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讀微寫:小學生作文片段讀寫40練:五年級
- 蔣智斌
- 1234字
- 2020-07-28 17:09:29
積微成著,厚積而薄發
——寫在《微讀微寫》前面
“微讀微寫”的概念其實在我們腦中已經盤旋好久了,只不過從來沒有如此清晰過。記得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小學階段從課本中精讀三百多篇課文,這些課文都是經過多輪遴選最終才能進入課本,成為教材的。一旦選文成為教材,其價值就發生了變化,既承載了對孩子言語規范的示范功能,還承載了對孩子精神世界的影響功能。可奇怪的是,為什么那么精彩的課文范例語言,那么獨特的表達方式,卻很少在孩子的語言系統中覓得它們的身影呢?
多么希望,孩子在描寫春景的時候能夠用上《燕子》中鄭振鐸先生描寫春光的語句呀!或者用上《第一朵杏花》中“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這么生動的語言;或者用上《孔子游春》中“泗水河畔春意濃”的描寫……筆下的春天是不是立即生動了許多?也精彩了許多?多么希望,來到草原,隨口吟誦的就是老舍先生《草原》中的精彩片段呀!多么希望,學了《廬山的云霧》后,在寫天空的云時,也能像課文那樣將云的“千姿百態”描寫下來呀……精彩的文本語言,除了積累,還需要運用!
其實,“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我們不僅要從課文中學習精彩的語言,還要從課文中學習精妙的表達方式。如果學完一篇課文,只記得課文的大概內容,或者過段時間什么都記不得了,那該是多么可惜的事呀!這豈不是新版的“買櫝還珠”嗎?一篇課文,我們為什么不能將其最精美的語言、最靈動的文字留下來呢?有同學說:“老師,我已經背下來了!”孩子,這僅僅是一種最淺層次的“留下”。如果你背下來的精彩語言,能夠在你的寫作實踐中運用,這才是真正的“留下”。從背誦到運用需要一個過程:“言語內化”——“言語喚起”——“言語運用”。這個過程需要必要的“言語實踐”的參與,那就是仿寫練習!所以我們的“微讀微寫”系列叢書中有很多的隨文仿寫練習,有的仿寫語言形式,有的仿寫表達方法,在仿寫中實現從“文本語言”到“自我語言”的轉化過程,這才是真正的“積累與運用”。當然,除了仿寫練習,還有拓寫練習——將課文的“留白”處通過我們的想象去進行“補白”,去與作者共振,與文中人物共鳴,這是多么奇妙的言語體驗過程呀!
“微讀微寫”系列叢書最大的優勢,就是“一課一得”,不貪圖多而全,只尋找到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讀寫結合點”進行言語實踐練習。而且練習的時間短,不耗時,一般10~15分鐘即可完成一次精彩的“微寫”過程,用孩子的“寫”將課文中最精彩的語言或者最精妙的寫法“留”在自己的語言世界里,這該是多么神奇、多么美妙的表達之旅呀!
“微讀微寫”——“微”的是精準的著眼點,精妙的讀寫點,藏著的卻是一個“大世界”:從課文中學語言,在經典中學表達,這是一個精彩的大世界,更是一個自由的大世界!“積微成著”,厚積而薄發,讓我們在“微讀”中感受獨特的那一份精彩,在“微寫”中表現精彩的那一份獨特吧!
相信這套叢書將成為孩子們最好的課堂禮物,也會成為我們廣大老師備課或者進行課堂教學最好的參考。
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