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涅瓦河畔的冥想
  • 徐新輝
  • 1403字
  • 2020-09-02 14:54:41

綠橋

綠橋(The Green Bridge)位于莫伊卡河和涅瓦大街交會處,它實際上是涅瓦大街的一部分。綠橋長29.3米,寬38.7米,是圣彼得堡又一座寬度大于長度的橋。

1713年,圣彼得堡城市建設如火如荼,日新月異,在涅瓦河左岸今天被稱為涅瓦大街的地方,建成了全城最寬、最長的一條大道。

1717—1718年,在大道橫跨莫伊卡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簡易木橋。1735年,木橋經過維修,進行了防水處理,被漆成綠色。“綠橋”一名,非它莫屬。

綠橋

這座被稱為“綠橋”的簡易木橋在1768年因旁邊修建圣彼得堡警察總署大樓而易名為“警察橋”。1918年10月,它又因俄羅斯“十月革命”,易名為“人民橋”。

1998年,該橋換回原名“綠橋”。

18世紀末,簡易木橋壽終正寢,人們在舊址上又新建成一座木拱橋。1806年,俄羅斯著名工程師和建筑師威廉·海斯蒂(William Haste,1753—1832)設計并建造了一座鑄鐵橋。

這是圣彼得堡第一座鑄鐵橋。新橋落成后,好評如潮,其款式新穎,堅固耐用,成為圣彼得堡鑄鐵橋的建造標準。兩百多年來,伴隨著莫伊卡河的整修治理及涅瓦大街的改造擴建,綠橋經歷多次維修和拓寬,其鑄鐵主架構仍穩若泰山,風采依然。

1842年,涅瓦大街擴建的同時也拓寬了綠橋。1844年,橋面被鋪上瀝青,綠橋成為俄羅斯橋梁建筑史上第一座被鋪上瀝青的橋梁。

1904—1905年,人們在涅瓦大街上修建電車軌道,再次拓寬了綠橋。拓寬工程未涉及橋梁主框架,只在兩側加建了橋墩,支撐起橋身兩側各五排拱式箱梁,用螺栓螺帽加固,用于拓寬路面的承重架構。

這實際上是在綠橋的橋身兩旁各建了一座小拱橋,三橋合一,連成一體,既省工省力,經濟實惠,又新舊同貌,美觀大方。

綠橋橫跨莫伊卡河,是市區通往冬宮廣場的重要通道。綠橋靠近皇宮,見證了羅曼諾夫王朝的榮辱興衰和圣彼得堡的盛衰沉浮。

20世紀初期,俄羅斯內憂外患,羅曼諾夫王朝風雨飄搖。1905年1月9日,史稱“血腥星期日”的大屠殺就發生在綠橋上。

這天,圣彼得堡籠罩在灰蒙蒙的濃霧之中,工人及其家屬、下層市民在神父喬治·蓋蓬(George Gapon,1870—1906)的帶領下,和平游行到冬宮廣場集結,向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遞交請愿信,要求增加工資、縮短工作時間、改善工作條件、施行社會改革和結束日俄戰爭等。

但是,尼古拉斯二世和皇室成員當時不在冬宮,而是在皇村。沙皇并未接到請愿信,這令示威者十分失望。游行隊伍從圣彼得堡四面八方涌入冬宮廣場,當局在冬宮廣場周圍布置大批軍隊(步兵和騎兵)和警察阻擋游行隊伍。

由于綠橋是游行隊伍通往冬宮廣場的要道,大批騎兵和警察把守綠橋。從上午10:00開始,示威者越來越多。眼看局面將要失控,軍警指揮官命令士兵鳴槍示警,企圖控制局面。

但不知哪位士兵亂中出錯,擦槍走火,早已驚慌失措的士兵們以為是軍官下達向示威者開槍的令槍,一齊向示威者開槍,騎兵的馬刀也瘋狂地向示威者砍去。

軍警們正是站在綠橋上向周圍的示威者開槍的。不過,喬治·蓋蓬神父并不在通往綠橋的游行隊伍里,而是在圣彼得堡西南方向的納爾瓦凱旋門(Narva Triumphal Arch)領導另一批示威者向冬宮廣場進發,但也遭到士兵和警察的射擊,死傷四十多人。

綠橋上的軍警向示威者開槍射擊,激怒了示威者,激化了雙方的矛盾。當天,圣彼得堡多處軍警向示威者開槍射擊,造成嚴重流血事件,鮮血染紅了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血腥星期日”激化了國內各階層間的矛盾,也激化了羅曼諾夫王朝和人民群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1905年以“圣彼得堡血腥星期日”為導火索,引發了俄國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最終葬送了羅曼諾夫王朝長達三百多年的專制統治,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高阳县| 湘乡市| 新沂市| 宁强县| 武城县| 巴青县| 双鸭山市| 中西区| 龙门县| 乐亭县| 五莲县| 宁明县| 车险| 航空| 蓬莱市| 富顺县| 墨江| 运城市| 台东县| 焉耆| 鄢陵县| 邹城市| 杨浦区| 昌黎县| 江口县| 新田县| 罗江县| 孟州市| 抚顺市| 固阳县| 靖远县| 鄢陵县| 开原市| 兰州市| 双江| 黑水县| 阳泉市| 三穗县| 新昌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