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何謂文化安全視角

第一節 文化安全的定義

“文化(culture)”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詞語,人們對它并不陌生。但是,要給“文化”下一個簡單而明確的定義,絕非易事。據統計,由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病學家以及其他學者對“文化”一詞給出的定義已多達160多種。據《辭海》的解釋,“文化”一詞有三種含義:其一,從廣義上說,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并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并給予其巨大影響。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通過民族形式的發展,形成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具有民族性,其發展也具有歷史的連續性,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連續性是文化發展歷史連續性的基礎。其二,泛指一般知識,包括語文知識,例如“學文化”就是指學習文字和求取一般知識;又如對個人而言的“文化水平”,是指一個人的知識程度。其三,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所實施的文治和教化的總稱《辭海》(1979年版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第1533頁(有刪減)。。一般認為《辭海》中的“文化”定義代表了我國目前大多數學者的觀點王威孚、朱磊:《關于對“文化”定義的綜述》,《江淮論壇》2006年第2期,第190-192頁。。本書中所說的“文化”依據第一種含義。

1951年,加拿大政府頒布《皇家科學·藝術·教育委員會報告》,明確提出:“我們的軍事防衛能力必須確保國家安全,我們的文化防衛能力也要引起高度重視。文化安全(cultural security)與國防安全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分割。”這是西方最早籠統地使用“文化安全”這一概念的文件程工等:《世界主要國家文化安全政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4頁。。然而,“文化安全”這個概念,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才開始在中國學界出現。中國學者對于文化安全的研究成果首先在于明確提出了“文化安全”這一概念。不過,正如張福貴(2012:13)指出的那樣,“從一種學理的角度來說,對于思想文化的評價與社會政治的評價應該是有不同價值尺度的。思想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活動或者作為精神活動的實踐形式,是不能用‘穩定’‘安全’與否等社會政治評價尺度來衡量的。社會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建立完善的制度來維護合理的秩序,而思想文化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保持文化傳承和思想個性以實現國家民族精神的創新性與活力”,因而至今鮮有對“文化安全”提出清晰定義的論著,更多的是對“文化安全”標準的討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潘一禾。他將“文化安全”置于“非傳統安全”范疇下,明確提出了“文化安全”的四個標準:

(1)政治文化和社會管理制度上的安全感;

(2)傳統文化和獨特價值體系上的安全感;

(3)民族語言和信息傳播上的安全感;

(4)國民教育體系和國民素質上的安全感潘一禾:《文化安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8頁。

另有學者認為,“文化安全問題實質上是一種政治問題,是國家和政府認定一種文化問題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而實施安全化之后形成的,其安全指涉對象和實施主體都是國家和政府。而能夠對一國生存和發展造成威脅的文化安全問題主要有兩類:意識形態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程工等:《世界主要國家文化安全政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0頁。。這一概念有些過窄,實質上把文化安全問題等同于一種政治問題,某種程度上抹殺了文化安全的特性。其實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可以說,政治安全是文化安全問題,但文化安全不一定是政治安全問題。除了從危險層面、指涉對象和實施主體三方面來界定之外,還應該加上文化安全涉及范圍的大小和蔓延趨勢等。文化安全問題容易被忽視,往往是上一代種下隱患,到下一代才凸顯出來。另外,它還容易被掩蓋,需要前瞻性和學者的敏銳,而不是等它成了“政治問題”時再去關注,比如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問題。

事實上,判斷某種文化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考察文化安全與否離不開兩個重要的指標:一是潛在性,二是前瞻性。①文化安全的潛在性。首先是潛在的廣度比較大,波及的人群比較多;其次是潛在的深度比較深,影響人的價值判斷;最后是潛在的長度比較長,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換言之,它不是“政治問題”,但它會演變成政治問題。尤其是涉及年輕人的教育問題,危及“國家形象”的公民素質問題等。②文化安全的前瞻性。程工等人的《世界主要國家文化安全政策研究》講到了一定危害,稱國家納入政府層面考慮的才是“文化安全”問題,恰恰是這樣的思路,有時反而讓文化更加不安全,要防患于未然,有前瞻性。張福貴(2012)也指出,“文化安全不只是對本土文化現狀和當下價值的保護,更是對于文化未來發展潛力的堅信和發展方向選擇的認定。文化安全是在不斷接受強勢文化的挑戰和沖擊的‘不安全’的境遇中,不斷發展自身而實現的”。這其中的“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向”都很好地說明了文化安全問題具有前瞻性的特點,文化安全問題的分析考察需要前瞻性的眼光。文化問題如果等到釀成一定危害、波及面很廣時再去關注,往往是“賊去關門”,難免“為時晚矣”。所以,文化安全問題需要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在這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和教訓。

綜合現有文獻對“文化安全”的定義,可以肯定的是,“文化安全”離不開下列四個維度:一是核心價值觀的安全,二是傳統文化的安全,三是民族語言的安全,四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年輕人的精神安全。本書將用以上文化安全的四個維度,一一解析日本文化,剖析日本人在對外開放時如何做到維護核心價值觀的穩定,如何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如何維護和推廣民族語言,如何妥善處理和應對日本年輕人生活方式上出現的問題。通過這四個維度的考察,發現日本成功背后存在的危機,對我國“文化自信”的加強、“中國夢”的構筑,應有可鑒之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习水县| 蒲城县| 安顺市| 宁陕县| 乌拉特中旗| 克拉玛依市| 扎赉特旗| 和顺县| 天水市| 荣成市| 高邑县| 工布江达县| 乐山市| 汶上县| 汶上县| 搜索| 德州市| 柳江县| 浮山县| 邯郸市| 平阴县| 盐源县| 南江县| 理塘县| 余庆县| 独山县| 马山县| 瓮安县| 文昌市| 措美县| 河东区| 当涂县| 丹阳市| 津市市| 新干县| 巴马| 白朗县| 德清县| 东丽区|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