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教育案例新透視
  • 顧偉清
  • 1223字
  • 2020-07-29 10:59:48

讓學校墻壁文化“靚”起來

建設墻壁文化,最忌諱的是不倫不類,黯然無色,淪為無人問津的“雞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發展學校墻壁文化,就要做“強”,做“靚”,形成品牌。

案例一:惟余莽莽的文化墻

有一次,王老師參加姑蘇城某校教研活動,活動內容倒是忘卻了,但“墻壁文化”卻歷歷在目。該校的文化墻,有好幾百米長,像一條長龍,蔚為大觀。原來,學校四周的圍墻都被開發成“墻壁文化”,墻上鑲嵌著不少石碑,還有好幾幅浮雕,勾勒出學校悠久的歷史和辦學特色,彌漫著濃郁的文化底蘊。另外,還開辟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板塊,譬如“時事”、“才藝”、“許愿”、“論壇”等。

感悟:要蔚為大觀。如果文化墻過小,稀稀拉拉,像一塊塊豆腐干,即使是能工巧匠,想要在“螺螄殼里做道場”,也是有力使不出。文化墻面積寬廣,而且成片,就會形成規模效應。從遠處眺望,就會被蔚為大觀的“奇景”所打動,禁不住要去多看幾眼。另外,文化墻連接成片,就為調出琳瑯滿目的“文化食糧”,提供了硬件支撐。學校只要肯動腦筋,因地制宜,開辟成片的文化墻,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案例二:在“心愿墻”上寫心愿

“我希望新老師很有學問而且很親切!”“我要成為航天員,希望能飛到月球上去看望嫦娥!”“但愿在新學校能多交上幾個朋友!”“最好每天都有一節活動課!”……某學校的一群初中生興致勃勃地在“心愿墻”上寫下了自己的愿望。只見那塊“心愿墻”的上方寫著“我的園地我做主”的標題,下面用水彩筆畫著一顆顆大“紅心”,在“紅心”里寫滿了學生的一個個心愿。那場面,人頭簇擁,情緒激昂。

感悟:要適合口味。墻壁文化要有人氣,從形式到內容都要適合學生的胃口。為此,學校可開辟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板塊,譬如“許愿”、“才藝”、“論壇”等。這些板塊適合學生“自主開發”,因而學校提供了平臺后,就要“無為而治”,放手發動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學生即使遇到困難,學校只需起到引導和服務作用。學生自己設計的“杰作”,從成人角度看,可能略顯稚嫩,但在學生眼里往往是精美的“文化大餐”。

案例三:“塵封”的墻壁文化

墻粉斑駁陸離,墻壁上還沾有少許塵土,從近處仔細辨別,偶爾幾處還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文字和圖片,原來該墻曾是某校的一塊文化墻。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付與斷壁殘垣。由于沒有人去打理和“刷新”,變得破落不堪,文化墻在風雨中呻吟,自生自滅。

感悟:要勤于“刷新”。如果沒有人經常去“刷新”,內容必然陳舊過時,那么就會失去“回頭客”,變得門庭冷落。假如晾在那里,荒蕪了好幾年,自然就會淪為“垃圾文化”。“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情,因而要勤于維護,更要勤于刷新。即使“固定板塊”(掛在墻壁上的匾框等),至少也要一年一刷新。對于“演示板塊”(走廊黑板報等),就要一周一刷新,至少一月一刷新。至于時事板塊(墻壁展示時事的區域),最好日日刷新。學校要呵護好“墻壁文化”,經常組織發動,責任到人,使內容常新常變,才能發揮應有的文化效益。

發表于《中國教師報》2010年3月3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丰原市| 永兴县| 宿松县| 大余县| 蓝山县| 栾川县| 榕江县| 长治市| 博兴县| 太白县| 新源县| 凭祥市| 郸城县| 东山县| 新建县| 阳原县| 隆林| 灵川县| 灌云县| 西吉县| 汾西县| 当雄县| 宁化县| 永和县| 怀集县| 瓦房店市| 沧州市| 丹寨县| 永嘉县| 磴口县| 恩施市| 桦甸市| 钦州市| 乌拉特后旗| 台南县| 鞍山市| 普定县| 阿合奇县| 海门市|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