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交通運輸年鑒.2018
-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
- 14658字
- 2020-08-25 09:31:59
科技 教育 信息化
交通科技
【交通科技概況】 2017年,陜西交通科技以“追趕超越”和“轉型升級”為引領,積極提高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在研科技項目管理工作,重點強化科研工作和實際工作相結合,有效促進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網絡安全工作,為構建安全便捷、運行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有力保障。交通科技成果豐碩,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貨車ETC、矩形鋼管混凝土組合橋等科研攻關項目取得一批重大技術成果,在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保障交通安全等方面成效顯著,有力支撐陜西省交通運輸發展。重載公路智能計重收費系統、水平圍巖隧道結構施工技術研究等6項科研成果獲得2017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行業科技水平繼續保持在全省先進行列。
【交通科研計劃項目】 2017年,省交通運輸廳科研計劃項目更加注重支撐重大工程建設,強化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為確保成果能夠落地,解決實際問題,在項目申報階段要求應用技術類項目落實依托工程,軟科學研究涉及業務管理部門職責要求,有交通運輸業務管理部門參與,面向行業需求和交通科技發展。面向前沿方向,圍繞路面養護新技術、新型路面結構、路面施工機械裝備、廢料填筑路基、鋼橋面鋪裝新材料、橋面鋪裝病害處治、鋼結構橋梁等方面立項開展重點研究,全年累計投入科研補助經費1700萬元,計劃設立交通科技項目55個。其中,應用技術研究項目27個,鋼結構重大專項1個,推廣應用項目6個,軟科學研究項目10個,信息化研究項目11個。(詳見表1陜西省交通運輸廳2017年度科研計劃項目一覽表)
表1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2017年度科研計劃項目一覽表

續表1

續表1

續表1

【重大科研項目】 為落實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公路鋼結構橋梁建設的意見要求和2017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中提出的加強鋼結構橋梁技術攻關和BIM技術應用專項研究要求,設立中小跨徑鋼結構梁橋建造關鍵技術研究科技專項,由省交通設計院牽頭,聯合省內骨干企業、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組成鋼結構橋梁研發中心,集中科研力量就鋼結構梁橋應用和推廣過程中存在主要問題進行攻關,重點研發采用高強度鋼材的鋼結構橋梁體系,進一步降低鋼結構橋梁材料用量、提高鋼結構橋梁跨越能力;研發采用耐候鋼的鋼結構橋梁體系,提高鋼結構橋梁可維護性,減小橋梁全壽命成本。按照通用圖集施工的鋼板組合梁的可拼裝性和施工速度,開展鋼板組合梁足尺和縮尺試驗研究。依托重大項目帶動,整合既有科研成果,努力形成具有陜西特色的鋼結構橋梁地方性標準,培養一批鋼結構專業人才。專項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率先在平利至鎮坪高速公路開展實際工程應用。依托科技專項帶動,力爭使陜西省在全國交通行業鋼結構橋梁發展水平中處于領先地位。
【科技成果推廣與交流】 2017年,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中國公路學會召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示范交流會。組織省內建設、養護業主單位梳理科技需求,從歷年“交通運輸建設科技成果推廣目錄”選取需求最普遍成果15項,組織供需雙方80名公路建設、養護工程業主和科技成果持有方對各自關心的科技成果創新點、解決的實際問題、技術實施條件、應用成本對比以及成果在陜西落地轉化條件等情況進行交流,推動更多創新、實用科技成果在陜西落地。在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組織下,安排交通科技人員參加《我國科技發展形勢與交通科技領域進展》《大數據與城市計算》《綠色循環低碳交通建設實踐》交通科技大講堂,提升行業科技人員對交通科技領域前沿動態及行業依靠創新驅動引領智慧交通、綠色交通發展的認識。
【交通科技驗收項目】 2017年,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交通科研項目22個,主要項目有以下17個。
1.《矩形鋼管混凝土組合桁梁橋結構設計與應用技術研究》 2017年3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以黃延高速K15+644.312車行天橋為依托工程,系統研究矩形鋼管混凝土桁架組合梁橋主梁和主墩的合理結構及構造形式,首次提出一種自重輕、力學性能優良且施工便捷的新型橋梁結構形式,并對其結構形式和構造細節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其合理構造形式和適用跨徑。完成矩形鋼管混凝土組合桁梁橋從結構分析方法、節點到桁架縮尺模型的系列試驗,提出矩形鋼管混凝土組合桁梁橋設計方法。
2.《PBL加勁型薄壁鋼箱混凝土墩柱設計方法研究》 2017年3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提出PBL加勁型薄壁鋼箱混凝土墩柱結構,并對該新型橋墩的力學性能開展試驗、有限元和理論綜合研究,分析鋼箱與混凝土界面力學性能,鋼箱局部屈曲性能,墩柱軸壓強度、穩定和壓彎力學性能,墩柱的抗震性能等,提出PBL加勁型薄壁鋼箱混凝土墩設計方法。
3.《雙車道干線公路路側安全保障技術研究》 2017年3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從人、車、路及環境所組成的交通系統出發,通過采取查閱事故案卷資料和現場調查方式,系統研究雙車道干線公路路側事故分布特征、具體成因及影響因素,提出雙車道干線公路路側安全分級標準和評價方法,研究切合陜西省雙車道干線公路交通狀況路側交通安全改善與保障技術,對雙車道干線公路交通安全技術措施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以指導陜西省雙車道干線公路建設、運營管理,保障雙車道干線公路交通運輸安全、健康和快速發展。
