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創新的定義
當我們停止嘗試使我們自己的觀點和其他人的觀點保持一致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了自己天才的創造力本質,學習做我們自己,我們天賦的通道就會自然打開。
——Shakti Gawain
雖然創新這個詞已經紅遍中國的各個角落,從北京到新疆,從黑龍江到海南,從上海到西藏;從科技行業到餐飲行業,從房地產行業到服裝行業;從機場的廣告牌到鄉村土墻上的宣傳語,似乎這個時代你不提創新就會覺得自己已經Out了。這種情況和美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情況很像,而今天中國的創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得不加快學習,盡快跨越偶發創新,盡快走向組織系統創新。現在的國際創新既不是偶發個體的行為,也不是線性行為,而是全方位系統的組織行為。創新依賴于個人、組織和經營環境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系統性創新將幫助企業成功地實現從創意到創新的全部回報,能夠與它們的業務產品、分銷渠道、人力資源,營銷以及客戶服務等其他領域互助發展。在當今全球經濟、技術和社會變革的浪潮中,企業只有通過創新才能生存下去。
1.創新自信心和創新羞恥心
不自信將讓創新的核心不復存在,而推崇模仿和抄襲會讓企業全面喪失羞恥心。一次我在北京某著名大學的企業管理課堂上,一位MBA教授公開教育學員:“我們不要做第一,我們要做第二,我們只需要模仿和抄襲第一就可以了,這樣最快、最省力。”這樣的教育直接導致的后果是:以尊嚴和長期利益為代價換取了短期利益之后,又不得不用幾代人的努力去改變“Made in China”的國際形象。
寶潔戰略創新設計部的副總裁Claudia Kotchka在斯坦福大學的課堂對話中提到,“寶潔開始也是銷售其他公司產品的營銷公司,后來通過創新體系的全面導入轉變成一家擁有創新產品的國際公司。在全面導入創新體系之前,有一次我看到Dell公司的一個創意非常好,于是偷偷地引用了,因為這件事我一直都很內疚……”從國際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可以看出,只有在創新型團隊中建立起“模仿和抄襲是一種恥辱”的價值觀,團隊的創新能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關于模仿和創新,我們還有一種常見的觀點,“從單純的模仿到模仿下的創新,對我國企業來說是一個擺脫同質化競爭必然的發展過程,只有確立以模仿為基礎,創新為目標的發展方向,所有的努力才會有更長遠的意義”。這種所謂的中國式微創新,我個人認為是一種原諒自己的說辭而已。在美國沒有微創新,只有突破式創新。“模仿下真能有創新嗎?”模仿思維和創新思維完全不同,創新思維比模仿思維復雜得多。長期使用這種初級的、原始的模仿思維會導致創新的惰性,無法形成真正可持續性的創新思維。
2.創新與創造力
關于創新,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創新的定義,要把創意夢想家與實踐創新者區別開來,也就是把創造力和創新區別開來。
大多數管理者經常把創新等同于創造力,事實上創新不是創造力,創造力是突破性的大創意,而創新是執行這個突破性大創意,并且把這個大創意轉換成成功的商業成果。
一個組織的創新能力=創造力×成功的執行。這里使用“乘號”而不是“加號”,是因為如果有創造力或執行為零,那么創新能力就等于零。
最偉大的創新者托馬斯·愛迪生認為:“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這反映了組織需要將多少時間分配在靈感和汗水上。根據這個創新能力的公式,假設最初的創新能力=6×1=6分,如果我們分別將創造力和執行力提升3分,結果將是:
提高創造力:整體組織創新能力=(6+3)×1=9分
提高執行力:整體組織創新能力=6×(1+3)=24分
換句話說,光有創意和夢想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做好創新過程中將會發生困難的思想準備,提高執行力能讓組織整體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因為創新型企業是需要把事情從無到有做出來的,沒有目標和結果的創新只能說是一種獨特的個人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光靠這種獨特的個人行為對企業的未來是不負責任的。
因為:①創意能否幫助企業形成一致、高效的執行方案至關重要。②創意必須有一定的門檻,能夠抵抗跟隨者的抄襲和模仿。③由于創新者的行為在一個組織中常常讓團隊難以忍受,越有創新能力的人越特立獨行,常常伴隨決策草率,所以創新是團隊集體的行為,而創意和創造力往往是個人的行為。
3.創造力與想象力
創造力是人類每個行為領域的最杰出的特質。
——E.Paul Torrance
有時候,我覺得我一定是正確的,而不知道原因,我能感受到我的直覺和靈感,我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
什么是創造力呢?突破性的大創意是如何形成的呢?創造力是可以被培養的?創造力的特性是什么?創造力被心理學家定義為有價值的、自發產生的思想或產品。而創造力又依賴于想象力的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需要把這些問題弄清楚,否則無法有效提高團隊的整體創造能力。
(1)創造力的定義
