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讀騷拾零
  • 劉石林
  • 2479字
  • 2020-09-15 15:04:13

序二

郭建勛

我與劉石林先生相識二十多年了。因為他是中國屈原學會、湖南省屈原學會的資深理事,而且基本上不缺席任何一屆年會,所以我們見面的機會不少。2008年湖南省屈原學會重新注冊成立,他為此多方奔走呼吁,征集簽名,甚至專程到我家里兩次,至今猶令人感念。

劉石林先生長我整整一輪,今年已七十五歲了。在退休之前,他長期擔任汨羅屈原紀念館的負責人,工作兢兢業業,從不懈怠。聽他自己說,他只讀了三個月高中,實際上是一名初中畢業生,卻竟然進入了研究屈原的領域。他的處女作《屈原投汨羅考及其他》資料翔實,言之有據,黃靈庚教授論其“樸實無華,充溢田野考古的芬芳,令人耳目一新”(潘嘯龍、毛慶著《楚辭著作提要》),良有以也。此后他一發不可收,每年都要撰寫一到兩篇論文。時光荏苒,彈指間幾十年過去了,他將這些年來發表的文章,選擇性地收集成冊,編撰出版,可以說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細讀劉先生這本著述,可以領悟到作者心系魂縈的兩大情懷。

其一是汨羅情懷。書中將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是論證屈原與汨羅的。如《屈原投汨羅考及其他》一文,從汨羅江與屈原的關系、屈原在汨羅的時間和遺跡、屈原投江地點考證等方面,提供了許多有一定參考價值的田野考古資料。他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查找,發現戰國時世居汨羅的羅子國貴族與楚同出顓頊,而屈原又與楚同姓,所以,楚、羅、屈實際是一個家族中的三個分支,屈原當年來到汨羅后,“必定來羅氏的宗廟,祭祀羅氏的祖先——也是自己的祖先”。最終“把這里當作自己的‘故鄉’、‘首丘’而在這里‘落葉歸根’”。他考證屈原的《離騷》、《九歌》、《哀郢》、《懷沙》、《惜往日》等篇章皆完稿于汨羅,汨羅還有很多有關屈原的遺跡和傳說,這些都可以證明屈原在汨羅絕不是短暫的停留。當有人否定《史記》的記載,說屈原流放沒有到過汨羅,投江也不在汨羅時,他又寫了《屈原投汨羅考》,從屈原對汨羅的描述、古人親臨汨羅的記述、歷代文獻的記載、近代學者的論證、屈原在汨羅的遺跡與傳說五個方面進行了有力的駁斥。為此,他寫了一系列文章,分別發表在《文獻與人物》、《云夢學刊》、《職大學報》、臺灣地區《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汨羅江》等刊物上。

作者還從文獻的記載、屈子祠古代碑文的描述、楚人死后必須歸葬其家族墓葬區的習俗等角度,推論屈原的真墓必在汨羅山屈原墓十二疑冢之中。而本書幾篇關于端午節的文章,也是緊扣汨羅展開。他認為,端午節和龍舟等有關習俗,都不單純起源于汨羅,但自從屈原在汨羅投江殉國后,汨羅的百姓,出于對屈原的敬仰和愛戴,便把這個節日和節日里所有的習俗都獻給了屈原,使得這個節日的文化內涵產生了一次質的飛躍,從這個角度說,汨羅號稱“龍舟故里,端午源頭”一點也不過分。從這些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窺見劉先生對汨羅、對屈原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其二是屈子祠情懷。劉石林先生自幼生活在汨羅江畔玉笥山西側不到一公里的一座村落中,他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畢業于設在屈子祠內的湘陰縣第二十三完全小學,輟學后回家務農,耕種的田地就在玉笥山下。1976年冬,他主持了屈子祠的維修工程,后來作為汨羅縣文化館雇請的臨時工,住進屈子祠管理這座古建筑。未曾想屈子祠竟成了他一輩子的歸宿。他進駐屈子祠的時候,屈子祠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他卻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三不通”的所在,即使轉正以后,仍然安安心心當他的“守廟人”。