4.《基于振動壓實試驗法千枚巖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研究》 2017年7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以安平高速公路為依托工程,開展基于振動壓實試驗法千枚巖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研究。研究提出千枚巖路基填料振動壓實試驗方法(VVTM);改進千枚巖路基填料CBR試驗方法,并提出滿足規范CBR要求的壓實標準;提出千枚巖工程分類;提出滿足規范剛度和CBR要求的典型千枚巖路基穩定結構及施工質量控制技術。
5.《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術推廣應用研究》 2017年11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從前期舊水泥路面調查、設計、施工路段劃分、施工參數控制、破碎、質量檢測評價、結構穩定補強、加鋪層設計等開展成套技術研究。針對我國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特點,提出共振破碎機改造建議;根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固有頻率分析結果,提出共振碎石化技術施工參數的合理化建議;綜合考慮水泥路面板固有頻率及其影響因素,提出基于共振碎石化施工工藝參數的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分類方法;根據共振碎石化技術的特點和實際工程經驗,提出共振碎石化瀝青加鋪層、水泥混凝土加鋪層結構分階段設計方法,提出加鋪層路面典型結構。
6.《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協調銜接技術規范與政策研究》 2017年11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該項目從常規公交、小汽車、慢行等多方式接駁軌道,運營票價協調,銜接標識,銜接設施安全,應急接駁組織等五方面入手,分析各交通方式接駁特征,闡釋軌道接駁規則、設計標準、設置方法,同時從安全性與舒適度角度出發建立接駁評價指標體系,并以西安地鐵三號線魚化寨、小寨、辛家廟和保稅區四個站點為例,驗證標準可行性。
7.《養護型瀝青乳化劑的研制及應用研究》 2017年11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研發出BE-Q、BE-SS、BE-SF三種養護型瀝青乳化劑及超薄磨耗層用高粘SBR/SBS復合改性乳化瀝青,并提出其技術指標及標準。提出室內模擬夏季高溫施工條件微表處混合料拌和方法;改進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編制出陜西省地方標準《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及《陜西省微表處路面施工技術指南》。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術推廣應用研究》推廣應用路段(廳科技處)
8.《陜西省普通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體系研究》 2017年11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研究以現行制度框架為約束,梳理不同單位及其部門、崗位、人員在公路養護各方面安全生產管理職能職責;以事故預防為切入點,以責任落實為準則,基于安全工程理論和管理學基本原理,從組織管理、工作內容、監督管理、責任追究、應急救援等方面研究各單位安全職責,建立起以安全職責和工作方法為核心,符合行業特點和地域特色陜西省普通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體系。
9.《陜西省普通干線公路服務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 2017年11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研究在查閱國內外公路服務品質提升先進經驗基礎上,結合陜西省情,從路域環境與景觀、安全設施設計、養護水平和及時性保障與提升、橋隧維護、路基路面養護、服務設施規劃等方面對陜西省干線公路服務水平提升技術進行研究,建立起公路服務品質評價指標體系及標準。
10.《酸性類石料鋪筑瀝青面層的適應性研究》 2017年11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通過對秦巴山區酸性石料鋪筑瀝青路面適應性研究,證明其用于瀝青路面面層可行;提出有效提高酸性集料路面抗水損害性能的復合改善方案,并成功用于試驗路段,路用性能良好;應用和改進酸性集料與瀝青黏附性、界面強度以及其混合料的水穩性能評價方法,提出酸性石料鋪筑瀝青路面關鍵控制技術,并制定施工指南。
11.《陜西省大件運輸管理及橋梁安全評估關鍵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在國內首次立足于大件運輸管理全過程信息化,基于陜西省大件運輸管理制度和流程,開發集申報、審批、通行評估、通行監護等功能于一體,獨具陜西特色大件運輸管理系統,涉及相關管理部門、評估單位和企業,實現大件運輸管理工作信息化和自動化。開發大件運輸監護APP,確保運輸途中各種突發情況能得以及時響應和處理,及時反饋車輛通行位置、通行結果等情況。
12.《高速公路滑坡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在國內首次立足高速公路工程處治滑坡,通過基于設計驗算方法的滑坡穩定性預測模型,形成滑坡監測管理和預警系統成套關鍵技術,依托陜西高速公路沿線高邊坡監測,建成高速公路滑坡監測預報及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實現多等級、多層級預警信息實時發布,對公路沿線滑坡危害,做到及時預警,迅速響應,有效防止滑坡危害擴大,保障行車安全及道路通暢。
