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消滅胡馬軍的戰役指示
第一,胡匪軍集全力反撲,受了咸陽、眉縣、乾縣、禮泉、涇陽、新店等戰斗的打擊,及華北兵團的陸續到達,被迫放棄攻取西安的計劃,但敵人的野心未死,還企圖在后撤中間,布置戰場,待我出擊,有機可乘的時候全力反撲,打敗我們,或節節頑抗削弱我軍。華北兵團與西野兵團會合之后,兵力增加,互相鼓勵,交流經驗,士氣倍加旺盛。西安鞏固,鐵路迅速恢復通車,地方黨、政府、群眾的熱烈支援;彈藥、糧食補給、傷員的運送等,都比過去順利得多,這些都是有利于我軍的條件。同時,我軍也還有困難的方面,這就是兵力對比,不占絕對優勢,只占相對優勢;西北地區遼闊,經濟落后,物資支援仍嚴重缺乏。一野部隊一般的缺乏如此大規模連續戰斗的經驗,一、二兩兵團組織尚未健全,十八、十九兩兵團對胡、馬匪軍及地理民情比較生疏,兩個不同地區兵團,首次配合作戰,互相不甚了解,這些將給戰斗指揮增加若干困難。敵人雖在兵力數量上、質量上(裝備、技術、戰術、士氣)、后方補給上、群眾條件上、戰役指導上,以及全國形勢,均不如我軍,但敵人采取孤注一擲企圖做垂死的掙扎,胡馬之間都深感唇亡齒寒的威脅。因此,就可能產生一定的頑抗性,就可能暫時緩和其內部矛盾(胡與馬間,馬與馬之間),以上這些就是敵我力量對比的特點。全體指戰員都必須深刻地研究這些特點,以克服在客觀上已經生長出來的盲目的輕敵情緒(須知這種輕敵的情緒已受過若干損失,應嚴加警惕),使我們能有清醒的頭腦與敵人進行勝利的戰斗。
第二,根據此次戰役的特點,在軍事指揮上要求各級指揮員認真地研究執行如下的戰術問題:
(一)我們的戰役目的,是要全殲胡、馬匪軍主力的全部或大部,敵我對比我只占相對優勢,不能采取一舉聚殲,只能采取分割殲滅,鉗制抗擊一個方面,集中主力殲滅另一個方面,一塊一塊地分割殲滅敵人。總的方面如此,局部方面也如此,得手之后,乘勝擴張戰果。當戰斗發展我已取得絕對優勢時,就要擴大包圍圈,求得不失時機地迅速地完全地包圍敵人。當敵人情況不利而突圍逃跑時,就要不惜一切,不顧疲勞,進行連續的猛烈的追擊,務使在追擊中全殲敵人,達成戰役任務。
(二)各級指揮員都要親自掌握情況、研究情況。軍、師以下指揮員,要親自擔任戰場觀察和嚴密地組織戰場觀察(戰斗中主要憑干部的親身觀察來完成偵察任務)。只有如此,才能戒備森嚴,掌握戰機,避免主觀主義的指揮作風。根據各種具體情況的分析比較,慎重地決定主要突擊方面和突擊點,從敵人較薄弱的部分開刀,突破之后,要保證有充足的后續部隊,插入敵人的縱深,擴大戰果。因此在主要突擊方面,兵力火力必須集中,擔任突擊的部隊在精神上、組織上都要準備連續突擊,反復爭奪,特別是打垮敵人的反撲。沒有這些準備,是完成不了突擊任務的。
(三)在火力組織問題上主要的是在于如何將絕對優勢的火力集中在主要突擊點上,組織火力與火力的結合,火力與步兵的結合,要做到彈不虛發,各種炮火要切實地為步兵服務,步兵要使自己的突擊不失時機,對頑抗之敵,就要十分注意集中火力,進行摧毀射擊,以保證突擊的成功。各兵團都要很好地組織彈藥供給。
(四)加強偵察警戒,尤其對馬匪的偵察警戒,嚴防鉆隙與繞我側后突襲。與馬匪作戰,只要不受襲擊,就是自己首先立于不敗之地了,我們擔心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某個部隊發生了疏忽,給了敵人可乘之機,就可能使整個戰役計劃受挫,全軍應嚴加警惕。
(五)堅決執行命令,積極協助友鄰作戰,加強上下級之間、各友鄰之間的通信聯絡,各友鄰之間要盡量保持電話聯絡,在戰斗的各時期,互相派遣聯絡代表,預防因聯絡不好而產生空隙的暴露和動作不協調的現象。
第三,我們盼望已久的與胡、馬匪軍的決戰就要開始了。這個決戰的勝利,就決定了整個西北的迅速解放,我們有充分的條件使我們在決戰中取得勝利。要在一切人員中進行深入的政治動員,提高戰斗的責任心,特別是各級指揮員都要以全副精力、智力、勞力貢獻給戰爭。要竭力避免犯錯誤。在判斷情況研究戰術制訂戰斗計劃時,要求每個干部都要深思熟慮,適當地運用軍事民主,發揚群眾的智力,多想辦法,避免急躁沖動蠻干或疏忽。在執行戰斗任務與戰斗勤務時應當不顧疲勞,不怕困難,完成戰斗任務。后勤工作要切實保證部隊的生活供給。
時間是很急迫的,全體指戰員,共產黨員,戰斗英雄們,后勤工作人員都要緊張地行動起來,發揚我們勝利的光榮傳統,在各個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團結起來,發揮智力勞力,進行充分的戰斗準備,勇敢而頑強地戰斗,為徹底殲滅胡、馬匪軍而共同奮斗。
第一野戰軍 司令部 政治部
一九四九年七月一日
(根據解放軍檔案館保存的資料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