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名著書系:鏡花緣
- (清)李汝珍
- 995字
- 2020-08-27 11:20:21
專題二:從“觀雅化閑游君子邦”“雙宰輔暢談俗弊”探究李汝珍的社會理想
李汝珍所生活的時代,是乾隆末期到道光初期,此時大清帝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尖銳,整個社會都處于“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狀態。此時,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土地兼并更加厲害,也進一步加大了貧富差距和矛盾。
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之下,人們渴望過上平等、祥和、富足的生活,而理想和現實卻有天淵之別,因此,作者只有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想象之中,把對這個黑暗社會的鞭撻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表現出來。細細品讀這部巨著,我們從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就可窺知一二。
閑游君子邦,寄予了作者對良好社會風氣的渴望。此國中人,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恭而有禮,不愧“君子”二字。其最大的特點“好讓不爭”,體現在作者對奇異的買賣行為的想象之中。現實中的自私自利、惟利是圖、爾虞我詐在此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與人為善、先人后己的祥和場面。雖然這個社會理想很虛幻,很不現實,也不可能實現,但對于不斷警醒人們要有善心善行善德還是很有效果的。
“雙宰輔暢談俗弊”,表達了作者對社會風俗人情世故的批判。
具體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批判了封建迷信思想。殯葬時看風水選陰地,致使父母靈柩多年不能安葬。作者從這種做法不能令父母及早入土為安、看風水之人何不留好地自用、占卜即可知先兆,因此沒有必要選陰地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反駁,并認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提倡人們積德行善。另外,將子女送入空門,舍身佛家之事及算命合婚也都屬于封建迷信。二、批判了奢侈浪費之風。宴客之人為了虛榮,準備了太多肴饌,造成極大的浪費。作者認為,如果單純為了“夸富”而以“價貴”為標準,那最終只能煎炒烹炸珍珠美玉黃金白銀宴客了。以此達到諷刺效果,可謂一針見血。其實,奢侈浪費在嫁娶、殯葬、飲食、衣服及居家用度等方面都有體現。因此作者用“長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對人們加以勸誡。三、批判了唯利是圖的思想。社會上存在爭訟之弊病,唆訟者騙人謀利以及市井小人為了獲利屠宰耕牛等現象。四、對不道德女性的批判。這些人包括三姑六婆和后母等。三姑六婆搬弄是非,敗壞門風。后母百般荼毒前妻子女,她們或為了金錢,或為了利益,從道德層面都應予以批判。
概括而言,作者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借用宰輔吳之和、吳之祥二人之口,猛烈地抨擊了封建專制的種種乃至今天仍存在一些腐朽陳規陋習,從反面表達了對公平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