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奮斗邊陲 譽滿天山

——緬懷呂劍人同志在新疆的歷史貢獻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

呂劍人同志1952年10月,從中共陜西省寶雞地委書記任上奉調祖國邊陲新疆工作,直到1979年調離,在新疆工作、生活了27年。先后擔任中共新疆分局統戰部部長、常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屆政協副主席、黨組第二書記,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處書記、監委書記、黨委常務書記等重要職務。他以忘我的工作精神,走遍天山南北,團結各民族干部,正確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創造性地開展了民族地區的統一戰線和黨的組織建設工作,為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培養各民族干部,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維護邊疆穩定和加強民族團結,殫精竭慮,作出了重要貢獻。值此呂劍人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謹以此文深切緬懷他在新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歷史功績。

奠基新疆統一戰線工作

呂劍人同志剛到新疆分局統戰部上任時,統戰部成立才一年多。在多民族多宗教又是和平解放的新疆,統一戰線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復雜又異常重要。其工作對象有民族宗教上層人物,如部落頭人、牧主和大阿訇、大喇嘛、活佛等,又有國民黨起義將領和舊政府官員,還包括工商、教育、文化等各界知名人士,民主黨派、開明士紳,僑胞、僑眷等,因而統戰工作直接關系到新疆的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各項社會改革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而民族工作與宗教工作則貫串在各項統戰工作之中,是新疆統戰工作的主要內容。但當時,特別是土改完成以后,黨內存在著輕視和漠視統戰工作的關門主義傾向和寧“左”勿右的思想。有些人不尊重黨外人士,看不到民族宗教上層人物的重要作用,還屢屢發生一些違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事情。

針對這些問題,呂劍人同志經過調查研究指出,在新疆既應當重視民族和宗教工作,加強民族團結,又需要密切黨和各族各界黨外人士的合作共事關系,鞏固黨與非黨的政治聯盟,團結各民族、各階級、階層人士,組成最廣泛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為完成黨的中心任務共同努力。因此,必須把不斷提高各族干部對統一戰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和建立健全統戰工作機構,培養統戰工作骨干作為首要工作來抓。他提出了許多加強統戰工作的具體措施,如健全地委、縣、市統戰部,設專職副部長,建立統戰部正規的經常業務和工作制度,定期召開統戰工作匯報會議,嚴格遵守請示報告制度,在省級政權機關內部建立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或統戰小組,吸收非黨干部參加,政權機關中黨的支部設統戰委員,等等。

經過積極籌備,1953年5月15日至27日,新疆分局召開了第一次統戰工作會議,呂劍人同志在會上作了《進一步開展民族民主統一戰線工作》的報告,對新疆第二屆黨代表大會以來的統戰工作做了深入全面的總結,要求統戰部門的干部,應當學習統戰政策、社會知識和有關歷史,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指明了統戰工作的方向。在全疆各級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地(市)、縣(市)兩級統戰部門很快建立起來,并配備了專職干部。1955年2月,政協新疆省第一屆委員會成立,呂劍人同志當選為第一副主席。據1957年統計,全疆各級黨委統戰部達96個,干部313人,其中,縣(市)級統戰部門81個,有干部186人;地、州(市)級統戰部門13個,干部94人。與此同時,政協機構、工商聯和伊斯蘭教協會等統一戰線組織,也在全疆縣(市)以上建立起來。到“文化大革命”前,全區各級政協組織達86個,工商聯組織62個。從1953年到1961年5月,召開過9次統戰工作會議,做到了年初有布置安排,年終有檢查總結,并及時呈報區黨委批準。各級統戰工作機構和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為順利開展統戰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新疆的統一戰線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對民族、宗教上層和黨外各界愛國人士,呂劍人同志總是以誠相待,廣交朋友。按照黨的政策,除了積極安排好黨外人士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使其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外,還特別重視黨外人士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分期選送黨外人士去新疆分局(1955年10月以后稱自治區黨委)和地、州(市)兩級黨委開辦的政治學校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水平。據統計,截至1962年,在全區各級政治學校培訓學習的民族、宗教界上層和工商界人士達4500多人。每年還組織統戰人士到內地參觀學習、游覽,讓他們感受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每逢民族節日,呂劍人同志都會去給少數民族同志拜節,有生活困難的及時幫助解決。不論是任統戰部部長,還是任區黨委常務書記,他都與民族宗教上層及黨外民主人士建立了很好的關系,交了許多朋友。在黨組織的關心幫助下,這些黨外朋友在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參政議政、維護邊疆穩定,增強民族團結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積極推行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列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原理和中國民族實際狀況,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和政治制度。1949年《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的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

