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咫尺匠心:新工匠是怎樣煉成的
- 蔣小華
- 534字
- 2020-08-04 16:22:20
第1章 時代呼喚新工匠
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罷和州剌使任返洛陽,與白居易在揚州相遇,白居易贈詩表達對劉禹錫的感慨。劉禹錫和詩酬答,感慨萬千。覺得此番回洛陽恍如隔世,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但是“沉舟”“病樹”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發生后,無數帆船仍然浩浩蕩蕩;這里的樹木枯敗了,那邊的樹林還十分茂盛。借“沉舟”“病樹”感嘆自己屢遭貶謫、老病侵襲,以致無所作為;用“千帆過”“萬木春”來表達自己對天下間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如今,這句詩暗示社會的發展,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要我們的心中永遠留住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既然新生事物會源源不斷,我們就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方能迎接世界的變化與挑戰。
不到30年的信息時代所產生的新知識,遠遠超過百年的電氣時代、三百年的工業時代、1.2萬年的農業時代積累的知識。所以,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是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學習速度必須大于或等于變化的速度,學習力必須大于或等于競爭對手。
弘揚工匠精神也不例外。目前,有關工匠精神方面的書籍越來越多,而多數書籍比較傾向“傳承”和“堅守”的層面,所介紹的大多數是傳統手藝人及傳統工匠精神的內涵。即使是工匠精神保留較好的日本,也在講述傳統匠人。新的時代,工匠精神應該有新的內涵,畢竟時代背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