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3歲的兒子去壓轎

1998年春節后的正月初八,我弟弟也要成婚了。我和妻子、兒子在春節前就趕回了村里,老老少少一大家子,點年火,放鞭炮,吃餃子,發紅包,歡天喜地過了一個老式新年。緊接著就是弟弟的婚禮,照例是要在家里擺起流水席,宴請親朋好友,我家還雇了吹鼓手和兩匹高頭大馬,要吹吹打打地去接新娘。

按照老家的舊式婚禮,新郎要騎馬,新娘要坐轎,一個長袍馬褂,一個鳳冠霞帔,而且前往新娘家的路上轎子還不能空著。所以迎親隊伍去新娘家的時候,需要有個男孩先坐在轎子里,這個男孩就稱為“壓轎孩子”。壓轎孩子一般都是在跟新郎血緣最近的半大男孩中間選取。隨著時代的變遷,迎親座駕先是改成了自行車、汽車,近些年又大多改成了兩匹馬,也有的人家重新用起了花轎。不論如何,壓轎孩子的稱呼和習俗還是一直傳承了下來。我兒子還是他這一代里的一根獨苗,雖然剛剛3歲,也成了壓轎孩子的不二人選。

兒子沒騎過馬,我和妻子又不能跟著去迎親,于是大年初一就開始跟他提前溝通了。

“尨尨,娶嬸嬸的時候你敢不敢騎馬呀?”妻子見兒子吃了初一的早飯后也沒什么事,就問他。

“敢!我可喜歡騎馬了。”兒子高興地說,說完還拍著自己的屁股,“駕、駕”地喊著在屋子里跑起來。

“到了嬸嬸家的時候,你可要注意不能亂跑啊。”母親叮囑道。

“我知道,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從他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這樣要求兒子,他已經把這些要求熟記于心了,而且基本都能遵守,特別是在有大人提醒的前提下。

“跟叔叔吃酒席的時候,要看著他不能讓他多喝酒。”母親接著叮囑。

“好。我看著,讓叔叔少喝點。”兒子答應。

“吃飯的時候你可不能在嬸嬸家剩飯啊!”妻子接著又叮囑他。

“我吃東西也要吃得干干凈凈的。”兒子說。從兒子會吃飯的那一天起,我們就根據他的飯量少盛一些到他的碗里,吃完后再適量增加。這樣不管碰到愛吃或者不愛吃的,都不會過量。所以他每頓都吃得干干凈凈,從不浪費。

在弟弟婚禮的前幾天里,我們有空就提醒兒子注意禮節和行為。希望加深他的印象,畢竟孩子只有3歲多,怕到時候有情況弟弟照顧不過來。

正月初八,親戚朋友紛紛前來賀喜。舉行完新郎迎親前的所有儀式,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迎親隊伍就要出發了。

一位負責照顧馬匹的大叔把兒子抱上了馬鞍,母親和妻子又過來對著他左叮嚀右囑咐,父親還特地囑托那位大叔幫忙照看一下兒子。弟弟說放心吧,真有問題把他送回來玩會兒都行,反正離家也不遠。兒子騎在高高的馬背上,高興得直拍手。

把弟媳迎娶回來的時候,全家就開始忙著準備舉行盛大的新婚典禮了,客人一下子聚集起來,兒子高興地跑來跑去。我們看他雖然興奮異常,但行為并不過分,就由他玩去了。

“國富,那是你的孩子呀?”那位照顧馬匹的大叔一時閑了下來,跟我聊天。

“是啊,他今天沒給大家添亂吧?”我知道這位大叔一直在幫忙盯著我兒子,就想知道兒子到底表現如何。

“這孩子可真懂事。”大叔接過我遞給他的一支煙,點燃后吸了一口,說,“這些年,就沒見過管得這么好的孩子。”

“真的?說說是甚樣子。”一位自己家也有個兩三歲孫子的大嬸問。

“人家這孩子,真有規矩。”大叔邊吸煙邊說,“他叔叔讓叫誰就叫誰,小嘴兒可甜了。吃酒席的時候,坐得端端正正,他叔叔往他碟子里舀一勺,他就吃一勺,又不挑食。”

“看人家這孩子教育得多好。”鄰居大嬸感嘆地說,“我們家那個給慣得不成樣子了。”

“他叔叔喝酒的時候,”大叔尾音拖長了,得空又吸了一口煙,接著說,“才有意思呢,他叔叔一端酒杯,這孩子就說‘叔叔,奶奶讓你少喝酒’,把大家逗得直笑。”

“真的呀?”那位大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不是嘛,”大叔確定地答道,“國富,你們怎么管得這么嚴格呀?”

“大叔,我覺得這管孩子先緊后松比較好,小時候管嚴點兒,等懂事了再慢慢放手,等長大了就不用管了。”

“也是呢,咱祖輩人不是說過嗎,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我看這孩子啊,將來歪不了。”大叔說道。

司儀用洪亮的聲音宣布:“新婚典禮正式開始!鞭炮,奏樂!”震天的鞭炮聲過后,歡樂的鑼鼓聲響了起來……

盧勤知心話

在信任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充滿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讓孩子覺得“我能行”。3歲的孩子獨自去騎馬壓轎,大人不是只叮囑他聽話,別給人家添麻煩,而是把提醒叔叔少喝酒的重任交給他,于是激發了他的責任心,孩子也認真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這便是責任的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青川县| 海晏县| 富蕴县| 荆州市| 镇安县| 新闻| 绥棱县| 临沂市| 洪江市| 南昌市| 新昌县| 大丰市| 三穗县| 郴州市| 弥渡县| 石家庄市| 东阳市| 闻喜县| 简阳市| 施秉县| 桓台县| 清原| 汨罗市| 成安县| 大荔县| 靖远县| 潜江市| 灵台县| 乌兰察布市| 武川县| 宁都县| 南部县| 沙田区| 新建县| 崇义县| 东安县| 罗平县| 城步| 奎屯市|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