13.《陜南地區高速公路膨脹土邊坡預防性養護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通過研究陜南高速公路運營期膨脹土邊坡及其支擋構筑物變形破壞類型、發育規律及破壞機理,發明出“倒三角”結構、土工格柵、廢舊輪胎等膨脹土預防性養護關鍵技術,提出適用于陜南地區高速公路膨脹土邊坡預防性養護方案。解決陜南地區膨脹土邊坡預防性養護技術難題,對確保膨脹土邊坡穩定性,降低養護成本,延長公路使用年限具有重要作用和實用價值。

《陜南地區高速公路膨脹土邊坡預防性養護技術研究》實施路段(廳科技處)
14.《陜西省通村公路安全設施設置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提出通村公路交通安全重點防控路段判別標準和安全分級,給出綜合處置對策;基于仿真分析建立通村公路汽車防護設施碰撞仿真系統模型,提出通村公路經濟型防護設施設置方法;針對通村公路重點防控路段,提出各種減速設施設置方法,并通過現場試驗進行效能評價;根據項目研究成果,編制出《陜西省通村公路安全設施設置指南》,對通村公路安全設施設置起到指導作用。
15.《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分階段預防性加鋪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依托榆林市野大二級公路和G210二級公路,針對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分階段預防性加鋪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研究提出基于代表彎沉和層底拉應力的舊路面剩余壽命預估方法;得到路面結構層力學性能變化規律及半剛性基層材料在疲勞荷載作用下應力應變和模量衰變規律;建立路面基層結構模量衰減模型,結合半剛性材料室內疲勞試驗應力應變衰變規律,得出以半剛性材料模量衰減度為指標的瀝青路面預防性補強加鋪時機確定方法;提出半剛性瀝青路面預防性補強加鋪的設計指標和設計標準,建立加鋪設計方法;提出預防性補強加鋪施工要點和關鍵技術。
16.《基于高溫穩定性能的橡膠瀝青混合料應用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對橡膠瀝青及其混合料高溫穩定性能進行研究,提出橡膠瀝青及其混合料高溫性能指標選取原則,推薦橡膠瀝青及其混合料高溫性能評價指標;采用紫外線短期和長期老化試驗,通過研究橡膠瀝青混合料老化后高溫性能,表明橡膠瀝青混合料經過長期老化后高溫性能提高;基于改善橡膠瀝青混合料高溫性能,提出復合橡膠改性瀝青制備技術,研發出HXR型抗車轍劑產品,并成功應用于實體工程,使用效果良好。
17.《斜向預應力混凝土復合式路面防治短路基橋頭跳車技術應用研究》 2017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驗收。項目組對斜向預應力混凝土復合式路面防治短路基橋頭跳車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界定短路基長度范圍;提出不同長度短路基差異沉降控制標準;對路面板的溫度應力和預應力等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斜向預應力混凝土路面板不開裂最大長度和不拱起最小長度的確定方法;提出上覆瀝青層斜向預應力混凝土板的荷載應力、溫度應力計算公式及瀝青層合理厚度確定方法,形成斜向預應力與瀝青層復合式路面結構設計方法。有效解決短路基橋頭跳車病害,提高路橋剛度的均勻性和過渡的漸變性。
(廳科技處)
科技重大成果
【貨車ETC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6月,交通運輸部組織專家對陜西省交通運輸廳牽頭承擔交通運輸部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基于車載稱重技術的貨車安全運輸綜合監控研究”進行審查并通過驗收。
1.研究過程。省交通運輸廳聯合7家單位科研人員,歷時3年多,取得重大進展。項目以貨車不停車收費應用和全程治超管理為切入點,實現車載稱重、車路協同和衛星定位等多項關鍵技術的融合應用。在此基礎上形成發明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檢定規程1項,同時提出大規模推廣應用管理對策。
2.應用效果。項目研究成果大規模推廣應用后,可對貨車進行全程遠程監控,將徹底改變傳統治超模式,降低路面治超、源頭治超工作成本,減少由于超載問題所引發的各類交通事故;通過實施貨車ETC,車輛在通過收費車道時將無需停車計重、人工繳費,貨車在收費站通行效率提高一倍以上;通過車載稱重系統推廣應用,將顛覆我國稱量計重上下游行業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水平,為優化產業鏈布局和技術升級提供廣闊應用前景,為建設智慧交通、平安交通奠定基礎。
【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規模化綜合利用關鍵技術成果獲國際領先水平】 2017年12月27日,交通運輸部組織專家組對交通運輸部科技項目“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規模化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研究”進行審查并通過驗收。
1.研究過程。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西安公路研究院、長安大學等科研院所依托西安外環高速公路北段建設項目開展《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規模化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在全國首次大規模應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于特殊地基處理、路基填筑、路面基層、小型預制構件、臨建工程5個方面,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600萬噸。項目研究過程中,省交通運輸廳及時成立推廣應用領導小組,積極向交通運輸部和省政府匯報,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并依托西安外環高速公路南段工程在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拓展研究范圍和深度,為更大范圍推廣應用創造條件。
