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革命

第一節 關于本題一般的解述

依照歷史演進的規律,我們可以知道在世界上沒有純粹屬于某一種經濟獨有的國家。人類社會只要進化到國家政權的成立,只要依據物質生活需要而發展下去,那么,這個社會里必然要有各種不同的經濟錯綜交雜;這就是說:人類的聚合如果由部落形式演進至封建社會時,因為人們生活需要的開展,一切日常生活必需品勢非自身所能兼顧,必然要發生交換關系,由于交換關系發達,又必然要促進生產的分工與交換工具的形成,過渡到商業經濟的完全成立。所以封建社會是由商業資本發達的結果所支解,而商業資本也就是孕育成長于封建社會之內,中國古代封建國家不是一個神話式的王國,自然其形成其發達及其死亡,絕不會超越一般歷史發展的規律。我們不愿毫無根據地說封建制度至今還巍然存在,更不能否認商業資本在中國歷史上發展鐵一般的事實。在這里,我們必須首先說明,本書的責任不是要考察中國古代社會一般史跡,所以對于中國封建國家的成立,交換經濟的萌芽,確切地說究竟開始于何年何月,以及類似此種必須加以詳細考據的問題,因都不在本書范圍之內,故不能一一加以研究。本書的責任是要說明中國歷代農民“叛亂”問題,也就是要把那些被士大夫所鄙視被皇帝御用的歷史家所隱蔽了的農民為“飯碗問題”而反抗統治階級的事變,使其恢復委屈淹沒了數百年或數千年前之本來面目。

講到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農民“叛亂”,當然要以秦代末年陳勝吳廣所倡導的暴動為嚆矢。

我這里,首先便有一個疑問:中國在秦代以前也有很長的歷史,為什么特別在秦代才發生空前的農村危機,甚至逼迫農民大規模的暴動推倒統治者的政權呢?回答這個問題,同時也就可以了解:中國歷史進展到秦代,實在發生一種大的變動,即商業資本的剝削已確定地代替封建剝削之位置。陳勝吳廣等斗爭不簡單是為要減輕舊時封建式的租稅徭役兵役等壓迫,而且簡直提出土地問題。在自然經濟支配的社會之內,在模范的封建采邑田制之下,農民所受封建諸侯的租稅兵役勞役種種剝削固屬困苦,然而比之失掉土地的苦況猶略勝一籌,因此,封建社會的農民反抗與采邑田制破壞后的農民暴動,其原因其意義有很大的差別。甚至在模范的封建社會之內,即是道地的采邑田制之下能否發生大規模的農民暴動,尚須一般的古代歷史來回答。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戰爭不是爆發于原封的采邑田制之下,而是產生于封建制度破壞之后,其原因就是由于在這次暴動之前,隨著商業資本的發展,打破了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況,使農民的日常生活與商品市場發生了密切而不可分離的聯系,并且使土地卷入了商品交換的漩渦,根本毀壞了封建的采邑田制。由于土地的自由買賣,而使往日的采邑土地都被新的地主所領有,土地兼并的結果,自然又使那些往日依靠采邑作佃戶的農民不斷地離開了土地,所有這些都是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農民暴動之原動力。至于采邑田制封建領主這些法寶,已經被商業資本毀壞得失了靈光,已經成了時代落伍的強弩之末,農民也已脫離了戰國以前封建領主的剝削,而陷入了更受苦痛更受剝削的境況。所以,這個時候農民反抗的對象與其說是封建領主,毋寧說是土地的自由兼并及兼并土地的新式地主以及商業資本所賜予他們的一切痛苦。

我們為要探求發動這次農民暴動總的根源,必須先要研究商業資本在秦代以前歷史的系統發展。此地我們尤須說明,我們所要注意的是秦代以前商業資本在各種經濟生活中之支配作用,而不是要把春秋戰國時代商業資本與自然經濟機械地比較一次。往往有人一直到現在還認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是鄉村經濟統治城市經濟。這些人以為中國是農業社會,農業經濟的成分與效用大過城市生產,所以農村必然要領導城市。這種邏輯固屬荒唐,而最奇怪的這些人以為凡屬農村生產,都是自然經濟,因之結論便是中國現在還是自然經濟支配城市財政工商業經濟。這些人有了上述超然的理論根據,當然對于如最近上海銀價的低落馬上便影響到內地不論城市鄉村人民經濟生活命脈中的現象,他們必然認為無關重要而不會危機自然經濟的“支配”地位。自然對于遠在二千年以前秦始皇時代的事跡,也只有抹殺事實的妄說。他們否認封建制度和采邑田制的被摧毀,更不承認商業資本在戰國末期后所居的支配地位。他們以為土地兼并是自然經濟的作用,陳勝吳廣的農民暴動也是封建領主剝削的結果。實際上是不是這么一回事呢?我們以為這些問題都無需制造奇妙理論,而是歷史上已經鑄成了的事實;不論如何隱蔽曲解,事實終歸還是事實。

還有人以為中國歷史上多種重農輕商的言論,便是商業資本不能發展的表現。其實這正是商業資本繁盛破壞農民生計后的反映。猶之乎現代一方面資本主義高度發展,一方面反資本主義文章連篇累牘的發現一樣。中國歷史上重農輕商的言論,每代都可以發現,而且這些言論與井田制的呼聲往往發生于農村危機四伏之時,足見這些意見都是有所為而發。比如《商君書》上說:

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以商之口數使商,令之廝、輿、徒、重者必當名,則農逸而商勞。農逸,則良田不荒;商勞,則去來赍送之禮無通于百縣。……則草必墾矣。……(《墾令篇》)

假使機械地以為這一段話便是戰國末期(據梁啟超說,商君書管子皆為戰國末年人所作,此說大約正確)商業資本未能發展的表現,那么對于以下《管子》上的意見又將如何解釋呢?

黃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侈儉則百用足矣。故儉則傷事,侈則傷貨。儉則金賤,金賤則事不成,故傷事;侈則金貴,金貴則貨賤,故傷貨。(《立政篇》)

歷史萬不能同其他問題一樣可以隨便任意解釋。我們固然不愿過量估計商業資本在戰國末期的發展,同樣否認事實的替封建制度保鏢也是一種勞而無功的勾當。歷史的事跡告訴我們,商業資本在戰國末葉雖是在各種經濟生活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可是自然經濟絕不會也不可能立刻就完全消滅,同樣的封建制度固然由秦始皇所代表的商業資本勢力正式地宣告了死刑,然而封建的殘余勢力誰個也不能否認的至今還存留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壤塘县| 故城县| 宜黄县| 东乌珠穆沁旗| 息烽县| 丽江市| 衡阳县| 兖州市| 垫江县| 吉水县| 弥渡县| 昌乐县| 塔城市| 格尔木市| 四会市| 广饶县| 文安县| 枞阳县| 峨边| 定远县| 栾川县| 昭觉县| 齐河县| 遵义县| 阿克陶县| 东山县| 炉霍县| 阳信县| 怀柔区| 漳州市| 五华县| 西宁市| 正定县| 托里县| 呼图壁县| 北川| 公主岭市| 铁岭市| 七台河市| 绍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