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尿褲子
- 理想萬歲
- 鄭子安
- 1119字
- 2020-07-27 13:47:48
電影能改變我們什么?電影能創造什么?這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我們為什么看電影呢?電影也好,電視也好,都是假的,都是別人的故事,都是演的。而我們就是會去看他,子虛烏有嗎,不是,道聽途說嗎,不是,就是好看,就是愛看。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老師給他的同學們留了一個作業,觀看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思考“追隨長處,夢想成功”。
一個人的認知不會因為一個電影而完全改變,不看這個電影我也能思考“追隨長處,夢想成功”。看過這個電影之后,我對因為這部影片糟糕的譯名而很久沒有看而有一種說不出的驚喜,相信也有很多人因為這個酷似《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這樣荒誕的影片標題而忽視這部作品,的確,這部影片給了我一些啟示。
影片的劇情我不做介紹,也沒有必要在影評上破費口舌,畢竟我不是在推薦影片,我也不是在鑒賞這部影片。想起小時候,小學老師教大家寫觀后感,要有一個觀后感的大概模式,提供給他的學生們沿用:
我曾經看過許許多多影片,但有一部影片給我的感觸最深,那就是……
或者是讓大家寫人物記事類:
在我身邊發生過許許多多故事,有許許多多的人,是我感受最深的是……
每當看見這樣的作文,我都要吐了,我從小沒有按照老師給的“模式”去做,即使說我當時認為老師的很多做法都是對的,是完全正確的,是我應該去遵循的,我還是沒有去做,我喜歡自己的風格,記得有一次我這樣寫:
我們班的同學幾乎都把這次看片當作感受最深的一次,而我卻有著不同的想法,放映的時候,教室里擠著三個年級一百多人,這個教室很熱,所以我沒有看,而是出去了,我想有機會我會用VCD看看……
大概就是這樣的,不過我沒有得到批評,小學可以說是教師對學生最嚴厲的教育階段,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學生漸漸被放寬自己的行動,放寬自己的思想,放寬自己的社交。很奇葩,小學年紀,是應該最喜歡放電影、看聯歡的年代,哪里出了錯?我講講五年級的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是班里的體育委員,當時還沒有下課,他要去上廁所,舉手問了老師,老師沒有同意,因為老師正在講《地震中的父與子》,我記憶猶新,因為是我讀的。
而后,體育委員就尿褲子了。想想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雖然當時都是孩子,但沒有一個人笑,我們都懵了,到了尿褲子的地步,為什么不直接走出教室?學生每次上廁所都要打報告,這是中國的“規矩”,不同意就必須忍者,實在不行只有尿褲子。
從那以后,那個小子再也沒打過報告,小學沒有后門,每次都是老師上課講的正起勁,他起身去廁所。走到門口,一個手勢,不讓去不行,學生都到門口了。
回到《三傻大鬧寶萊塢》,片中畢業照的拍攝場景,院長被指責不該用成績排名來安排畢業合影的座次順序,同時強調成績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院長因此許諾,如果他們找得到工作,自己會剃掉胡須。這較真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