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林文史雜記
- 謝卓偉
- 1029字
- 2020-09-02 14:53:12
“矮門兒”折射出來的性格
舊時,金林村許多“住家屋”門口,兩扇大門的前面還裝有兩扇矮門(金林人習慣稱之為“門兒”)。白天,家家戶戶開了大門,矮門兒卻總是關著。原來,人出入后都隨手將矮門兒關上,防止戶外的雞犬等牲畜進來。聽長輩們說,這兩扇矮門兒最初并不是用來阻擋牲口的。據說是要擋住被嘉靖皇帝發配嶺南,沿途乞討茍延殘喘的大奸臣嚴嵩!
人們為何如此憎恨嚴嵩?事出有因。
在中國歷史上,嚴嵩可以說是利用首輔之權大肆貪污的典型。史學家說“嚴嵩之納賄,實自古權奸所未有”。他善于諂媚逢迎,深得嘉靖皇帝寵信,因而仕途通達。他位居內閣首輔等要津20多年,權勢滔天,不僅招權納賄無孔不入,而且兇狠地將反對者或貶或罷甚至處死,企圖鉗制百官之口,樹立個人淫威。然而,還是有一批勇于抗爭的官員,沒有被其淫威所嚇倒,“知不可為而為之”,對其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楊繼盛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員。
楊繼盛(1516—1555),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授任南京吏部主事,后調北京任兵部員外郎。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俺答部侵犯邊境,奸臣嚴嵩的同黨大將軍仇鸞請開馬市以和之,楊繼盛上書《請罷馬市疏》,力言仇鸞之舉有“十不可”“五謬”,堅決反對。嚴嵩極力庇護仇鸞。楊繼盛因上疏獲罪被貶狄道(今甘肅臨洮)典史。楊繼盛在狄道期間興辦學校、疏浚河道、開發煤礦,讓妻子張貞傳授紡織技術,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的擁戴。一年后,俺答部依然擾邊,馬市全遭破壞。明世宗知繼盛有先見之明,再度起用他,調為山東諸城縣令,改任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兵部武選司,半年左右連遷四職。但終因明世宗昏庸、朝政昏暗,楊繼盛再次被嚴嵩誣陷下獄,備受嚴刑摧殘。
楊繼盛臨死時,神態安詳,昂首挺胸,視死如歸,當眾放聲吟誦絕命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這一天,嚴嵩終于除掉了這個動搖自己權位的人,殊不知,就在嚴嵩得意忘形的時刻,楊繼盛用他的死向全天下揭露了嚴嵩的真面目,為嚴嵩的垮臺埋下了種子。

“天地同流”的矮門兒
果然,楊繼盛死后七年,嚴嵩父子被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徐階等人斗倒,并不得善終。明穆宗登基后,為前朝冤案平反,楊繼盛是第一人,并追贈其為太常少卿。
后人紛紛以不同的形式紀念這位不屈不撓的直諫英雄,對嚴嵩父子卻恨之入骨。在他們的眼里,奸臣貪官都是衣冠禽獸,連牲畜都不如。
矮門兒的傳說,似乎有點牽強附會,也有可能是文人墨客杜撰出來的,但它卻生動地折射出了金林人愛憎分明的樸素的性格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