新疆解放以后,就將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提到了重要地位。1951年5月,新疆省第一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一致通過了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決議。195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公布,同年9月初,成立了以包爾漢同志為主任的新疆省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籌備委員會,經常工作由分局統戰部負責。呂劍人同志作為分局統戰部長和籌委會委員,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協同各有關單位,卓有成效地推動了籌建工作順利進行。

在廣泛宣傳、調查研究、反復協商的基礎上,按照黨中央“自下而上、由小到大、逐步開展”“慎重穩進”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方針,呂劍人同志受命負責起草了《新疆民族區域自治實施計劃》,經中共新疆分局黨委研究上報黨中央。1953年4月13日,黨中央批準了這一計劃,并對新疆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工作的方針、步驟和具體辦法做出多次指示。同年6月1日,呂劍人同志在新疆分局召開的擴大會議上,作了《關于新疆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問題的意見》的發言,他就起草《新疆民族區域自治實施計劃》時考慮的幾個問題和時間安排做了說明,并從“在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工作上,堅決貫徹慎重穩進方針”“有關民族區域自治問題的幾個認識問題”“在幾個民族區域自治行政區劃問題上的意見”和“關于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工作中幾個具體問題的意見”等四個方面,闡明了他對民族區域自治問題和工作的真知灼見,對全疆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分局擴大會議之后,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和省協商委員會,也于當月召開聯席擴大會議,審議通過《新疆省民族區域自治實施計劃》并報中央人民政府批準。同時,新疆分局抽調了近300名各族干部和愛國民主人士經過培訓,組成工作隊,開始進行鄉級民族區域自治的試點。這時已擔任中共新疆分局常委的呂劍人同志,除到各地調查了解情況外,率20余人到霍城縣伊車嘎善錫伯鄉蹲點,與錫伯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歷時近半年,于11月15日建立起新疆第一個民族自治鄉——伊車嘎善錫伯族自治鄉。通過蹲點,呂劍人同志不僅對新疆少數民族的歷史情況和實際狀況有了深入了解,取得了搞好民族區域自治的第一手資料,并與錫伯族貧農韓五十六一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的友誼是民族團結的象征,在新疆一直傳為美談。伊車嘎善自治鄉成立40周年大慶時,邀請呂劍人同志前去參加慶典活動,但他因病不能前往,逐以特快專遞發去賀信,表示自己對伊車嘎善自治鄉各族群眾的懷念和祝賀。

到1954年年底,新疆分局完成了維吾爾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縣、州級民族區域自治工作,培養選拔了大批少數民族干部進入各級自治機關工作。隨后,在討論省級自治區的冠名問題時,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呂劍人同志在討論中作了專題發言。他從中國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多民族國家實際出發,根據馬列主義民族問題理論,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聯邦制”不適于中國,不能稱共和國,并堅持冠以“新疆”二字和體現維吾爾族主體地位的名稱。1955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批復同意新疆分局關于新疆自治區的冠名意見,稱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宣告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必武同志率中央代表團前來祝賀,并與王恩茂、賽福鼎·艾則孜、呂劍人同志進行了親切交談。從此新疆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入一個嶄新階段。

堅決維護邊疆穩定和民族團結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始終是新疆工作的大局。呂劍人同志在新疆工作期間,多次受命處理局部騷亂、暴亂和突發性事件,他以堅強的黨性原則,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為維護邊疆穩定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1955年1月中旬,呂劍人同志奉新疆分局之命,與公安廳負責同志會同南疆區黨委第四書記伊敏諾夫一起趕赴和田地委,調查處理阿不都·依米提暴亂事件,傳達分局堅決平息暴亂安定人心的指示。在認真聽取了和田地委平息暴亂情況的匯報后,為進一步做好分化瓦解暴亂人員、安定群眾情緒的工作,呂劍人同志著重強調,既要揭發隱藏在依禪教派的反革命分子,又要將小部分壞人與依禪教派這個組織和廣大教徒嚴格區分,要團結廣大依禪教徒,孤立打擊少數頑固分子,深入揭露反革命分子,劃清反革命破壞和宗教活動的界限。他的意見得到與會同志的贊同。和田地委遵照新疆分局指示和呂劍人同志的要求,在對暴亂事件進行認真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嚴格執行“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的嚴辦”的方針,對暴亂參與者予以分別處理,妥善處理了各種善后事宜,基本穩定了局面。29日,呂劍人同志牽頭給新疆分局報送了《關于和田反革命暴亂事件的檢查報告》,總結了經驗教訓。之后,1956年3月,1957年4月,墨玉、和田暴亂再次被平息后,危害和田多年的民族分裂勢力受到沉重打擊,維護了和田地區的社會穩定與民族團結。

