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02:晦暗不明的戰爭
- (英)溫斯頓·丘吉爾
- 1416字
- 2020-07-31 22:16:13
序言
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我曾寫了《世界危機》《東線戰爭》和《戰后》三本書來記錄。如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各卷,我認為是在承接前作。本書全部寫完之后,與以上幾本合起來,即是對這三十年戰爭的一個總的記述。
我在寫作本書時,跟之前幾本一樣,也是竭力模仿笛福著述《一個騎士的回憶錄》的方法:在對重大的軍事事件和政治事件進行記述和發表意見時,以一個人為核心,圍繞他的經歷展開。在政府中身居要職,且同時經歷了這兩次史上最大災難的人,或許只有我了。不過,一戰時,我的職位還不是那么重要。而到了二戰,有五年多的時間,我在對德戰爭中是國王陛下政府的首要決策者。因此,寫這本書時我的立場較之之前不同,并且比以前更有權威。
我處理公務時,都是通過口授秘書去執行的。在擔任首相一職期間,我發布了將近一百萬字的備忘錄、訓令、私人電報和節略。那個時候,每天都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而我處理這些事情時,只能依據那個時候能搜集到的資料,所以,這些逐日寫下的文件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在所難免。但是,這些文件出自戰爭時期不列顛帝國和聯邦的主要決策者之手,是自己親眼所見的重大事件的真實記錄。記錄戰爭實況和政府工作,這種情況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也不知道過去是否曾有過。但是,我并不認為它能被稱為歷史。歷史應該交給后來的人去編寫。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對后世是有益的,對歷史也很有價值,對此我很有信心。
這三十年中,我的作為和觀點是我一生所有努力的集中體現。我希望人們對我做出評判時,能以此為依據。在戰爭中或是在政府決策上的任何舉措,如果事先我沒有發布過公開的或是正式的意見,或是沒有發出過警戒性的預告,事后我絕不會妄加評判。這是我謹守的原則。當時,處于爭論之中,很多的言辭是十分激烈的,事實上,作為事后的追憶,我已將它們改成稍緩和一些了。文中我記述了很多人和我的爭辯,其中不乏我敬重和擁護的人,為此我也很痛心,可是那些都是過去給我們的教訓,如果不說出來作為對未來的借鑒,是不正確的。希望不會有人因為我記錄的事情,而看輕那些真誠仁善的人,卻忘了去拷問自己,在執行公務時是否有不妥,有什么樣的前車之鑒可成為日后作為的參考。
我并不指望我說的所有能得到每個人的認同,我也不是世人想看什么才寫什么,對此請不要有誤解。我的闡述都是根據我所持的觀點得出的。對于材料的真實性,我已盡最大努力去查證核實。但是隨著敵方文件不斷被繳獲,不斷地有事實浮出水面,或是有新的發現。這些新信息被公開后,人們可能會對我之前下的判斷重新評判。所以,我認為在全局沒有明朗展現出來的情況下,當時的記錄和白紙黑字寫下的意見是最真實可靠的,以它們為依據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羅斯福總統曾就這次戰爭的名稱向公眾征求意見。有一天,他就這個問題來問我。我馬上回答說:“可以不爆發的戰爭。”歷史上,沒有哪次戰爭可以比這次更加容易地預防。上一次大戰,世界遭受了嚴重的毀壞,這一次,又將上一次僅存的東西毀滅了。現在正義的一方取得了勝利,為此億萬人拼盡力氣艱苦作戰,甚至付出了生命。可是我們還是沒有迎來和平或是安全,我們終于消滅了那個危難,然而現在卻陷入了比之前更大的危險之中。這簡直是人類史上最悲劇的事情了。吃一塹,長一智,人們應該牢記之前的教訓。對于新生的一代人,我熱切地希望他們能夠改正之前的錯誤,從人類的需求和尊嚴出發,對于可預見的可怕未來加以掌控。
溫斯頓·斯賓塞·丘吉爾
于肯特郡,韋斯特漢,
恰特韋爾莊園
194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