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財政學
  • 杜振華
  • 2470字
  • 2020-08-28 13:51:13

1.3 財政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般可以把政府行使職能的總體目標歸納為3個方面:有效配置資源,增進人民福利,維護社會穩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實現這3個目標,政府必須以建立適當的制度、采取適當的政策等方式,對市場經濟活動進行參與、干預、調節和監督。

財政學的理論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各環節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有機的邏輯聯系。財政基礎理論主要是闡述政府活動的經濟理論基礎,財政支出理論主要是闡述政府活動的合理范圍,財政收入理論主要是闡述如何為政府活動融資,財政管理和調控理論主要闡述政府活動的體制和政策框架。中國傳統財政學大致形成了一個“先收后支”的理論體系,而西方財政學自亞當·斯密以來一直是“先支后收”的理論體系,由于“先支后收”的理論體系包含著比較先進的民主理財思想,即先確定合理的公共支出范圍與水平后,再向人民征收相應的公共收入,所以,我國財政學也越來越多地采取了“先支后收”的理論體系。本書內容按照“先支后收”的體系分為:基礎理論—支出理論—收入理論—管理理論—開放經濟下的財政問題。基礎理論包括第2章、第3章,主要闡述財政職能、財政學基本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和外部效應理論;支出理論包括第4章、第5章、第6章,主要闡述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經常性支出、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收入理論包括第7章~第10章,主要闡述財政收入、稅收基本理論、稅收制度和國債;第11章管理理論,主要闡述國家預算和財政管理體制;第12章為開放經濟下的財政問題,包括國際稅收、關稅、出口退稅和開放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等。

1.3.1 財政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1)政府經濟職能的界定。市場經濟中,政府應在哪些領域必須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應該在什么范圍及在什么程度上對市場活動進行干預等。

(2)政府行使經濟職能的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什么方式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制定什么樣的制度、政策和措施來調節市場經濟活動,采取什么樣的手段對市場活動進行監督等。

(3)政府行使經濟職能的效率,即政府以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參與、干預、調節和監督市場經濟活動的效果如何,如政府實行某項制度、政策或措施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等。

(4)政府行使經濟職能的環境和條件及政府職能的調整和轉換,即如何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環境的變化,根據現實的主客觀條件及時調整和轉換政府職能,以實現政府的各項目標。

財政學既是理論經濟學又是應用經濟學,它一方面要從理論上說明政府行為、政府活動、政府職能的性質、特征和一般規律;另一方面,又要研究政府如何行使職能、如何開展活動、如何規范行為,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1.3.2 政府的經濟行為

(1)非市場性社會生產活動。政府為滿足居民的公共消費需要,通過向社會成員征稅或強制轉移財富的辦法來籌措資金;同時以不營利為目的,從事生產和提供如國防、治安、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產品。

(2)非市場性社會財富分配。為了保證轄區內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平與公正,維護社會穩定,采取稅收制度和其他強制性手段對社會成員的財富進行重新分配。

(3)政府干預經濟的行為及其效應分析也是財政學的研究內容。財政學作為研究經濟政策的學問,特別關注分析一種政策可能產生的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研究經濟政策理論涉及的政策目標主要包括4大問題:第一,效率,主要是指資源配置的效率。第二,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平等。第三,穩定,主要指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增長。第四,安全,主要指經濟增長要避免和克服宏觀經濟失衡造成的不穩定,實現經濟安全。財政學的“公共”兩字決定了它特別關注效率、公平、穩定、安全的政策目標。財政學既關注“市場失靈”問題,同時也關注“政府失靈”問題。財政學就是要在其中尋找政府干預和市場調節之間的最佳組合點,將兩者的失靈降到最低限度。

因此,財政學是研究政府經濟政策的學問,是以公共部門經濟行為、政府職能及其對資源配置和社會福利影響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經濟科學。從這一意義上說,財政學是政府經濟學。

1.3.3 政府經濟行為研究的具體范圍

政府經濟行為研究的范圍包括:①公共部門從事經濟活動的種類和范圍;②公共部門經濟活動的后果及影響;③政府經濟政策的評估;④政治程序的經濟效應;⑤政府政策取向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和作用。

政府經濟行為的研究角度從以下方面來進行:①財政收支;②財政收支對資源配置優化的影響;③公共經濟部門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與私人部門一樣,政府部門的存在也會產生一系列相似的經濟問題,它們主要有以下3方面。

第一,生產什么?這個問題首先涉及公共產品生產與私人產品生產的均衡問題。在社會總產品一定的條件下,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其次還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共產品的均衡問題。在用于配置社會公共產品的資源一定的情況下,不同公共產品的結構和比例是通過復雜的政治選擇過程來決定的。

第二,如何生產?首先,公共產品是由政府來組織生產還是由私人企業去生產,公共部門必須選擇生產主體。許多人認為由政府來組織生產公共產品,可以減少大公司對消費者的剝削。其次,公共部門必須選擇生產技術。這里牽涉到公共部門的效率問題與激勵機制問題。一方面,公共部門所提供的公共產品的價值由于缺乏市場價格而難以估計;另一方面,公共部門的目標事實上是綜合目標,這樣,公共部門所選擇的生產技術或管理方式可能不能保證是經濟意義上最有效的。而最重要、最復雜和難以處理的是激勵機制問題。公共部門還可間接影響私人部門生產方式的選擇。政府可以通過稅目和稅率結構的變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變化影響私人企業生產方式的選擇。

第三,為誰生產?這是一個有關公共產出的利益分配問題。政府關于稅收與福利計劃的決策將直接影響人們的收入分配。除了極少數公共產品,如國防、公共安全等外,大部分公共產品只為一部分人提供便利。政府決定生產什么樣的公共產品也就同時決定了哪些個人與利益集團可以從中獲益。對公共產品進行分配除了遵循大多數人受益的原則外,主要受不同利益集團所支配。公共產品分配的不公可能比私人部門收入分配不公在社會公平原則上看來更為惡劣。這也可能導致對公共產品的濫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宁市| 丘北县| 郑州市| 湖口县| 胶南市| 岑溪市| 沛县| 德令哈市| 宜良县| 大理市| 周宁县| 安吉县| 延寿县| 瓦房店市| 广元市| 峨眉山市| 得荣县| 慈利县| 亳州市| 广灵县| 洪湖市| 获嘉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江都市| 沐川县| 鸡西市| 荆州市| 华宁县| 建昌县| 龙岩市| 六盘水市| 绍兴县| 洪江市| 台中县| 睢宁县| 龙岩市| 乡城县| 东宁县| 正蓝旗| 恩施市|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