榮的連環畫出版熱,使中國連環畫發展到一個輝煌時期。主要有三個顯著標志:一是出書數量猛增;二是作品的藝術質量有很大的提高;三是連環畫的理論研究不斷開拓,專業機構相繼建成。

圖2-43 王叔暉創作的連環畫《西廂記》選頁

據統計,從1949年到1963年的14年間,全國共出版連環畫1萬多種,印行7億多冊。而1975、1976年,每年印數已達2億余冊。1980年共出版1400種,印數超過4億冊。1985年達到3000余種,印數高達8.16億冊,約占全國圖書發行總量的三分之一,這是歷年來中國連環畫出書最多的時期。

1983年5月,中國連環畫研究會成立,它的建立為促進連環畫的理論研究、經驗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1985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成立了連環畫藝術委員會。這一年,經文化部批準,還成立了中國唯一的連環畫專業出版機構——中國連環畫出版社。

圖2-44 連環畫《毛主席小時候的故事》封面

功夫端在臨池墨,骨力風神各異姿。

伴隨連環畫收藏的興起,全國各地誕生了一批連環畫報刊。例如鄭州的《連環畫收藏》,上海的《連友之聲》《連博》《連環畫收藏信息》《連環畫之友》《連環畫創作與收藏》,湖南湘潭的《瀟湘連壇報》,長春的《連環畫世界》《北方連藏報》《連迷連趣》,武漢的《連藝收藏》,廣州的《嶺南連藝》,重慶的《重慶連藏》《連藏挺進報》等。這些民間連環畫報刊為連環畫收藏鼓東風,傳佳音,送去春天的信息。

圖2-44是連環畫《毛主席小時候的故事》封面。

1960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冊《毛主席小時候的故事》,書中有16頁彩色連環畫,描述了毛澤東小時候幫助同學的故事。開本規格為186毫米×146毫米。連環畫收藏活動的發展,使連環畫收藏市場不斷拓展,拍賣隨之興起。這本彩色連環畫2008年7月在北京德寶古籍文獻拍賣會上付拍,起拍價800元。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老連環畫》,由汪觀清、李明海主編。該書大量挖掘、梳理民國時期連環畫創作狀況及著名畫家的作品,圖文精到,資料翔實,是一部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早期連環畫史專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江县| 双城市| 临朐县| 郯城县| 阆中市| 杭州市| 张北县| 嘉鱼县| 阿合奇县| 莱西市| 进贤县| 武乡县| 温泉县| 长葛市| 白城市| 德昌县| 江山市| 中宁县| 泌阳县| 伊金霍洛旗| 政和县| 金秀| 武宁县| 自贡市| 潜山县| 彭州市| 阿拉善左旗| 文昌市| 漳平市| 新泰市| 田林县| 陇西县| 聂拉木县| 民和| 蒙城县| 西峡县| 沙洋县| 辰溪县| 十堰市| 鱼台县|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