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丈夫的回家時間
- 尋找純愛
- (日)渡邊淳一
- 1667字
- 2020-08-03 15:53:25
前不久我出版了《丈夫這東西》一書,隨之收到很多談感想和咨詢問題的信件。其中有一項就是關于丈夫的“抵制回家癥”。
丈夫為什么抵制回家呢?我在書中對其心理因素做出了相關分析,但有一點遺憾,就是沒有關于丈夫回家時間的調查統計數據。我也想過若有這項數據會更具說服力,時至今日,我才發現相關資料。
森永乳業發布了一項關于“丈夫參與育兒與妻子的滿意度”的調查數據,其中收集了來自家有零歲嬰兒的母親的答卷。
此項調查顯示,丈夫回家時間在晚上7點或8點的最多,占總體的32%。
從上班時間來看,他們在5點或6點下班后,不會再去別處,而是徑直回家,即所謂的“優良丈夫”。
第二位是在9點到10點之間回家的丈夫們,約占17%。他們也是因為加班而晚歸,或者即使有聚會也只是跟同事小酌幾杯,可以算得上“準優良丈夫”吧?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還有比這些“優良丈夫”和“準優良丈夫”回家更早的“超優良丈夫”。他們會在6點多回家,占17%之多!
難道這些丈夫們都不加班嗎?他們是那種“就近上班族”嗎?不管是哪種情況,近半數的丈夫都會在9點鐘之前回到家里。
當然,由于他們家里有小孩,所以情況或許與中老年丈夫們有所不同。但據此也可看出,年輕丈夫們大多都出乎意料地規矩。
但另有多達15%的年輕丈夫在11點到12點多回家,因此還不能輕易地表示贊嘆。
不過,這并不是最令人驚訝的情況,因為還有17%的丈夫“回家時間不確定”。
所謂“不確定”,就是指沒有規律性,可能就是既有早歸也有晚歸吧。讓妻子說,就是丈夫回家時間沒個準兒,完全不能預測。
可是,俗話說“天外有天”,居然還有2%的丈夫“情況不明”!
這是指回家時間不明,還是指去向不明呢?由此看來,有些妻子不僅不期待丈夫回家,說不定會覺得丈夫不在更好。
看到以上記述,有些丈夫會感到放心,有些丈夫會感到觸目驚心吧?
不管是哪種情況,這項調查結果都讓人頗感興趣。但令人惋惜的是,目前尚未了解稍稍年長的、從40歲到55歲的丈夫們的回家時間。
如果調查范圍擴大到這個年齡層會怎樣呢?
首先能夠想到的,就是40歲到55歲正是所謂工作全盛期,也是外遇全盛期,所以回家時間可能比前項調查晚得多。
不過,因為隨著社會高齡化發展,再加上中老年人體力開始衰弱,所以估計早歸的丈夫也會逐年增多。
這種晚歸族與早歸族形成的兩極分化,或許就是這個年齡層的特征。
“抵制回家癥”在四五十歲的年齡層中較為多見,但抵制回家并非不回家。他們只是需要將抵制姿態作為回家的一項儀式,由于最終還是要回家,因此也可以說,他們只是與妻子鬧別扭撒嬌而已。
總而言之,由于在這項調查中丈夫的回家時間都由妻子提供,所以很有價值。如果是丈夫提供的回答就毫無意義了。
人們一般傾向于把下班早歸的丈夫看成好丈夫,而把晚歸的丈夫看成壞丈夫。不過,并非只要早歸就好。
那還是在10年以前,我認識一對A姓夫妻,丈夫是高中教師。
有一天,他的夫人突然來找我說:“我想跟丈夫分手!”
我覺得她丈夫A君是個規矩男人,于是問夫人:“為什么?”
她稍稍猶豫之后一鼓作氣道出原因:“那人每天一到晚上6點就準時回來!”
我一時感到她太任性了,但再次看到她那冷漠的表情就似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她是一位專職主婦,傍晚在準備做晚飯時一看表——恰好6點鐘。就在這個瞬間,玄關的電子門鈴響起。她開門一看,與早上出門時完全相同姿態的那個男人又站在自己面前。
當然,作為丈夫這也許是應該得到褒獎的表現。但是,夫人此時卻或許想大喊“你又這么早回來了”“你能不能錯開點兒時間”。可是,他今天照舊準時6點鐘到家。
雖然,局外人聽到這些可能覺得這位丈夫挺規矩、真不錯,但仔細想想,又覺得跟這種丈夫一起生活的妻子難免焦慮厭煩。
以下是我的想象:跟如此刻板的男人度過夜晚實在無聊憋屈,說不定性生活開始的時間也是固定的,體位姿勢也是天天相同。
如此看來,這位妻子想與丈夫分手的心情也并非不能理解。
事實上,這對夫妻在半年之后就分手了。而一直規規矩矩的丈夫,直到現在都不明白自己為什么遭到嫌棄。
這個實例也說明:規規矩矩地早早回家未必就好,但回家太晚也不行。這種事情每家各不相同,而無法用道理判明是非也正是做夫妻充滿變數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