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菲定律(精裝紀念版)
- 張文成
- 18字
- 2020-08-24 16:49:21
第四章 約拿情結:從自我提升到自我突破
約拿情結: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
“約拿情結”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一個心理學現象。在馬斯洛的筆記中,他如此描述“約拿情結”:“我們害怕變成在最完美的時刻和最完善的條件下,以最大的勇氣所能設想的樣子。但同時,我們又對這種可能極為推崇。”
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對自身杰出的畏懼”或“躲開自己的卓越天賦”的心理。
之所以命名為“約拿情結”,是因為《圣經》上的一段記載,說的是先知約拿奉上帝之命前往尼尼微城去傳話,這本是難得的使命和很高的榮譽,也是約拿平素所向往的。可當他完成了這項使命,榮譽擺在面前時,約拿卻感到了畏懼。于是,他把自己隱藏起來,不讓人紀念他,認為自己名不副實——他做的事是不得已的,是蒙了神的大恩才完成的。是以,他想把眾人的目光引到神那里去。
這種在渴望機遇,但是當機遇真正到來時自我逃避、退后畏縮的心理,便是馬斯洛所說的“約拿情結”。正是這種心理,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
“約拿情結”是一種看似十分矛盾的現象。人害怕自己失敗,這可以理解,因為人人都畏懼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但是,人們還會畏懼自己最高的可能性,這很難理解。但這的確是事實:人們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因為要抓住成功的機會,就意味著要付出相當的努力,面對許多無法預料的變化,并承擔可能失敗的風險。
毋庸諱言,“約拿情結”其實是我們平衡內心壓力的一種表現。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成功的機會,但是在機會的面前,只有少數人敢于沖破這種壓力,認識并擺脫自己的“約拿情結”,最終抓住機會取得成功。
德國一家電視臺有一檔叫《誰是未來的百萬富翁》的智力游戲節目,通過答題可以贏得豐厚的獎品。但是這個游戲設置了一個小小的陷阱:每闖過一關,贏得了該關卡獎勵后,就需要參賽者自己選擇是否進入下一關。下一關的獎勵會比上一關更加豐厚,直到最后一關,累計可以贏得一百萬大獎。但問題是,如果未能闖過下一關,那么,之前贏得的所有獎金也就跟著泡湯了。
在節目開播的前十幾期里,沒有一位參與者能夠獲得一百萬大獎,因為所有有能力繼續挑戰到底的參賽者都選擇了見好就收,最多當獎金累積到十萬左右的時候便放棄答題,退出比賽,而真正一路過關斬將、戰斗到最后的人始終沒有出現。
直到幾年后,一位叫克拉馬的青年人,在獲得十萬大獎之后他決定繼續挑戰。他破天荒地挑戰到五十萬獎金的關卡,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毅然決定不放棄,沖擊一百萬的關口。
最終,他獲得了節目開播以來的第一個一百萬大獎。據當地媒體評論說,成就克拉馬的不是他的學問,而是他的心理素質和雄心。在獲得五十萬獎金之后,每一道題都相當簡單,只需略加思考,便能輕松答出,但是,很多人卻沒有膽量挑戰這一關。
正是“約拿情結”阻礙了這些人進一步挑戰自我,他們篤信“沒有嘗試,就不會失敗;沒有失敗,就不會遭受更大的損失”。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妨礙心理,使得他們雖然可能比克拉馬更有能力、知識更淵博,卻達不到克拉馬所能達到的高度。
這就是大部分人只能一世平庸,成功的永遠只是少數人的重要原因。
“約拿情結”使人的真實能力大打折扣。想要開創人生新局面,就必須敢于打破“約拿情結”,敢于突破自己、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