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導論:一個號碼的“為人民服務”
- 從“110”到“民生110”
- 劉明輝編
- 2908字
- 2020-07-31 18:12:29
用“110”一個號碼在現有條件下整合資源協同創新、聯系群眾、服務民生,這是新形勢下貫徹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新探索。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在黨的領導下全面聯動,前臺用“110”一個號碼聚集群眾訴求,后臺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有序整合部門、資源打造“互聯網+”版的“民生110”。這既是新形勢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也是黨群眾工作的要求。
面對新形勢下的復雜情況,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怎樣落到實處?習近平同志在2015年中央政治局就踐行“三嚴三實”進行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上強調:“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的,就堅決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的,就堅決改、徹底改、一刻不耽誤地改。”新一屆中央集體領導反腐倡廉的舉措是對后一個“凡是”忠實踐行的體現,為前一個“凡是”的貫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邵武市“從‘110’到‘民生110’”的新探索與“兩個凡是”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它針對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以“110”這個婦孺皆知、24小時暢通的號碼為突破口,前臺“民生110”一個端口與群眾訴求直接對接,后臺一個中心協同調度,通過集中分類、分級過濾、協調解決、反饋升級把群眾的訴求落實、精煉,能一個部門解決的直接解決,需要多個部門配合的由“民生110”服務中心協調解決,需市委、市政府指揮協調的在每月15號“信訪接待日”匯總到市領導決策中心落實解決,限于當前條件實在難以解決的,也要探討形成方案向上一級決策中心匯報并及時將情況反饋給群眾,爭取贏得群眾的理解和認同。這種做法既合理有效地發揮了各級各個部門的作用,又解決了老百姓“找到政府,找對人”的問題,巧妙打通了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把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探索落到了實處。
新探索把市場機制引入民生服務,既有計劃,又有市場。平臺建立、公共服務、資信保證、信息咨詢、危難救濟等宏觀、底線的民生服務依然由政府無償、積極提供,為公共服務經費找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精準點;便民服務、企業服務、一般求助等個性、增值的民生服務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由政府資信保證,讓市場提供高質量的有償服務。“從‘110’到‘民生110’”的新探索做到了服務型政府和有限政府的有機結合。
已成為國際范例的美國電話信息服務系統由“911”緊急救助、“311”非緊急求助和“511”出行信息服務構成,經過50多年的探索目前運行得比較成熟。中國的“民生110”能不能做得比美國更好,用一個號碼聚集解決所有民生訴求?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在黨的領導下全面聯動,讓“民生110”更接地氣,探索一條用一個“110”號碼涵蓋美國“911”“311”“511”服務范圍的群眾問題解決之路。
毛澤東同志指出:“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民生110”是解決中國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群眾對政黨滿意度的可以讓問題“迎刃而解”的一把鑰匙。受工業時代、歷史傳統和計劃體制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們老想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簡單”思維。有沒有可能通過一個號碼、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群策群力協同創新,把社會問題聚集起來統籌解決?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技術為“民生110”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基礎。“民生110”不僅是電話的“民生110”,更是互聯網的“民生110”。雖然每一個城市的規模不一樣,經濟發展不一樣,歷史文化不一樣,民生情況不一樣,但只要沿著這一個方向努力都可以整合出簡單明了、服務群眾的新系統。
“民生110”提出了公務員為人民服務理念的新思路,即從一個側面解決公務員理想、信念、價值觀的社會一致性培養問題。我們現有的公務員大都是根據規范培訓的,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怎樣貫徹到公務員隊伍中?邵武市“從‘110’到‘民生110’”的探索啟發我們要通過問題倒逼公務員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漳州110”建立之初,一個女孩打“110”報警稱,她下夜班不敢回家,要求“110”送她回家。接電話的民警抱怨這不是“110”該管的事情,“漳州110”創始人郭韶翔聽到就問:“是你妹妹你去嗎?”民警說:“是我妹妹我要去。”郭韶翔二話沒說,把這個女孩送回了家。群眾有事就找“110”,怎樣形成一種機制,讓人民群眾像誤打美國“911”卻“意外”沒有受到斥責的留學生一樣,感覺到社會的關愛和政黨的溫暖?中華民族要崛起,要發展,就要讓每一個人民群眾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感受到這種組織的價值和溫暖,而不是只感覺到組織對秩序的管理和維護。西方是通過高薪養廉讓公務員盡量為公民提供優質的服務,而中國應該通過人民群眾的問題倒逼實現公務員觀念的改變,讓公務員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這是讓公務員向“中國夢”努力,不斷提升素質和服務水平的最好路徑。
邵武市在“從‘110’到‘民生110’”的探索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首先,一些長期積淀下來的老問題難以解決,其根源在于不合時宜的法規和制度,這需要通過頂層設計來統一解決。其次,目前還沒有一種專門針對“民生110”開發的信息管理系統,只能借助于“智慧城市”和“網格化管理”等現有軟件系統進行整合,在信息的反饋和流動上還是存在阻礙和滯后。最后,“民生110”對現有組織、系統的整合仍只是過渡性措施,服務型政黨和服務型政府要滿足群眾需求,組織、機構必須改革,目前“從‘110’到‘民生110’”只是一種淺層的探索。
“反腐是治標,防腐是治本。”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先治標,為治本贏時間”的高瞻遠矚的反腐思路。從民生全局分析,“維穩”側重“治標”,“服務”側重“治本”,“110”原本是“治標”維穩的一個號碼,把它提升為系統“服務”的一個號碼,探索出了一個能夠讓我們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形成血肉聯系的“治本”的方向。一個市縣的探索雖然小,但任何國家戰略都必須源于基層的實踐。在這個意義上,“從‘110’到‘民生110’”的探索是“服務”“治本”方向上的新實踐。只要各級領導重視,各方面群策群力在實踐中體驗、總結、提升,就可以迅速地開辟一條地方群眾工作和治理現代化的新道路。
“蘇軍戰略”指出,要在正面戰場取得突破,一個簡單有效的策略是全線進攻,當一個點出現突破后,迅速在點上擴大兵力,直至帶動全線部隊突破防御,徹底摧毀敵人在整個戰役縱深內的抵抗。在全面推進的黨的群眾路線方略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戰略中,邵武市“從‘110’到‘民生110’”的新探索是突破的一個班,在設區市南平的復制推廣是突破的一個排、一個連,在福建省內的升級推廣是突破的一個營、一個團,假如未來再上升到華南、華東地區則是突破的一個師、一個軍,最終實現國家層面的集團軍級的突破。
習近平同志說:“郡縣治,天下安。”邵武市“從‘110’到‘民生110’”的探索放到全國是一個小點,但它卻是我們黨群眾工作“蘇軍戰略”的一個突破口和一個努力方向。假如我們能夠牢牢把握這個努力的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就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以及中國全球責任的完成提供了一種“民心工程”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