2.研究成果。通過4年攻關,頒布10個地方標準,取得10項專利,編寫9個施工技術指南,建成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展館。《西咸北環高速公路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示范展廳》2017年被中國公路學會授予“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17—2021年)”榮譽稱號。研究成果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充分肯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等七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評價委員會認為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3.驗收評價。研發分離型和混合型磚砼建筑垃圾加工設備與技術,解決建筑垃圾規模化應用中原材料磚砼分離的技術難題,實現差異化應用;創造性提出應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濕軟地基及路基施工的技術和質量控制指標與標準;提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應用于路面基層混合料、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新方法和新技術;研發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產低強度等級混凝土和路用BSF復合粉體等新材料,極大地拓寬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工程應用范圍;揭示出典型污染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遷移特征,首次提出路用建筑垃圾對環境影響評價方法;項目編制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工程中大規模應用系列標準、規范,提出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策等建議;首次實現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的大規模應用,取得顯著社會、環保和經濟效益。專家組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并對項目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引領我國交通行業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技術方向,具有廣闊推廣應用前景,代表陜西交通科技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同時就下一步申報國家科技獎提出建議。
【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大跨徑連續剛構橋梁關鍵技術研究】2017年11月24日,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專家對“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大跨徑連續剛構橋梁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進行審查并通過驗收。
1.研究過程。2013年,省交通運輸廳立項,省公路局、長安大學、陜西高速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210國道銅川段改建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處、咸旬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處、陜西通宇公路研究所有限公司6家單位聯合攻關,項目組組長由省公路局局長萬振江擔任。項目組成立4個專題組,基于總結、深入、提高、創新研究思路,在對陜西省連續剛構橋全面調研基礎上,針對發現的問題展開研究,力求在大跨徑連續剛構橋梁設計、施工、養護管理等方面的關鍵技術有所突破,系統形成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大跨徑連續剛構橋的相關理論和對策。
2.研究成果。通過5年多研究和攻關,項目組在跨中正截面最小壓應力、預拱度設置、剪力滯簡化計算、傳感器優化布置、一體化監測、全壽命周期動態評估、預防性養護設計等取得7個方面創新研究成果,并在依托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項目組還分別編制大跨徑連續剛構橋設計、施工和管理養護指南,發表論文32篇,取得新型專利和著作權5項。項目驗收會議通過后,項目組將進一步完善基于全壽命周期的連續構梁的設計、施工和管理養護指南,盡快申報和出臺相關地方標準,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對2016年底全省153幅投入運營或在建大跨徑連續剛構橋進行系統梳理,總結存在問題,剖析其產生的機理和原因,提出針對性預防與處治措施,進一步開展成果推廣應用研究。
(廳科技處)
交通調研與科技活動
【交通專項調研】 2017年,省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和參與交通專項調研項目5個。一是完成交通運輸追趕超越專題研究。按照省委關于“五個扎實”和“追趕超越”要求,結合全省交通運輸發展實際,深刻剖析行業發展現狀和短板,選取標桿,明確目標任務,夯實路徑舉措,完成《陜西省交通運輸廳追趕超越工作實施方案》,形成行業追趕超越路線圖。同時,與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展《發揮交通運輸引領作用助推陜西追趕超越》專項調研,形成研究報告,支撐交通運輸實現追趕超越,促進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二是積極開展全省綜合運輸發展調研。根據省政協3月協商座談會要求和省交通運輸廳交辦,承擔全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調研。