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 新作為:協同創新 共謀“十三五”
- 劉學軍
- 1164字
- 2020-08-20 17:04:26
三、政府在創新過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創業、創新、創牌”雖然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市場的行為,但是政府必須要為“創業、創新、創牌”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司法環境。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答記者問時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他還具體提到了“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的激發促進作用。政府通過清障放權換來市場的活力,用減法換取乘法。他十分明確地指出,“市場活力的激發需要政府去清障搭臺”。
“三創”跟調結構等一系列重要的改革議題是密切相關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提到,2014年度“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支持發展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同時,繼續化解過剩產能,鋼鐵、水泥等15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年度任務如期完成”。由此可見,“創業、創新、創牌”對國家、社會的重大意義,政府必須予以鼓勵和支持。
在“三創”過程中,從更廣泛的“政府”的角度來講,還需要提供良好的司法環境。因為創新、創牌的基礎是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創業的基礎是能夠剔除不正當的壟斷和市場競爭,這都需要一個公正的司法體系的保障。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基于網絡的各種創新層出不窮,但是也帶來了專利保護的挑戰。如果沒有有效的專利保障,一些已經成長起來的大型網絡企業利用其海量用戶和資金優勢很可能把市場上所有剛剛嶄露頭角的創新、創意都迅速抄襲搶占,這就扼殺了創新的動力。在此情況下,《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在互聯網創新領域的適用就顯得極為重要,對專利保護爭議的專業處斷也成為重要議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關于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方案》為“創業、創新、創牌”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李克強總理指出,國家的繁榮在于人民創造力的發揮,經濟的活力也來自就業、創業和消費的多樣性。人民是創造財富的主體,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在“創業、創新、創牌”的浪潮中,政府可以而且應當為創造財富的主體提供最理想的環境。但是,政府要創造適宜“三創”的環境還需要政府本身運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創新,簡單地說就是要創新政府。以2015年“兩會”為例,會議通過中國政府網、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新浪網、騰訊網等網站,發起“2015政府工作報告我來寫——我為政府工作獻一策”活動,公開征集社會各界對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建議,征得4萬多條意見,其中有914條建議和意見被采納,使民意充分地表達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
“三創”可以改變中國,它不僅能夠幫助中國經濟順利地實現轉型升級,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能夠推動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現代化,為中國穩定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