一方面,大部分人一提到創造力很容易聯想到這些詞,“新鮮的”“不同尋常的”“有想象力的”“獨一無二的”“激動人心的”“瘋狂的”“特別的”“與眾不同的”,也很容易把創造力和藝術連接起來,如音樂創作、表演、藝術繪畫、雕塑等。另一方面,似乎沒有人把創造力和“價值”“目的性”以及“有用的”這些詞聯系,深入調查表明,在大多數人的內心深處,創造力意味著:“神秘的”“神奇的”“發瘋的”。第一種觀點認為,創造力是一種“神奇的”“天賦的”“從天而降”的能力,是不能被控制的,是少數人才能掌握的能力。這種觀點會讓人們認為創造力是一個圈套,因而直接把人分成兩種,有創造力和沒有創造力。第二種觀點認為,創造力是和瘋狂畫等號的,說一個人很有創造力,似乎就是說他的行為很奇怪、很不正常。142份研究報告已經證明上面這些錯誤的概念,創造力是可以被培養出來的,而且是可以用一種積極的、自然的、健康的、享受的、復雜的,但可以理解的方式被學習和掌握。
非常有意思的是,當我們調查30位中小企業家關于創造力的定義時,90%的人都會聯想到藝術家、天才,他們都是瘋子,需要經常“發神經”。但被問到:“你認為你在工作中很有創造性嗎?”100%的人回答是:“我是一個有想法、有創造力的人。”
盡管說創造力是一個很復雜也很有挑戰性的概念,同時并沒有一個被廣泛、普遍接受的定義,但創造力是可以被理解的。1950年J.P.Guilford建立美國心理協會,從此針對創造力研究的數量和質量都大幅度提升,很多關于創造力的理論不斷涌現,這些理論研究已經發現:如何理解創造力?如何認識創造力?如何培養創造力?這是都是創造力研究的重大進步。
有很多著名的學者曾為創造力下過定義:
“創造力是一種流程,這個思維的流程能導致創新型的產品出現,同時這種新產品會在某一段時間被某一個特定的重要群體作為有價值的、令大家滿意的產品所接受。”(紐約州立大學Morris Stein)
“創造力是一種新奇的和有價值的事物之間的鏈接。創造力是在信息方面感知問題和鴻溝,形成創意或假設,通過測試、修正這些假設最終溝通形成結果的全過程。”(E.Paul Torrance)
Ruth Noller,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創造力學院的著名創造力研究學者,給出過一個有價值的創造力等式:
C=fa (K,I,E)
C=Creativity
F=Function
A=Attitude
K=Knowledge
I=Imagination
E=Evaluation
他認為:“創造力是一種態度決定的功能,這種功能驅動著知識、想象力和評估創意的能力。”
請練習
我們可以給創造力無數個定義,在不同人的眼里創造力都是不同的。
1.創造力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定義,請根據你的理解,告訴我們創造力的定義是什么?
2.思考一下自己在創造力方面的態度是怎樣的?體驗過創造力的樂趣嗎?舉出例子分享給大家。
(2)創造力的特性
第一,創造力是可以被培養出來的。
美國最杰出的創造力教育家奧斯本從1952年就開始了創造力的研究,目前他的創造力提升方法——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全球被廣泛使用。
第二,思維動機掌握著創造力的鑰匙。
令人驚訝的事實是,根據所有變量實驗發現,有創造性的人和沒有創造性的人之間的根本區別是動機。創造性行為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思想的動機,為什么有人愿意參與創造性工作?從事創造性工作對個人有什么好處?關于這一重要主題的研究已經表明,有創造動機的人往往更加具備創造性。換句話說,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從根本上是為了證明自己原始創意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不是為了其他的物質獎勵。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懂得如何為別人的生活著想,可以更好地增強創造型思維。那么如何找到獲得這種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源泉呢?達·芬奇的八個“尋找你最深層的激情”將回答這個問題:
①什么時候我最像我自己?
②什么事情如果我停止做(或者可以做),將大幅度提高我的生活質量?
③我最大的天賦是什么?
④我怎么能從我熱愛的事情上獲得收入?
⑤誰是最讓我佩服的榜樣?
⑥我怎樣能改變世界?
⑦我最深的激情是什么?
⑧什么將是我生命的遺產?
(3)想象力
拿破侖說:“想象力統治世界”。
支持奇跡產生、創造力實現的是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又是什么?想象力是一種可以上天入地、跨越海洋、不受限制、天馬行空的思維形式,想象力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憑著直覺進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想象力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源泉,科學創造需要想象力,創新型企業更需要想象力,成功的企業總是那些超越客戶期望的企業,要想超越客戶的期望就必須利用團隊的想象力,開啟無限的可能性。想象力越豐富,引導創造的作用越強大;想象的愿望越強烈,想象力就越富有創造性。愛因斯坦正是依靠想象力創立了劃時代的相對論。他的想象實驗是:“如果我以光速去追隨一條光線運動,那么我好像看到這樣一條光線,似乎是空間里震蕩停滯不前的電磁波。”
很難想象作為創新型企業的創業者,如果沒有把未來的前景勾勒出來,如何能在艱苦的創業路上找到光明?如何帶領團隊跨越事業的瓶頸?
