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緣起

寫作本書,一方面是為了給即將建立社群或已經在運用社群的人們,提供一些經驗和思路;另一方面是為了對中國培訓師沙龍(下面簡稱沙龍)這個公益的學習型社群走過的十年做個總結,為沙龍十周年慶典獻禮。

這兩年,互聯網社群開始流行,加上建立社群的成本越來越低,導致各種類別、主題的社群紛紛涌現。但在這一片繁榮的背后,存在著如何活躍社群、怎樣吸引粉絲、如何持續提供社群價值等諸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即使站在風口上也飛不起來。這些問題,在沙龍走過的十年中,沒有案例可循,每次都是遇到問題之后,大家一起分析、討論,找到解決方案并試行后將其制度化。同時,隨著大環境的變遷和群員狀態的變化,沙龍也與時俱進,調整相應的制度和流程與之相適應。

二、本書內容

本書一共包括四篇內容,每篇都是相對獨立的(見下圖),大家可以先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起。

978-7-111-55509-4-Preface04-1.jpg

第一篇 從零開始建社群

第一篇的內容旨在幫助讀者以終為始考慮建立社群這件事,做好建群前的準備工作。如果這方面沒有準備充分,可能會出現下面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一時沖動建群,沒有定位、沒有門檻、沒有群規或未按群規嚴格執行,導致群內交流主題混亂,最初大家覺得自由隨意,最后歸于沉寂;第二種是建群的目的很明確,例如為了配合企業內部因某個培訓或項目建立社群,開始幾天大家積極發言,之后無論群主如何呼吁或發動,群里都一片寂靜;第三種是建群目的是為了變現,但前期的宣傳推廣效果不佳,后續愿意付費的群員不多,繼續吸粉困難,導致社群勉強維持或休眠。

針對上面三種情況,第一篇從社群定位、資源共享、骨干成員確定和內容準備,到通過內容營銷吸引和留住粉絲等內容,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其中,第一章明確定位,幫助要建立社群的人們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對社群進行差異化定位。首先是知己,通過思考:自己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社群?我建立這個社群的優勢及劣勢有哪些?擁有的資源有哪些?想清楚建立社群的目的,冷靜分析自己。其次,通過明確:要建的社群群員是哪些人?他們在哪里?他們的關注點和需求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初衷與群員需求的結合點,確定社群要做什么。最后,通過進一步分析群員的需求,聚焦社群標簽,從用戶故事提煉出社群宗旨,由此實現社群的差異化定位。這部分內容看起來是建立社群,其思路、方法和工具對于打算創業和正在創業的人們,也都是可以借鑒的。

第二篇 360度建立高黏度

第二篇的內容旨在分享提升社群活躍度、建立社群高黏度的各種實用經驗和方法。因為互聯網社群的成員之間為弱關系,大家來去自由,這也給社群的運營帶來了新的挑戰。對于學習型社群而言,在明確定位后,如何圍繞著社群標簽進行話題交流?如何有效調動新老群員的積極性?如何才能通過線上線下的配合實現社群的高黏度?這些問題總結為一句話,即怎樣才能確保社群持續地輸出高質量內容?這是一個社群生存還是死亡的關鍵問題。大家都知道,一個學習型社群的核心價值,在于社群提供給群員們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來自何處呢?僅靠復制粘貼、一個或幾個所謂的大咖,都是無法維系的。所以,真正能夠形成良性發展生態的社群,其內容的產出者應該是群員自身。他們通過參與和分享,在交流和碰撞的過程中,自己受益的同時也為社群輸出了優質內容。早在2006年,沙龍的創始人蘇平老師就提出了“分享是最好的學習”。這兩年,“分享”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極高,但真正要做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針對社群在引爆話題,帶動群員參與進來實現高黏度等方面的問題,第二篇從線上話題和線下活動兩方面提供了詳細的方法。其中,話題方面包括話題來源和引導方法、交流規則確定、吸引新群員參與的六個方法、提升老群員參與的六種方式。通過建立交流規則,營造氛圍,在群管的策劃和引導下,帶動新老群員參與,提升社群活躍度。線下活動方面包括線上線下如何聯動、用項目管理的方式組織實施線下活動,沙龍周年慶成功打造線下派對的案例。本書總結了沙龍多年來線上話題和線下活動方面的經驗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第三篇 社群的知識管理與變現

作為學習型社群,如果不進行知識的整理、沉淀和分享,是很難生存和發展的。沙龍從2006年開始,堅持將每個有價值的群內交流信息整理后發布到知識沉淀基地。雖然這個基地從免費網站、博客圈、論壇到沙龍自己網站的多次變遷,內容有些流失,但現在的沙龍論壇上,依然保留了近十年來的4萬多條分享記錄。這些記錄,不但成為后來者的學習資源和寶庫,也讓沙龍自身成了“有料”的社群,為精準吸粉提供了獨特優勢。