1958年初,在牧區社會主義改造運動順利進行之時,發生了奇臺牧區巨開部落頭人巨開脅迫群眾搬家、煽動民族分裂,搞所謂“阿山共和國”事件,對牧區社會主義改造造成很大影響。自治區黨委于4月底派呂劍人同志前往富蘊縣處理問題。他到富蘊縣后,與當地黨委研究情況后認為,這次事件不僅要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還要對反革命陰謀武裝叛亂進行斗爭。在對遷來群眾深入宣傳黨的政策,做好生活生產物資供應的同時,呂劍人同志主持召開遷來牧民代表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有部落頭人、宗教人士、牧民群眾及邀請的上層人士。經過多次交談,在黨的政策感召下,達到了揭露分裂陰謀,分散安置遷來群眾和由政府統一調配草場和耕地的目的。在廣大牧民群眾的協助下,打擊反革命活動,抓緊建立牧業合作社和公私合營牧場,對困難戶進行救濟,很快穩定了形勢。呂劍人同志在富蘊工作了兩個月,他經常深入牧民群眾氈房噓寒問暖,與民族、宗教上層耐心交談,解釋黨的政策,指導當地黨委工作,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1962年,在蘇聯當局策動下,發生了伊犁、塔城邊民大量出走蘇聯和伊寧反革命暴亂的“伊塔事件”。這些事件發生后,呂劍人同志在北京參加完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接見中央黨校新疆班學員回來后,又奉命前往伊犁、塔城處理善后事宜,就遣送蘇僑回國問題、加強民兵建設、增設邊防站點和加強對敵斗爭等各項工作做了詳細安排檢查。在對“伊塔事件”的經驗教訓進行認真反思和深刻總結之后,自治區黨委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于8月中旬向全疆各級黨委下達了“關于加強鎮壓反革命斗爭的指示”,同時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在全疆范圍內開展反對修正主義斗爭的命令。9月16日,時任自治區黨委常務書記的呂劍人同志,在召開完自治區黨委民族工作會議之后,又到事態最嚴重的伊寧市檢查布置工作。次日,他在伊犁區黨委書記處會議上,聽取了伊犁區黨委對“伊塔事件”的善后處理和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人民委員會的指示、命令等情況的匯報后,重點就如何深入開展反修斗爭和鎮壓反革命等工作做了部署。9月18日,在伊犁區黨委召開的直屬縣(市)委書記會議上進一步指出,首先要搞好生產和糧食工作,在保證完成自治區分配的糧食征購、上調任務的同時安排好群眾生活;二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反修斗爭,維護好邊境穩定,保護群眾利益。10月1日,應邀出席了有3萬多伊寧市民參加的盛大國慶集會,并發表了熱情講話,對于安定人心,進一步促進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呂劍人同志在新疆工作期間,無論是深入天山南北進行調研,還是在統一戰線、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維護社會穩定等各方面工作中,總是一以貫之地強調要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要根據民族特點、通過民族形式來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正確地處理新疆的民族、宗教問題和其他問題,使加強民族團結成為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使全疆各族群眾視民族團結為生命線。他的模范行為,為全疆廣大黨員干部做出了表率。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浩劫中,一貫遵循實事求是原則,說真話辦實事,不搞陰謀詭計,對“左”的一套十分厭惡的呂劍人同志卻被扣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遭到了殘酷迫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推翻了強加在呂劍人同志身上的一切誣蔑不實之詞,還他以公正和清白。

呂劍人同志自從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初心不改,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設事業、為新疆的繁榮發展嘔心瀝血,貢獻了畢生的力量,他的歷史功績和優良作風、高尚品德永遠鐫刻在天山的豐碑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永春县| 勃利县| 余姚市| 孟连| 屏南县| 林州市| 永州市| 阿尔山市| 土默特左旗| 定边县| 嘉善县| 汕尾市| 新疆| 色达县| 望奎县| 日喀则市| 吉林市| 宁远县| 绵竹市| 广安市| 阆中市| 中阳县| 徐汇区| 济宁市| 彭山县| 涟源市| 建瓯市| 博罗县| 吴江市| 时尚| 崇阳县| 扶沟县| 日土县| 荃湾区| 大丰市| 玉田县| 清河县| 石阡县| 开封市|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