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統戰史話
- 高嶇
- 7字
- 2020-08-25 09:30:21
愛國將領統戰篇
中國民主革命戰士胡景翼
胡景翼(1892—1925),名景翼,字笠僧又做勵生,陜西富平縣長春鄉陵懷村東窯人,后遷居莊里鎮,中國民主主義革命者,17歲考入西安健本學堂,1910年經井勿幕等介紹加入同盟會。1911年,胡景翼于健本學堂畢業后,受陜西同盟分會之命回到渭北聯絡革命志士,策劃發動武裝起義,他很快在富平、耀縣等地拉起一支隊伍,武昌起義爆發后,陜西舉兵響應,胡景翼在耀縣藥王山舉義。1911年10月28日,胡景翼被陜西軍政府任命為秦隴復漢軍第一標(團)統帶(團長),歸北路招討使井勿幕指揮。民國建立后,袁世凱竊國,胡景翼離開部隊,赴日本留學,進入成城學校浩然廬學社,1914年,接受孫中山在西北各地開展革命活動的委托回國,聯絡西北各地同仁,組織“華山聚義”,策劃反袁護國運動。胡景翼是“華山聚義”的重要成員之一,聚會者基本上都參與過辛亥革命時期的斗爭,后來又在西北響應護國、護法斗爭的重要人物。華山聚義人物結成一個政治軍事集團,這個集團是后來國民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北軍政界的骨干力量。
1916年,胡景翼在富平聚殲了袁世凱親信陸建章的中堅團1500人,活捉了陸建章的兒子時任旅長的陸承武。
1918年1月24日,張義安在三原起義反陜西督軍陳樹藩,胡景翼聯合曹世英共同組編陜西靖國軍,分任左、右翼軍司令,通電護法討陳,宣布討陳伐段,并聯絡高峻、郭堅等部,從東西兩路夾擊西安。3月,張義安陣亡,右翼靖國軍退守渭北。8月,邀請于右任從上海回到陜西,任靖國軍總司令,靖國軍改編為六路,胡景翼任第四路軍司令。9月18日,胡景翼冒險只身前往渭南固市與陳樹藩和談,被陳囚禁西安。1920年7月27日,段祺瑞垮臺后,胡景翼獲釋回到渭北,出任靖國軍總指揮。在此期間,他和于右任創辦立誠學校。
1921年8月,馮玉祥擔任陜西督軍,胡景翼為了保存靖國軍實力,力排眾議,接受了馮玉祥的改編,胡部為陜西暫編第一師,胡景翼任師長。1922年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胡景翼率部隨馮解鄭州之圍,下開封、歸德,并奉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之命,駐防順德、彰德一線。在此期間,胡景翼結識李大釗,接觸了共產主義學說。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期間,胡景翼拒絕在其防區內執行吳佩孚鎮壓工人運動的命令。
1924年,馮玉祥、胡景翼、孫岳聯合反直,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吳佩孚免職,組建國民軍,出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并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這時,張作霖趁機南下,直逼京津。11月8日,臨時內閣任命胡景翼為河南省軍務督辦。隨后,段祺瑞上臺執政。11月22日,胡景翼率國民二軍南下中原,12月6日,段祺瑞政府正式任命胡景翼為河南軍務督辦兼河南省省長。胡景翼打算將河南作為開展民主革命活動的基地,迎接孫中山北上,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國民軍是反映中國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方軍人集團,這個集團是由北洋軍閥系統中分裂出來的一部分力量和陜西地方勢力中有進步傾向的力量結合而成的。“北京政變”正是該集團發動的一次有民主意義的軍事行動。
1925年年初,胡景翼設立陸軍訓練處,并接受李大釗的幫助,誠懇要求蘇聯顧問到自己的部隊協助工作,并聘任日本教官,培訓學員4000余人,同時,在蘇聯駐華大使的幫助下,派30余名青年軍官到蘇聯基輔軍事學院學習。從1924年12月底到1925年2月中旬,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以王若飛為首的中共豫陜區委,先后派劉天章、潘自力、史可軒、許權中、張昆弟、馬文彥等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到國民二軍和河南省開展革命活動。孫中山派徐向前、閆揆要、杜聿明等黃埔軍校學生到國民二軍參與部隊的正規建設工作。
胡景翼拒不執行北京當局要他阻撓中國鐵路工人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鄭州召開并逮捕參加者的電令。在其轄區各地,國共兩黨的組織、宣傳活動蓬勃開展起來,在李大釗的協助下,胡景翼多次派遣劉允丞、于右任等代表,與蘇聯使、領館官員聯系,商請援助國民革命的反帝斗爭。胡景翼在開封設立五個招待所,專門負責接待支持中國革命的蘇、日友人和朝鮮革命志士,中共領導人李大釗、王若飛、劉天章等工農運動領袖,以及李烈鈞、丁惟汾、柏文蔚、張繼、李根源、田桐、于右任、焦易堂、周震麟等知名人士。于右任、李根源、李烈鈞、張繼、田桓、居正、續范亭等一大批國民黨元老和軍政要人聚集開封,或任職或訪問,一時間名流匯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民主革命高潮。加之,胡景翼忠實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主動接受中共和蘇聯的幫助,他是“國民軍領導人中第一個向蘇聯請求援助的”人,與中共親密合作,支持河南城內的工人運動,結果,引起段祺瑞政府的恐慌,于是指使陜西督軍劉鎮華、駐豫西三十五師師長憨玉琨,并在張作霖、閻錫山的支持下,以10萬大軍進逼開封,企圖以武力消滅胡景翼部。1925年2月20日,陜西督軍劉鎮華和駐豫西三十五師師長憨玉琨,集鎮嵩軍全力進逼鄭州,豫西戰端開啟,胡景翼親臨前線,指揮部隊全力進攻,3月29日,劉、憨各部全線潰敗,戰事結束。
1925年3月29日,胡景翼左臂疔瘡惡化,醫治無效,于4月10日在河南開封去世。對于他的突然離世,日本友人佐佐木的挽聯是:“中華喪大將,民國失長城”;蘇聯軍事顧問普里馬科夫說:“這位將軍的去世,對于中國北方的民主革命運動,是一個重大的損失。”直到1940年,國民黨元老李根源賦詩稱:“富平胡將軍,英偉而豁達。斯人若有命,天下早定一。”
參考文獻:
[1]富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富平縣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2]渭統.胡希仲傳[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