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面對學生要挾,學校應該“退”而“不讓”

“校園學生自殘事件”是指學生在校園里違反紀律后,采取自我傷害的方式來逃避學校責罰的一類事件。自殘的方式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令學校管理者十分頭疼,十分棘手。

一、案例:為躲處分,女生吃下安眠藥

據《中國教育報》某日報道:在剛剛過去的期末考試中,某校一位女生因考試時夾帶紙條,而被監考教師依據學校的考試紀律判為“作弊”。按照考試紀律規定,凡作弊者都要被通報批評。該生當晚在學校的通報還沒有張貼之前,搶先吃下10片安眠藥。吃藥后,該生就通過同學通知了家長,并被急速送到醫院進行洗胃搶救。待學生病情穩定后,家長就通知了班主任。班主任趕到醫院后,家長當即提出:“學校不要再公布孩子作弊的事情了。”當班主任對此要求有些為難時,就遭到了家長嚴厲地質問:“難道你們學校的規定比孩子的生命還重要嗎?”一句堂而皇之且鏗鏘有力的質問,讓班主任不敢再有半點遲疑,立即打電話告知了學校領導。學校領導迫于無奈也立馬答應了家長的要求。該生以自殘為代價贏得了她想得到的一個最好結果——名字不被公布,保住了自己的顏面。

第二天,這名女生依然堅持到校考試。校門口的通告欄中,只有與她在同一場考試中作弊且被發現的另外3位同學的名字,她的名字則不在其中。

學校如此妥協,是否可取?又該如何正確應對呢?筆者認為,應該“退”而“不讓”。

二、“退”:是策略,是“以退為進”

何為“退”?《新華字典》解釋為:向后移動。筆者所說的“退”,不是“妥協”,也不是“敗退”,而是“以退為進”。“退”是策略,“進”才是目的。為了“進”,有時就得“退”,就如箭頭要射得遠,弓弦就得往后拉。

學生走極端,學校可不能走極端,否則可能“魚死網破”。面對學生以生命為賭注時,學校就得主動地“退”,暫時滿足學生的“要挾”。

首先,自殘學生此時處于崩潰的邊緣,必須“退”。

考試作弊的出發點,無非是想獲得個好分數,聊以自慰;以自殘要挾的動機,無非是想留住自己的臉面,懼怕抬不起頭。這種學生本來就虛榮且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情緒失控,甚至走向極端。剛搶救回來的自殘學生,更像一只暴漲的氣球,稍有刺激,就會粉身碎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校公事公辦,一口回絕學生的“要挾”,就很可能引爆“氣球”,把學生推向絕境。為了學生的生命安全,學校必須“退”。

其次,為了避免無休止被“圍攻”,需要“退”。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面對學生的自殘,悲憤的家長必然轉而向學校施壓“要挾”。學生的自殘,必然會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同情,從而使學校面對極大壓力。孩子都以自己的生命作賭注了,學校還有什么不能讓步呢?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還重要呢?學校如果不“退”,就會被戴上冷酷無情的帽子,成為眾矢之的的“冷血動物”。為了避免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學校就得考慮“退”。

再次,為了以后更好地教育,需要“退”。

人的情緒是有波動的,就像潮水一樣,有漲有落。剛自殘的學生恰巧處在情緒的漲潮期,能夠接受相反意見的閥門已經全部關閉。短時期內,說服學生放棄“要挾”,幾乎不可能。與其無效地“死拼”,還不如主動地“退”。假如學校“死拼”,就會加重情緒對立,學生將變得更加逆反,將來的教育會變得難上加難。可能的后果如何?或者變成“搗蛋鬼”,肆意挑釁;或者成為“破罐子”,自暴自棄。為了今后的教育,學校需要“退”。

那么,學校如何“退”?