2月,實地調研城際鐵路、高鐵、西部機場集團、沿黃公路等項目,了解全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現狀;同時,認真收集交通運輸發展的有關資料數據,圓滿完成調研報告和省政協關于“綜合交通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材料,獲得省政協充分肯定,為省“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再上新臺階建言獻策。三是加快開展六盤山交通扶貧調研。按照四省政協關于六盤山片區扶貧座談會的要求,中心認真開展全省交通扶貧調研,撰寫完成《陜西省六盤山片區交通建設扶貧現狀分析及向國家部委報送的資金項目和工作建議》,形成專項調研報告,為全國六盤山政協精準扶貧交流推進會提供支撐素材,為陜西六盤山片區交通扶貧提出有益的措施建議。四是啟動交通強國戰略研究。圍繞十九大提出交通強國目標,結合全省交通運輸發展的現狀和短板,開展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前期研究工作,撰寫完成《建設交通強省 奏響新時代主旋律》,提出建設交通強省的內涵思路和任務舉措,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戰略、服務“三個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省交通研究中心)
【交通脫貧攻堅工作調研】 2017年9月5日至8日,交通運輸部第六結對幫扶工作組到陜西省調研六盤山區交通脫貧攻堅工作,并召開座談會。交通運輸部第六結對幫扶工作組由部政策研究室、水科院與中國交通報社3家單位組成。工作組聽取匯報后表示,陜西在交通脫貧攻堅方面工作扎實有效,工作機制健全,取得顯著成績,為全面打贏交通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工作組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共建結對交流,充分發揮政策、科研、宣傳等工作優勢,進一步細化完善幫扶工作方案,盡最大努力做好對陜西的結對幫扶工作。對與會人員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工作組將結合調研情況,盡快形成調研報告,向交通運輸部進行匯報,爭取更大支持,取得更大成績。工作組還深入陜西省六盤山片區7個縣,通過座談交流、現場考察、入戶走訪等方式進行實地調研。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黨延兵出席并介紹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寶雞、咸陽市交通運輸局做匯報發言,廳機關相關處室、廳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座談。
(廳宣教中心)
【交通科研單位成果】 2017年,西安公路研究院立項省級科技項目13個,作為第一承擔單位10個,地方標準化項目立項1個;組織驗收科研項目2個,組織完成地方標準評審驗收6個。科研成果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陜西省交通運輸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積極為省交通運輸廳科技管理工作做好服務與支撐,完成全省交通科技管理系統、全省科技資源信息共享平臺運行管理與維護工作。
(西安公路研究院)
【交通企業科研】 2017年,交通集團開展《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應用效果監測研究》等科研項目18項,其中《陜西省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研究》等11項獲批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不斷推進“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地方標準的編制,推廣新技術5項,獲得陜西省地方標準編制計劃《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規范》等5項。積極申報省部級科技獎勵,《水平層狀圍巖隧道結構穩定性及關鍵施工技術研究》《重載公路智能計重收費系統成套技術研究》等2項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光纖照明技術在短隧道中應用研究》《長大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磨耗層研究》《基于振動壓實試驗法千枚巖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研究》等3項獲得陜西省交通運輸科學技術獎。
(省交通集團)
【交通科普活動】 2017年,省公路學會組織和參與交通科普活動3項。4月,省交通運輸廳與省公路學會共同舉辦“建筑垃圾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講座及成果展覽”科普活動。參觀“建筑垃圾在公路建設應用中的學術講座和成果展覽”,觀看“建筑垃圾在公路建設應用的實況紀錄片”,達到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宣傳本行業前沿科技成果之目的。5月,為大力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陜西省公路科普服務能力和水平。陜西省公路學會推薦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西咸北環高速公路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示范展廳”為中國公路學會公路科普示范基地。并于10月批準認定,12月進行授牌。9月,計算機專業委員會組織開展第四屆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通過制作宣傳展板,向省交通運輸廳廳直屬單位和廳機關處室發放海報和網絡安全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使廣大干部職工充分了解到網絡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和可能造成的損失,培養正確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技能,督促廣大職工在日常網絡工作中提高警惕、安全上網,為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實現追趕超越提供良好網絡生態保障。
