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讀微寫:小學生作文片段讀寫40練:五年級
- 蔣智斌
- 1379字
- 2020-07-28 17:09:30
第7講 準確的動詞,生動而傳神
一
開始脫殼了!蟬蟲整個身體來回地抽搐了幾下,背上立刻裂開了一道口子,蟬背露出來了。背上那一層保護甲的顏色也在很快地變化著,先是極淡的綠色,一會兒變成了深綠色。接著,頭鉆出來了,前面一雙透明發亮的大眼睛,像兩顆花椒籽一樣又黑又亮,六只腳出來了,整個身子在慢慢地活動。最有趣的是蟬尾出殼的情景。未出殼的蟬尾使勁地抖動著,伸著。蟬兒把它已經出殼的上半身騰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撲來,再用前腳抓住蟬殼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蟬尾就出來了。整個動作配合得自然協調。脫殼的蟬兒靜靜地趴在蟬殼上,過了好一陣子,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蟬殼。
——《金蟬脫殼》片段
賞析1
動物,動物,關鍵在于一個“動”字。同樣,要寫好動物,就得在選用動詞方面下功夫。如果我們一時找不到恰當的動詞怎么辦?不妨把有關的動詞先列出來,再加以比較,看看哪一個最符合某個動物的動態特點。相信《金蟬脫殼》的作者在選用動詞的過程中,也一定費了一番周折。金蟬脫殼,奇特動人,讓人驚嘆的不僅僅是這一過程,而是作者準確地運用了“抽搐”“裂開”“露出”“鉆出”“抖動”“伸著”“仰”“撲”“抓”“抽”這些動詞,形象生動地展示了蟬的可愛,令我們不得不贊嘆作者精細的觀察力和準確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
其中最有趣的要算那件事了。
那天,爸爸釣了許多魚,放在了盆里。貓發現了魚,就悄悄地靠近魚盆,正準備“釣”上一尾。這時,媽媽的一聲吆喝,打斷了它偷腥的美夢。它只得“喵嗚”一聲,落荒而逃。媽媽洗好了魚,無意間在魚盆里遺留下了一瓣大蒜,那白白的大蒜經水一沖,活像一條小魚。貓很快發現了這個秘密。你看,它捉魚來了。它先試探性地將貓爪伸入水里,輕輕地一攪。蒜瓣兒經它這一撥弄,滑了出去。見抓不住,貓生氣了,索性將它的雙爪都伸入水里,使勁地撥弄起來。盆里的水順著盆做著圓周運動,不一會兒,便濺了出來,鉆入它的毛里。可是它卻全然不顧,依然專心致志地捉著魚。當我發現它那可愛的樣子時,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我喊來爸爸媽媽,并笑著趕走了它。可是不一會兒,姐姐的笑聲又把我引了出來,那可愛的家伙竟又在捉魚了。
賞析2
上面片段中,描寫小貓動作的“逃”“伸”“攪”“撥弄”“捉”等動詞換成其他動詞行不行?不行!因為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特有的招牌動作,所以我們描寫它們的行為舉動時,也應該選擇最能體現這種招牌動作的詞語。讀著上面的片段,小貓捉魚的畫面似乎就出現在我們眼前:一個“撥弄”,再現了小貓可愛調皮的樣子;一個“攪”,傳神地寫出了小貓前爪的動作。這里面的訣竅就是作者除了準確使用動詞之外,也注意了動作的連貫性和有序性,把小動物活動的過程連貫地寫了下來。
情境
下面兩個話題,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創作。
1.你養過小金魚嗎?觀察過它吃食嗎?一條金魚吃食和一群金魚吃食一樣嗎?
2.你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里有很多動物,你最喜歡哪個動物呢?走近觀察觀察,你一定會留意到它的活動,注意準確使用動詞,把它的活動連貫地寫下來。
導寫
觀察動物的動態時,有很多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去觀察,如小金魚在游動和吃食的活動情況不同,小貓在白天和夜間的活動差別更大,動物園里的動物有時候在睡覺,有時候在來回移動。所以,我們一定要細致地觀察小動物在不同條件下的特殊活動。有時甚至需要我們多次認真觀察,抓住特點,才能寫好。

自我評價: 同伴評價:
老師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