由于一生堅守在汨羅玉笥山屈子祠,他對玉笥山上的一草一木、屈子祠的一磚一瓦,不僅傾注了深厚的感情,對其歷史、現狀也是了然于心。他在《論屈子祠屈原墓的文化價值》一文中,對屈子祠作了詳細的記錄,從六個方面挖掘、總結了屈子祠的文化價值。湖南人民出版社還專門出版了他編著的《汨羅江畔屈子祠》一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可謂功莫大焉。

劉石林先生常說他是“草根”出身,缺乏古典文學基礎,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敢說“研究”二字,他要做和能做的就是為屈原文化做宣傳、普及和呼吁工作,他說這也應該是屈原學會的任務之一。殊不知他在做宣傳、普及工作的同時,不自覺地進入了“屈原研究”的領域,并從學術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和思路。

例如關于《離騷》寫作時地的問題,他認為《離騷》是屈原在長期的流徙途中,先醞釀、構思,或陸續寫了些草簡,到汨羅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在精神和體魄”上有了相當的余裕后,在汨羅完稿的。他又認為《屈原列傳》對《離騷》的記載也是這樣的,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后人打亂了《屈原列傳》竹簡的排列次序,使之對一件事的記載,分割為兩處,給后人作了誤導。他大膽地將《屈原列傳》中關于《離騷》的兩處記述調整到一處,使之更加連貫。我不敢斷言這么調整后,就能夠證實《離騷》完稿于汨羅,但至少這種求證方法還是能給人啟迪的。

又如《哀郢》,劉先生認為楚頃襄王二十年,屈原到了鄢郢,參加了鄢郢保衛戰,鄢郢失陷,屈原夾雜在逃難的人群中離開了鄢郢,從而寫下了《哀郢》。在一次會議的交流中,我說,你這篇文章主觀想象太多,缺乏文獻資料論證。他承認確實有想象成分。他說有人論證《哀郢》是屈原追述被逐出郢時的情形,這是不對的,屈原被逐出郢,會有這么多因兵燹之禍逃離郢都的百姓跟隨嗎?他還說有人認為《哀郢》是記述白起拔郢百姓逃離的慘狀,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白起拔郢時屈原壓根就不在郢都。從《哀郢》開篇的描述看,只有經歷了這場橫禍的人才寫得如此生動和感人。劉先生說他在這個時間段的楚史文獻中去查找,發現鄢郢失陷的時間、方向都符合《哀郢》的描述。他說想象可分為文學想象和史學想象,文學想象是純浪漫主義的,可以海闊天空,歷史想象則是依真實的歷史事件而展開的。大概基于這種認識,劉先生還是將《〈哀郢〉析疑》這篇文章錄入了這本文集中。對于劉先生這些觀點我并不完全贊同,但你能說他這不是在“研究”嗎?

與學院派研究屈原的風格不同,劉石林先生的這部著作,充滿著濃郁的鄉土氣息,處處體現了作者熱愛屈原、熱愛汨羅、熱愛屈子祠的故土情懷,以及基于此情懷的鉆研求索精神,我不能不為此而感動。

是為序。

2017年3月于長沙岳麓山寓所

作者系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湖南省屈原學會會長、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河北区| 太和县| 犍为县| 昭通市| 长武县| 华坪县| 阜阳市| 河北省| 商洛市| 普兰县| 东源县| 商城县| 密云县| 曲靖市| 湘潭市| 交城县| 曲水县| 富阳市| 金昌市| 青岛市| 云林县| 榆中县| 巴彦淖尔市| 临西县| 钟祥市| 肃南| 赣州市| 威海市| 张掖市| 曲沃县| 枞阳县| 嘉鱼县| 娄底市| 普格县| 日喀则市| 买车| 常熟市| 罗江县| 周至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