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埃弗龍的古怪骰子

有些骰子帶來的勝負結局會很奇怪,與直覺完全不同,令人“誤入歧途”。即便是同一個骰子,如果不是擲一次而是兩次,那么勝負的結果可能就反過來了!

假如1比2好、2比3好……直到好,那么1當然要比好啊!但是,這不一定。在某些情況下,傳遞性不存在:1會輸給

馬丁·加德納喜歡那些令人困惑又顛覆常識的小游戲。正是他廣泛宣傳了埃弗龍的非傳遞性骰子,后續精彩的派生游戲讓最初的悖論撲朔迷離。在1970年《科學美國人》的每月專欄上,加德納介紹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統計學家布拉德利·埃弗龍剛剛發明的四枚骰子:

我們將這些骰子寫成A =[0, 0, 4, 4, 4, 4],B =[3, 3, 3, 3, 3, 3],C =[2, 2, 2, 2, 6, 6],D =[1, 1, 1, 5, 5, 5]。我們假設這些骰子沒做過手腳,每個面朝上的概率都是1/6。同時擲下骰子A和骰子B,點數大的算贏的話,一共有6×6=36種概率相同的可能性,其中有12種是“A擲到0而B擲到3”,而有24種“A擲到4而B擲到3”。于是骰子A贏了的情況有24種,而骰子B贏的情況只有12種。骰子A在三分之二的情況下都能勝利,自然更好。

比較骰子B和骰子C的話,會發現B也能在三分之二的情況下戰勝C;同樣,C在三分之二的情況下能戰勝D。驚人的是,D也能在三分之二的情況下戰勝A。

我們把這叫作“長度為4的非傳遞性鏈條”,并且如右圖那樣表達這些結果。

這很令人驚訝,但這個表面上的矛盾有一個簡單的解釋:我們錯誤地相信了“骰子X比骰子Y厲害”這個關系是有傳遞性的。一枚骰子有多厲害,不能用單一的參數來衡量,不像跑步運動員那樣可以用速度來比較,也不像汽車那樣可以用售價來比較。一枚骰子有多厲害,取決于每一次對決,依賴于另一枚骰子創造的環境。

骰子擲出的平均結果,也就是所有面的數字總和除以6,本來可成為衡量骰子的唯一參數,然而它不是。實際上,對于之前的骰子A、B、C、D,平均值分別是2.66、3、3.33和3。盡管骰子A的平均值比骰子B要小,卻能在三分之二的情況下打敗骰子B!同樣,骰子B的平均值比骰子C要小,但在兩者的對決中占了上風(在這里,大于號表示前者能贏后者):

在這里,不論是骰子的平均值還是別的整體參數,都無法完整地衡量骰子有多強。

1.奇跡般的逆轉

蒂姆·羅伊特提出了一個新的悖論:勝者的逆轉。例如,當我們考慮骰子時,就會有以下看似不可能的性質:如果每枚骰子只擲一次的話,那么能以7/12的概率戰勝,骰子看上去更強;但如果擲兩次,然后將各自的點數加起來,那么這回勝利的就是,勝利概率是765/1296,大概就是0.5903。將占上風的骰子擲兩次,就變成落下風了!實際上,羅伊特發現的悖論更加厲害。如果我們再考慮骰子,就會出現非傳遞性鏈條;而如果擲兩次的話,鏈條就完全反過來了,變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田县| 安丘市| 沁源县| 千阳县| 邛崃市| 独山县| 三穗县| 历史| 陈巴尔虎旗| 白城市| 方城县| 江永县| 潢川县| 承德县| 吉木萨尔县| 和平区| 横山县| 荔浦县| 绍兴市| 绥滨县| 融水| 潮州市| 化隆| 宁远县| 永昌县| 漳州市| 宝鸡市| 南和县| 临湘市| 大兴区| 永安市| 桃园县| 芦溪县| 定安县| 长宁县| 德化县| 梁山县| 玛纳斯县| 安徽省| 马龙县|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