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市榆陽區黨校志
- 中共榆林市榆陽區委黨校
- 2883字
- 2020-12-14 17:15:59
一
中共榆林市榆陽區委黨校是中共榆陽區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學習研究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是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的熔爐。
榆陽區委黨校成立于1956年10月,兩易校址,原在榆林城廣榆門(北門)外解家大院,1987年6月遷至新校園。現位于榆林市紅山東路,校園占地面積21.7畝,綠化面積589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694平方米。新建綜合教學樓7070平方米,內設可容納200人的報告廳和多功能廳各1個,并有視頻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討論室、會議室等。有學員餐廳300平方米,學員宿舍81間,配有電腦、電視、衣柜和圖書,可同時容納200人左右進行培訓。
黨校現有教職工20人,其中專、兼職教師13人。黨校實行校委會領導體制,校委會全面領導黨校工作,校委會工作由校長或常務副校長主持。黨校內設辦公室、教務處、科研處、總務處4個科室,同時設立黨校總支委員會。
黨校教育的總體要求是,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執政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長規律和黨校教育規律,針對干部成長的特點和需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為主課,培養忠誠黨的事業、德才兼備的黨員領導干部、理論干部和國家公務員。
榆陽區委黨校建校以來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培訓輪訓干部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堅持黨校教育方針,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黨校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干部,培養領導骨干和跨世紀接班人方面的組織保證作用和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的參謀咨詢作用。常年堅持舉辦各類學習班、輪訓班、進修班和培訓班。黨校學員遍及全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街道、鄉鎮等各部門,大多數學員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干,有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
黨校成立時,我國正處于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縣委黨校的體制處于黨校初級建制階段,舉辦各類學習班、培訓班,并定期分片作輔導報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選學馬列和毛澤東的有關著作。培訓的重點是對黨員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對象有大隊黨支部正副書記、大隊長,街道居委會主任,公社、縣直機關各部門黨員干部和黨員領導干部。
1956—1957年,組織干部群眾學習中共八大文件,學習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文章。1958—1960年,宣傳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1961—1963年春,宣傳貫徹中央“調整、改革、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和《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文件等。1963年起,黨校培訓圍繞“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為綱”進行。1964—1966年春,黨校教育配合“四清”運動,組織學習毛主席著作和《毛主席語錄》。
1965—1971年,黨校雖然保留機構,但工作處于停頓狀態。
1971年,黨校恢復辦學,至1976年上半年,這個時期的理論培訓主題是“以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為綱”,批判資產階級法權,批林批孔等。以黨校牽頭舉辦以“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抓革命促生產”“批林批孔”為主題的各類讀書班、輪訓班、學習班、培訓班。1976年6月,成立榆林縣五七干校,原中共榆林縣委黨校與榆林縣五七干校合并。8月五七干校招收第一期學員,學習時間一年。教師、學員半天學習半天勞動。
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辦好各級黨校的決定》。《決定》指出,辦好各級黨校是我們黨的一項重要事業。
在這段時期,根據中央《全國干部培訓規劃要點》,縣委黨校根據不同時期的方針、路線、政策的要求,組織安排符合要求的培訓學習內容。先后培訓全縣農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大隊長,公社干部以及縣直部門領導干部。舉辦黨員干部、職工學習班,開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同時進行民主與法制宣傳教育;學習、宣傳黨的基本路線,讓黨的基本路線深入廣大干部、群眾的心中。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召開后,黨校及時舉辦各類學習班、培訓班,輪訓班,組織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中央各屆黨代會的精神,引導、推動各個時期中心工作。
改革開放后,榆陽區普遍存在基層干部學歷低的狀況,為了適應干部“四化”要求,開辦理論教育與文化課相結合的中專專修班,1988—2001年共舉辦中專專修班13期,畢業學員685人。從1998年開始,黨校又經申請批準成為中共中央黨校、陜西省委黨校函授教學點,開辦大學專科、本科函授班。1998—2011年,舉辦大專函授班7期,共畢業學員618人;舉辦本科函授班11期,畢業學員1226人。解決了榆陽區部分基層干部學歷低的問題,加快了對在職干部的培訓步伐,拓展了黨校教育功能。
進入新時期,為適應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新要求,榆陽區委黨校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和省、市關于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的意見,全面加強黨校建設,黨校工作進入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根本原則。”榆陽區委黨校堅持“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和“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的方針,按照中共榆林市榆陽區委提出把黨校建成“干部培訓的主陣地,黨性教育的大熔爐,黨委決策的大智庫,理論宣傳的排頭兵,對外宣傳的新窗口,組織建設的主抓手”的要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縣級黨校。在榆陽區委、區政府重視下,榆陽區委黨校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培訓質量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正規化、課程設置規范化,后勤服務專業化,開創了黨校工作的新局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不懈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基礎上,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事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適應新時代要求、創造新時代業績、鑄造新時代輝煌。
2018年12月,陜西省委組織部、省委黨校為榆陽區委黨校頒發了“全省市縣級黨校辦學質量評估優秀等級縣級黨校”獎牌。
新時期區委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得到了榆陽區委的高度重視。2015年,區委以一號文件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全區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把黨校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同步建立了領導干部講黨課、區委常委跟班督學、常態化考學測學等剛性制度。
新時期的干部教育,培訓內容不斷優化,主要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開設了黨的基本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史黨建、理想信念和黨章黨規教育等5個板塊,建成了20大類重點課程及精品課程。
培訓方式不斷創新,大力推行案例式、研究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主體班次培訓實現了既有集中講授,又有現場教學、集中討論、學員論壇,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組織以區委黨校教師為骨干的榆陽區委宣講團深入各部門、各單位、各鄉鎮(街道辦事處)開展宣講。
強化培訓基地建設。2015年以來,區委黨校在校外已先后建立了趙家峁產權制度改革示范教育基地、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教育基地、革命英烈館教育基地、高新醫院教育基地、陜北民歌博物館教育基地、鄧寶珊將軍紀念館教育基地、張季鸞紀念館教育基地七大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同時根據榆陽區委統一部署,在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建立了黨校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