(省公路學會)
【省級交通科技獎勵】 2017年,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申報中,陜西省交通運輸廳鼓勵推薦對支撐和引領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發展顯著作用的技術成果,優先推薦陜西省交通運輸科學技術二等獎及以上獲獎項目、陜西交通科技計劃項目、省內交通運輸企業獨立完成和產學研用合作完成的項目。經省政府科技獎勵辦評審,重載公路智能計重收費系統、水平圍巖隧道結構施工技術研究等6項科研成果獲得2017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詳見表2陜西省交通科研項目2017年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項目名單)
交通運輸標準化
【交通運輸地方標準制定計劃】 2017年,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規范、貨車車載稱重系統計量檢定規程、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技術規范等12個交通運輸行業地方標準申報項目列入陜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詳見表3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2017年地方標準制定項目計劃)
【交通運輸地方標準名目】 2017年,為進一步提高標準編制水平,陜西省交通運輸廳聯合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交通運輸地方標準規范編制培訓會。同時協助省質監局開展《美麗公路建設規范》系列地方標準征求意見,完成《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反饋和城市客運標準制修訂的征集工作。加快組建陜西省交運輸標準化建設委員會,并完成標委會委員征集和初選。頒布高速公路收費人員服務規范、水上漂流艇質量安全技術規范、高速公路隧道機電系統工程施工技術規范等12項公路交通運輸地方標準。(詳見表4陜西省2017年度發布交通運輸地方標準名目)
表2 陜西省交通科研項目2017年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項目名單

(廳科技處)
表3 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2017年地方標準制定項目計劃

表4 陜西省2017年度發布交通運輸地方標準名目

(廳科技處)
交通教育培訓
【對接交通運輸部相關培訓】 組織選調399名學員參加交通運輸部網絡培訓15個主題班次。完成全國交通運輸局長、公路局長、港航局長、道路運輸管理局長培訓學員選調工作,組織8個班次30人參加培訓。對接交通運輸部完成“陜西六盤山片區PPP項目建設管理培訓班”和“陜西六盤山片區農村公路路政執法規范化培訓班”,參訓140余人。
【組織參加省委組織部相關培訓】 2017年,省交通運輸廳選派廳機關6名處級干部參加“發揮互聯網驅動引領作用助力陜西協同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與旅游創新實踐”和“大數據與互聯網+行動計劃”等專題研討班;選派交通運輸系統14名干部,在省行政學院參加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公務員局、省行政學院聯合舉辦的“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省級機關處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等9個專題培訓班;按照省委組織部通知要求,選派丁勝仁、馮利榮、黨延兵參加新提拔領導干部延安精神再教育專題培訓班。5月10日至14日,選派廳機關1名處級干部參加由省委組織部、省公務員局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舉辦陜西省公務員“跳出城墻思維,推動追趕超越”專題研修班。選調廳機關24名干部參加省委組織部春秋季學期專題研修工作;選派4名處級干部參加省委組織部“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文化自信”“一帶一路建設”等4個專題班;根據省委組織部和省公務員局《關于開展2017年度公務員公需課程在線培訓的通知》要求,廳機關全體公務員參加網絡公需課培訓。
【組織參加省公務員局培訓】 2017年9月24日至29日,選派廳機關1名干部,參加省公務員局組織的助力“追趕超越”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11月6日至17日,選派廳機關1名副處級干部參加省公務員局組織的創新驅動發展專題東西部對口培訓班。
【交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2017年,省交通運輸廳印發廳機關和廳直單位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全面計劃培訓項目53個,培訓7000余人次。組織選調8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知識能力更新工程高級研修班。完成年度工程、經濟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任務,全年網上教育培訓4000余人次,每人培訓課時80小時,其中公需課24小時、專業課56小時。
(廳人事處)
【交通干部職工教育培訓】 2017年,省交通職業能力建設中心舉辦行業內培訓32期3674人次,為年度目標任務108%。重點培訓班有全省治超人員業務培訓2期160人次;全省橋隧養護工程師培訓1期70人次;全省道路運輸安全應急管理培訓1期54人次;全省高速公路路政執法系統黨務干部培訓1期80人次;陜西省道路客運企業及客運站場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班2期220人次;陜西省公路養護高級技師人員培訓及考核1期500人次。針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中工學矛盾突出問題,積極開發網絡在線培訓平臺及相應培訓課程,全年在線培訓學員4000余人次。與兄弟省份行業培訓機構進行交流合作,使各自優勢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互補,與福建省交通職工培訓中心聯合舉辦“福建省運管系統業務骨干高級研修班”,參訓學員77人次;與哈爾濱鐵路局聯合舉辦“鐵路運輸與施工管理培訓班”2期160人次。
