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與右
中國人似乎歷來都很在意左與右的問題。但中國歷代到底是尚左還是尚右呢?試說之。
先秦時代明顯是尚左的。《老子》三十一章有言:“吉事尚左,兇事尚右。”河上公注解釋說:“左,生位也;右,陰道也。”《老子》同章又云:“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因此好兵貴右者在老子看來是“樂殺人者”也。總之,左是生位陽位,右則是死位陰位。也因此,古人惟辦喪禮時尚右。《禮記·檀弓》篇記孔子有姐之喪,鄭注云:“喪尚右,右,陰也;吉尚左,左,陽也。”由此可以看出當時人的觀念大體是:左主吉,右主兇。
中國人以后的左右觀或許可以從中國歷代官制中略見一斑,因為中國的官制常常是同一官職卻分左官與右官的。以此觀之,唐代宋代都是左比右高一等的。唐宋時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為上。到了元代蒙古人統治時卻反了過來,不但左右丞相和左右丞都是以右官居上,而且元代考科取士也分右榜、左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漢人則在左榜,左榜自然低于右榜,因為在元代漢人是二等臣民。到了大明朝代,又回到了唐宋時代的尚左傳統:明代六部的左右侍郎、左右都御史、左右給事中、左右布政使,都是以左官居上。
近世以來中國人的左右觀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國民黨時期是尚右的,那時以及在臺灣解嚴前說某人思想左傾會有下獄坐牢之禍的。共產黨毛澤東時期則是尚左反右的,右傾是要被戴上高帽子游街的。鄧小平以后開始反左,知識分子尤其爭相標榜自己“反左”最早或最力,到今天還有許多“打貓英雄”在那里大呼小叫的。不過盡管如此,反左的人通常仍然很少有人自稱“右派”,而是更愿意自稱改革派或自由派。這與西方的情況正好相反。在西方特別是美國,左派與自由派基本是同義詞,而右派則是保守派。
不過西方保守派通常也不愿意自稱右派。英國保守派的格雷(John Gray)前幾年發表《超越新右派》,強烈警告英國保守派變成了新右派是背叛保守主義,因為保守主義本應推行保守穩健的政治,新右派則是極端激進主義。英國左派思想主將吉登斯(Giddens)因此接過格雷的論證,發表《超越左與右》,說現在西方的左派與右派完全倒轉了,即左派變成了保守派,而右派變成了激進派,云云。
其實左好還是右好,《詩經·小雅》說得最好:“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換言之,該左就左,該右就右,君子無可無不可。
199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