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家書:父母不可不知的95后心聲
- 《家書》編輯部
- 1353字
- 2020-07-31 17:33:00
童年的夢想,緊握在手上
大家好,我是君怡,來自廣東廣州,我在南京大學,距離我的家鄉1367公里,這是我寫給媽媽的信。
媽,昨天我給你轉發了一條推送,是我們院的媒體對郭飛歌的專訪,一開始我發給你的時候,你還問我郭飛歌是誰??吹轿恼聵祟},你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噢!就是那個演《紅樓夢》的小戲骨!”讀完之后,你又感嘆了一句:“現在的小孩子真是不得了,什么都會做?!?/p>
是啊,剛開始看到紅遍網絡的小戲骨版《紅樓夢》時,在沉迷小黛玉、小李紈清麗可愛的樣子之余,我和朋友也不斷感嘆,現在似乎總能看到00后甚至10后的新聞,他們演電視劇,拍電影,用大數據寫學術論文,似乎在人生的起點就已經擁抱到了夢想。
小戲骨版《紅樓夢》受到如此熱議,一方面當然是因為這些孩子們用心投入的演技令人驚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這些已經可以以“大人”自居的成年人被這些孩子勾起了自己逝去已久的那些關于夢想的愿景吧。
大概很多男孩小時候都會說自己想當科學家,很多女孩都渴望站上那個金光閃閃的舞臺,在童言無忌的時光里,我們說過那么多“野心勃勃”的話。媽,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我總說我要當個作家,在學校發的成長手冊上有“我的夢想”一欄,因為當時最愛看的還是楊紅櫻寫的童話和校園故事,我便在那一欄里工工整整地寫上“我要成為像楊紅櫻那樣偉大的作家”。
現在來看,把楊紅櫻和“偉大”放在一起似乎不大合適,而各種各樣的文章寫到現在,我也必須坦誠地告訴自己,我大概是成不了一個偉大的作家的。在對自我與我所生活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認識之后,“夢想”也不再是一個可以輕易談起的詞了。人生仿佛是個巨大的沙漏,細沙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掉落底部,就像夢想一點一點地落入現實。
現在談起童年的夢想,調侃著自己當初的幼稚,但也無可避免地感到唏噓。看到這些小演員們辛苦卻充實地追逐自己的夢想,也不禁想,小時候,我也像他們一樣,把夢想掛在嘴邊,列下野心勃勃的計劃,把現實的諸多桎梏都瀟灑地劃出考慮范圍。
但到現在我也沒能像她們那樣,在那樣小的年紀就為人生涂上了夢想的底色,甚至在長大的路上,我就已經因為種種原因而把當初的夢想拋到一旁了。
媽,我記得你也和我說過,你讀書的時候喜歡讀詩,你的柜子里有一個被精致保存的本子,那是你高中時自己寫的詩集。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過一個成為詩人的夢想,也不知道你在看到這些優秀的小演員們時,有沒有想起自己以前也說過一些似乎不切實際,又說得格外堅定的話呢?
或早或晚,能夠將自己從小的夢想付諸實踐的人無疑都是幸運的,但對于更多的人來說,童年的夢想往往會被塵封于成長的時光之中,這其實也不是什么壞事。隨著我們不斷地成熟,不斷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人生的方向總是需要不斷變更的,也許我們再難張口就說出什么豪言壯語,但站在不斷累積厚實的細沙之上,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也都更加堅定而負責任。畢竟,變得現實,不代表就遠離了夢想。
媽,我想小時候,我們可能都像這些小演員一樣,為自己的人生設計過一個光鮮矚目的未來,隨著年歲的增長,童年的夢想似乎被遺落在路上,但我們也漸漸學會如何在現實中找到通往理想的道路?,F在,再提起小時候的種種想象,或許令人莞爾一笑,或許會讓人有些許唏噓,但其中不變的,是我們對自己人生那份殷切的期待吧,從這個意義上講,童年的夢想,我們始終都緊握在手上。

(朗讀者:李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