第一,對自殘學生暫時“退”。以“生命至上”為原則,及時搶救學生。當學生情緒穩定后,給予慰問與疏導,而對處罰暫時避而不談。當學生或家長提出取消處罰時,學校可用“可以考慮、研究”等詞語來安慰。如果要挾強硬,就要用好“善意的謊言”,假意滿口答應。

第二,對公布處罰暫時“退”。按規章制度,先公布其他作弊學生的名單,并作通報批評。下面可作個附注:某生住院,等其康復后,再作處理。

這樣,既滿足了自殘者的要求,又給其他學生一個交代,完成了“緩兵之計”。

三、“不讓”:恪守制度的權威

何為“讓”?《新華字典》的解釋是:不爭,盡著旁人。那么,“不讓”,就是“要去爭,不能盡著旁人”。面對學生的“要挾”,在制度上決不能讓步,依然要按章辦事,遲早要處罰自殘學生。

理由一,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學生做錯了事,受到應有的處罰,可以避免以后犯類似的錯誤。有了過錯,卻得不到應有的處罰體驗,就容易出現僥幸心理,以后就會犯下更大的錯誤。事實上,正當的處罰,不是摧殘過錯人,而是教育過錯人。小孩玩火時,一旦火燒到身上,就得到疼痛難忍的處罰,迫使孩子停止玩火。如果沒有疼痛的處罰,那么就會一直玩下去,直到釀成大禍。

這就告誡我們,學生犯了錯,就應該受到應有的處罰,這有利于抑制過錯的行為,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作弊是錯的,以自殘要挾,更是錯上加錯。如果學校不處罰,實質上就是在縱容學生犯錯。如果得不到處罰的反饋,自殘者就會誤以為要想逃脫處罰,只要自殘,就可以了。長此以往,就會犯下更大的過錯。學校只有按章辦事,處罰學生,使學生得到應有的處罰體驗,才能避免重犯類似的過錯。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利于學生成長的。

理由二,有利于學校的管理。

眾所周知,“破窗理論”告訴我們:打破一扇窗戶而不受處罰,實質在縱容打破第二扇窗戶。不良行為的蔓延,就會很快打破所有的窗戶。只有使破窗者毫不例外地受到應有的處罰,才能告誡其他破窗者,使得更多的窗戶幸免于難。

這就警示我們,對于學生的過錯,就應按章辦事,不能妥協讓步。學生作弊,哪怕是自殘,也要受到處罰,決不額外“開恩”。這就維護了制度的權威,有利于學校的管理。

那么,學校如何“不讓”?

一是,對自殘學生做好前期心理疏導工作。允許犯錯,也允許改錯。只要學生接受處罰,學校就既往不咎,為學生接受處罰營造良好的氛圍。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當學生認識到,受罰不但對學校管理有利,而且對自己成長有利時,就能勇于接受處罰。

二是,按規章制度,公布處理結果。當自殘者勇于受罰時,學校就要公布處理結果。個別確有心理障礙,不宜處罰的,應由醫院出具證明。至此,學校完成了“不讓”。

“退”是策略,發揮了人的能動性。“不讓”,是原則,維護了制度的權威性。面對學生自殘事件,學校就要“退”而“不讓”。

參考文獻

[1]趙文漢,黃啟龍.學生自殘要挾,學校就該妥協?中國教育報,2009-05-05(07).

[2]童開妙.高職學生自殘現象的剖析及對策.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3).

[3]譚怡.六盤水市部分中學生自殘自虐行為的原因及干預.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

發表于《教學與管理》2009年第1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泌阳县| 潼关县| 崇文区| 兴和县| 桦甸市| 喀喇沁旗| 永吉县| 呼伦贝尔市| 琼海市| 项城市| 南漳县| 汉寿县| 五大连池市| 安达市| 八宿县| 望城县| 于都县| 夹江县| 东至县| 宁夏| 成都市| 克山县| 三亚市| 崇文区| 葫芦岛市| 永昌县| 滁州市| 塔城市| 西华县| 临桂县| 沙湾县| 宝应县| 阜康市| 德惠市| 阜新市| 雷波县| 汽车| 四平市| 延寿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