【交通技能競賽組織參與】 2017年,交通運輸部、人社部、全國總工會和共青團中央共同組織第九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汽車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根據交通運輸部要求,省交通職業能力建設中心前期進行精心策劃和大力宣傳,組織并派遣省內選拔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選手和隊伍,赴深圳參加為期四天的全國決賽,取得優異成績。省交通職業能力建設中心榮獲交通運輸部優秀組織獎。
(省交通職業中心)
交通信息化
【交通信息化概況】 2017年,省交通運輸廳基本建成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系統、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國家公路網交通情況調查數據采集與服務系統3個項目;在建交通一卡通省級清分結算中心、公路水路安全暢通與應急處置系統、交通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系統、公路路政治超管理信息系統等4個項目;批復立項公路水路建設與運輸市場信用信息服務系統、省航運海事綜合業務管理平臺2個項目;“省交通運輸云平臺”“省交通運輸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及監測預警平臺”“陜西省公路綜合業務管理平臺(一期)”“省公路養護管理系統”、道路危險品運輸安全監管系統等項目已啟動前期工作。信息化應用已基本覆蓋全省交通運輸各個領域。
【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系統運行】 2017年5月,陜西省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系統開工建設;9月,電話受理系統和電話管理系統兩個業務平臺上線運行;11月,全省各級呼叫中心全面上線,7×24小時運行,整合省內行業管理單位原有熱線服務電話,實現全省交通運輸服務監督“一號通”。項目是部、省、市三級聯網運行,是交通運輸部督辦的“建設群眾滿意交通方面”十件實事之一,也是陜西省“十三五”交通運輸信息化重點項目。12328電話服務內容包含公路、水路、道路運輸(含城市客運)等業務領域的信息咨詢、意見建議和服務監督。系統開通后,服務監督、投訴舉報、咨詢服務渠道更加暢通,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撥打12328電話,反映關于交通運輸行業的合理訴求,為百姓出行提供服務,為百姓維權提供幫助,對提高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服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公路行業大數據管理】 2017年,完成路政治超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開展陜西省公路行業大數據研究工作,按照大數據管理理念和要求,編制完成陜西公路大數據平臺建設方案,并完成陜西省公路行業大數據庫建設工可研報告。積極推進公路養護管理、公路建設項目管理等業務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已完成公路養護管理、公路建設項目管理系統建設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高速公路運行監測】 2017年底,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累計總里程6417.16公里,新增聯網收費里程277.28公里;聯網監控累計總里程5100公里,新增聯網監控里程100公里。陜西高速公路基本實現5100公里聯網路段24小時監測,道路、隧道、收費、治超、服務區1.49萬路監控圖像、698塊情報板和594套車檢器數據實時調閱。
【高速公路通行服務】 2017年,全省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系統總計開通918條車道,全年實際開通40條車道。新建ETC車道693條,實現高速公路主線覆蓋率100%,匝道覆蓋率96.2%;一級公路ETC覆蓋率41.2%。同時,推出網銀充值、手機APP充值等多種便民方式,非現金用戶總量從2013年43.45萬戶增長到338.89萬戶,非現金推廣實現井噴式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初步顯現。嚴格執行部省兩級收費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發票開具工作實施方案,推進收費公路增值稅發票開具工作,完成“營改增”第一階段目標任務,2018年1月1日,通行陜西省高速公路車輛均可申請開具通行費增值稅電子發票。
【交通資訊服務】 2017年,陜西交通運輸服務監督熱線(12328&12122)積極拓展服務渠道,通過微信、微博、電臺直播、網站、QQ、手機APP、行車指南等多種形式為群眾提供服務,全年受理來電22.7萬人次,日均接聽社會來電600人次,發布公路路況及收費政策宣傳短信163萬條,發布微博信息2.06萬條,電臺播報1.26萬次,微信查詢60.5萬人次,處理投訴484件,回訪滿意率96%,為社會公眾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信息服務平臺。
【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 重點營運車輛公共服務平臺接入合規衛星定位系統監控平臺企業29家,接入營運車輛12.42萬輛,其中“兩客一危”車輛2.41萬輛,重載普貨10.01萬輛,全年系統運行平穩,實現重點營運車輛入網全覆蓋,道路交通事故率大幅下降。