第三篇的內容包括知識管理和知識變現兩個方面。其中知識管理的部分分享了社群知識管理的五大步驟及操作要點,群內記錄如何提煉出精華,線下活動怎樣才能做得精彩,記錄如何有效保存。這個看似煩瑣的過程,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學習和思考,可能每天只有一點點,但日積月累就能帶來質變。知識管理不但是學習型社群的價值體現,也是知識變現的基礎。知識變現的部分,從知識變現各種方式展開,重點分享了會員付費制、打賞等常用變現方式的運作方法。

第四篇 社群的持續發展

短期熱鬧容易,長期維持困難。如何才能持續提供對社群成員有價值的輸出,這是眾多學習型社群遇到的共同難題。通常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向外,另一個是向內,短期內可以向外尋求資源,長期則需要從內部建立機制,構成良性的社群生態。不少學習型社群僅靠幾位骨干苦苦支撐,一旦骨干們稍有變動就會對社群的運營產生影響。此時,若隨意發展群管,又難以確保社群輸出的質量。而且就算有群員愿意做群管,對于無薪酬的社群群管而言,其激情和積極性又能維持多久呢?那么,怎樣才能破解這些難題呢?

本書第四篇從人和機制兩個方面展開,提供了解決方案。其中人的方面,主要是社群群管團隊的建設,從發掘、培養到激勵,提供相應的操作指南、方法和案例;機制方面,先從互聯網社群成本最高的溝通環節開始,建立常態的溝通機制,降低社群運營成本,再從群管新老交替過程切入,通過輪值和休假制度妥善安置老群管,通過師傅示范加輔導幫助新群管快速勝任工作,通過群管評優機制實現持續激勵。

三、本書適合人群

1.打算建立學習型社群者

通過本書第一篇的內容,獲得社群差異化定位的思路和方法,做到知己知彼和充分準備,并通過對全書的閱讀建立社群創建和運營的全景圖,做到心中有數。

2.正在運營學習型社群者

對于已經創建并在運營學習型社群的人,可以通過第一篇的內容來反思社群定位,搜尋社群資源;通過借鑒第二篇中的各種方式方法來提升社群活躍度;借由第三篇知識管理與變現的步驟和方式,打造“有料”的社群,精準吸粉、快速變現;參考第四篇的內容,建立有效的社群持續發展機制。

3.創業者

無論是只有一個人的創業者還是帶領團隊的老板,本書都會帶來一些啟示:只有一個人的創業者,可以借用本書第一篇的內容,知己知彼確定創業方向,評估自身的能力和資源,明確定位;需要帶領團隊的創業者,可以借鑒第一篇的內容,第四篇的團隊建設,人員激勵的制度、流程和具體方法。

4.企業管理者

企業的各層級管理者可以借鑒本書中關于團隊管理的內容,比如師徒制、溝通激勵方式等;組織公司或部門活動可以借鑒本書中的線下活動流程和操作方法;培訓管理者可以借鑒書中的知識管理的步驟和方法。

5.希望通過社群學習和提升者

即使不是以上四類人群,作為希望通過社群學習和提升的,也可以學習和運用本書中的相關內容,為自我成長助力。比如,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如何引導話題,個人知識管理,活動策劃、實施和復盤等。

四、感謝

最后,我們要誠懇地感謝所有在本書完成過程中提供支持的伙伴們。其中,溫曉珺老師為本書畫了插圖;蔡欣欣、朱小琴、許志陽、于樂輝、解林陽和陳藝文等老師在本書的書目討論時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井玉琴、林英和張瑩等老師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提供了相關的案例;溫曉珺和孫曉松兩位老師參與了第三篇和第四章內容的撰寫;還有十年來一直關注、陪伴中國培訓師沙龍成長的伙伴們。感謝大家用言行共同成就了本書,也希望本書的出版,能讓更多的讀者受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凌海市| 沅陵县| 鹤山市| 民和| 宁陵县| 湾仔区| 巴彦淖尔市| 祁东县| 电白县| 南靖县| 寻乌县| 铁岭县| 土默特左旗| 海丰县| 施甸县| 华亭县| 周至县| 教育| 平安县| 镇江市| 南溪县| 商丘市| 衡水市| 三亚市| 盘锦市| 黄冈市| 深州市| 玉环县| 旬邑县| 阜城县| 浙江省| 吉水县| 南汇区| 文山县| 潼关县| 泽库县| 泾阳县| 玉门市| 陇川县|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