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統戰史話
- 高嶇
- 1744字
- 2020-08-25 09:30:20
毛澤民來靖邊
毛澤民(1896—1943),湖南省湘潭縣人,毛澤東的大胞弟。1921年春投身革命,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受黨委派遣到安源煤礦從事工人運動。1925年任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經理,主要領導從事黨的地下出版發行工作。
1931年,毛澤民任閩粵贛軍區經理部部長,10月負責籌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國家銀行,出任第一任行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第十五大隊政委、總供給部副部長。到達陜北后,任中華蘇維埃工農民主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1937年冬,受黨派遣到新疆,化名周彬出任新疆省政府財政廳副廳長、代理廳長,后又出任民政廳廳長,組建新疆商業銀行,并任理事長,開展團結新疆各族人民、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統戰工作。1942年9月,被新疆軍閥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英勇就義。
1936年6月中下旬,西征紅軍相繼解放了寧條梁、定邊、鹽池等城鎮,建立了定邊、安邊、鹽池等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為盡快發展生產,增加財政收入,緩解極端困難的西北根據地財政,時任中華蘇維埃工農民主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的毛澤民,偕同夫人錢希鈞和工礦科科長高登榜等組成中央經濟工作團,從瓦窯堡出發途經保安(今志丹)、吳起等地來到定邊,幫助指導開展經濟工作。
定邊地處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帶,地大物博,盛產咸鹽、皮毛、甘草素等,人稱“三寶”。但由于戰亂和國民黨的反共宣傳,隨著中共中央和紅軍的到來,部分商人、富戶紛紛外逃,一時物流不暢,經濟蕭條。毛澤民來到定邊后,深入群眾,調查了解情況,分析原因,結合當地實際,做出了工作部署:第一,廣泛宣傳黨和軍隊保護工商業的政策和土地政策,強調買賣公平、互惠互利,保護商人的合法權益并切實執行土地政策。第二,建立工商業組織機構,毛澤民到定邊后,首先把定邊全城商販召集起來,將舊商會改為工商抗日救國會,在定邊、鹽池幫助人民群眾建立了城市消費合作社,在定邊成立了三邊貿易局。第三,開展白區工作,鼓勵工商業者到白區購買邊區急需的布匹和其他物品,他還派人到安邊等白區秘密宣傳黨的政策,發動商販沖破封鎖,與邊區進行貿易。第四,糾正土地改革中出現的“左”的偏差,如亂打錯打土豪,錯把工商業者當土豪來打,沒收不屬于地主階級的教員的土地和財產,未執行勞資兩利的統一戰線政策,違反回民區不打土豪的禁令,將民族地區的土豪打倒等,使少數民族、商人、富農甚至中農的利益受到侵犯,結果,地主豪紳、知識分子跑了,合法工商業者或關門,或外逃。針對這種情況,“工作團”立即進行了糾正:將定邊的回民楊培林、鹽池的毛生秀等人的牛羊駱駝全部退回,僅楊培林就有三峰駱駝和700只羊子;釋放錯押的郭萬庫、田勝芳、王維善等人,還退還了“復盛興”被沒收的部分貨物。這樣,外逃的商人聞訊陸續返回,定邊一縣外逃的128戶地主中有124戶返回,幾戶外逃富農全部返回,外逃67名知識分子返回43名。此后,定邊的公私商店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加,不到半年,包括紅白區在內的周邊物流通暢,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有力支援了革命根據地的軍民生活和戰爭的需要。因此,毛澤民也贏得了“毛青天”的稱號。
在此基礎上,根據毛澤民的建議,工農政府大力開發花馬池、定邊鹽業,建立儲鹽場,并設立鹽務局、稅務局,還在定邊設立了三邊金庫,后發展為三邊銀行。當時在定邊建立了第一個稅務局,這是陜甘寧邊區稅務實踐的初步嘗試。到1940年1月27日,陜甘寧邊區財政廳發出通令,決定成立陜甘寧邊區稅務總局,全面設置稅務機構。陜甘寧邊區的稅收實踐,不僅支撐了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也奠定了日后整個新中國稅務機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格局。建立了稅收取之于民,供養軍隊,最后惠及百姓,發展生產壯大自身的良性循環機制。
毛澤民在定邊工作期間,始終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思想和政策,堅持民族團結和平等。毛澤民與中共三邊特委書記賈拓夫、西征紅軍政治部主任劉曉研究決定,將馬鴻逵霸占多年的茍池、敖包、鹽池等鹽湖劃分給蒙民管理。毛澤民、賈拓夫、高崗、宋任窮四人按照蒙人習俗,設香案、拜把子,和蒙民頭人結拜為兄弟,建立起和睦團結、親如弟兄的民族情誼。
1936年西安事變之后,由于工作需要,毛澤民、錢希鈞夫婦離開定邊,回到延安。
參考文獻:
[1]中共定邊縣委統一戰線工作部編.定邊統戰史[M].內部資料,2011.
[2]毛澤民舊居[EB/OL].中共榆林市委黨史研究室網站,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