【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建設】 2017年3月,全省客運聯網售票系統開工建設,項目為實現全省道路客運聯網售票業務管理、票款清分結算管理業務,提供統一渠道聯網售票接口及互聯網售票方式。出行導航、訂票、約租車、汽車服務等領域的商業化信息服務軟件爆發式增長,創新交通信息服務模式,改善用戶體驗。全年完成84家客運站聯網售票工作。
【交通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2017年9月,陜西省交通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開工建設,項目由“一個系統,兩個平臺”組成,即數據交換共享系統、政務平臺和商務平臺,建設周期24個月。基本建立陜西省交通物流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完成網絡和硬件環境建設,建成陜西省交通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的數據交換與共享系統和政務平臺;通過商務平臺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物流信息系統的對接,初步實現供應鏈上的業務單據交換及物流信息整合。
【交通一卡通省級清分結算中心建設】 2017年4月開工建設,主要建設省級交通一卡通清分結算中心,補助地市建設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工程,實現與部級平臺互通互聯。完成省級公共交通一卡通清分結算平臺的建設并投入運營。陜西省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系統建設包括省級清分結算中心和地市清分結算中心,以及全省9個地市現有公交一卡通系統改造,新建商洛市、韓城市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交通一卡通系統,實現整個陜西省內交通一卡通的互聯互通以及與全國一卡通的互聯互通。
【安全暢通與應急處置系統建設】 2017年6月開工并進入系統開發建設階段。項目涵蓋全省行業單位主要業務系統信息資源,構建省交通數據中心及公路、道路運輸、水運業務數據分中心等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全省行業統一的視頻整合、衛星定位、通信調度等基礎支撐平臺;新建、整合接入公路、道路運輸、水路等外場監測信息;開發應用于省—市—縣三級的公路、道路運輸、水路運行監測管理以及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系統。通過工程建設將實現對重點業務領域、重點空間區域、重點移動裝備的全面監測和掌控,突發事件的及時預警,以及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調聯動。
【交通信用信息服務系統建設】 2017年1月,完成工程可行性報告批復,初步設計方案報省交通運輸廳審查。通過陜西省公路水路建設與運輸市場信用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提升陜西省對于從業企業、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類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披露服務能力,完善市場退出機制,推動信用獎懲體系建設,培育“誠實守信,處處受益;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行業信用市場,逐步提高企業和人員的誠信意識,形成遵章守法、誠信經營的行業風尚,保障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交通運輸云平臺建設】 通過自建云、利用政府云、租用公有云等方式,搭建省級交通云平臺,為全省交通行業提供統一的基礎支撐環境。完善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推動全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數據資源向省級匯聚,建立行業數據資源云平臺,完成政務信息整合共享實施工作,實現交通行業數據資源的共享交換和對外開放。項目正在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
(省交通運行監測中心)
【網絡與信息化安全】 2017年,開展網絡安全檢查工作及網絡與信息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完成行業網絡安全普查、省運管局門戶網站漏洞整改。組織網絡與信息安全培訓會議、網絡安全宣貫會議和省第四屆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圓滿完成黨的十九大、“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勒索病毒期間交通運輸行業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工作,營造良好網絡環境。成立省交通運輸廳網信辦,加強網信工作。積極推動“互聯網+交通運輸”健康發展,統籌推動交通運輸大數據創新應用,實現“數據安全共享、網絡安全可控”。
(廳科技處)
【交通網絡安全防護】 2017年6月,省交通運輸廳成立“陜西省交通運輸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方面的職責。黨的十九大期間組織對全行業門戶網站、重要應用系統實行7×24小時監控,全程監控省交通運輸廳門戶網站運行狀態。省交通運輸廳全年召開兩次《網絡安全法》宣傳培訓會,組織各單位網絡安全相關人員200多人次參加學習。組織開展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意識。部署安排網絡安全檢查和整改工作,積極推進信息安全等保備案、測評工作。開展行業網站遠程安全測試,檢測各單位門戶網站的脆弱性,評估網站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勒索”病毒攻擊,在省交通運輸廳和各單位網絡安全技術部門通力合作下,成功度過病毒傳播高發期72小時,確保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各系統網絡均正常運行。
(省交通運行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