很多實用主義者都想問,想象有什么用?都是虛的,不如給我個模式直接復制來得快捷,關于這一點,完全是個人的人生追求。美國整體的創新能力大幅度地高于其他國家,美國創業者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接受創造改變世界的價值觀,而中國創業者更多的是希望賺快錢,這種追求短期利益導致的結果是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如果你不是創造的源頭,企業不盈利的焦慮就離你不遠了。
事實上,想象包含著未來的真實性,我們不否認想象中會含有雜亂、虛假的成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經深信不疑,凡是人腦能想象出來的東西,就一定會創造出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創新、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關系圖:
由想象力激發了創造力,由創造力產生了創新。也就是說,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造力,沒有創造力也就沒有創新能力。
4.創造力與幸福感
任何人都有產生創造性工作的能力,只是時間不同,領域不同。
——Teresa Amabile
創造力是人的一種本性特質,不是個別人才擁有的特殊天賦。創造力以不同的水平和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人的身上,其發揮作用的關鍵是如何激發和使用我們身上所擁有的創造力。近幾十年的創造性教育表明,創造性的活動具有治療效果并能提高幸福感。迄今為止,創造性思維可以通過大幅度提高認知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提高個人掌控力,并通過幫助提升個人思維技能,來跨越各種逆境。
接觸和使用創造力能幫助我們大幅度地釋放精神壓力,幫助我們過上健康的、豐富多彩的生活。這里要防止掉入一種陷阱,不是說為了更有創造力就要把我們的行為變得更古怪,我們這里研究的都是正常生活的人,可以更幸福地享受創造力的開啟。
企業每天面對各種新的挑戰和問題,創造性思維的開啟將減輕事業旅途中的壓力和焦慮。創造力被運用在所有事情上,從做一頓飯到產生宏偉的商業計劃書。有創意的表達、創造性的生活方式與健康和幸福感之間是強關聯的。創造性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喜歡新奇事物,追求和堅持,這也是對生活滿意度很好地預測。當我們心情好、情緒積極的時候,被廣泛地認為是最有創意的狀態,我們對于生活中的問題能看到更多可能性的解決方案。
如果我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未必會感到快樂,但當我們有創意、回顧我們創作的過程時,卻會感受到溫暖和幸福。當我們精神低落時,創造力可以治療我們的抑郁,幫助我們克服壞的情緒。考慮唱首新歌,寫一首小詩,欣賞一部有價值的電影或者吃一頓有創意的晚餐,我們定會發現世界的美好與不同,重新點燃生活的熱情,所以創造力被廣泛用于治療抑郁癥,并有很好的效果。
5.創新與財富
波士頓咨詢集團2015年年底發布了其第十年度全球50大創新型公司排名,這份名單是基于1500名高級管理人員的調查。排名前三的是:
第一名,蘋果 (Apple);第二名,谷歌 (Google);第三名,特斯拉 (Tesla)。三星公司排名第五,汽車制造商豐田排名第六,寶馬排名第七,戴姆勒排名第十。這份報告反映了在過去十年中行業發生的重大改變。有一個驚喜是中國企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騰訊排名第12位,華為排名第45位,聯想排名第50位。著名學者弗雷德里克·泰勒說:“中國企業的創新速度正在加快,他們的創新觀念不斷增加。”印度的名單上有一個公司:塔塔汽車,排名第26位。這50家創新型企業中有29家來自美國。
報告調查發現,企業今天創新的重要性在不斷上升,高管們認為過于漫長的發展時間是創新的最大障礙。這份報告還提出跨行業的技術變化的作用,報告稱:今天數字、移動、大數據和其他技術被用來支持建立創新型組織,也被廣泛運用在從新產品開發到生產再到市場的戰略制定上。
蘋果的一款產品的銷售額曾是整個微軟公司全部產品銷售的總和,蘋果之所以成為最有創新型的卓越企業,是因為蘋果不只是專注于建設創新型的、美麗的產品,也不只是強調建立創新的商業模式,蘋果一直努力創建的是創新體系,蘋果對創新的承諾是文化,而不是過程驅動。如果沒有iTunes和App Store,iPod和iPhone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在蘋果公司,最成功的產品都是從很少的幾個人開始的,沒有嚴格的組織結構或層級結構,更類似于創業公司的模式。“把有趣的想法和新興的技術轉化為產品,必須能夠持續創新,同時需要非常強、非常多的自律性”(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已經建立了一個高效的創新體系,不斷利用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激發新的想法,簡化設計過程,并形成有利可圖的創新型成果。
蘋果不斷展示其成功的創新管理在于用戶友好的產品,天才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已經使蘋果產品無懈可擊。“設計不只是它的樣子,設計是如何舒服的工作”(史蒂夫·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