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慈祥寺
金林村的西山,曾有一座與香山古剎齊名的宋代寺院——慈祥寺。可惜,慈祥寺這座千年古剎,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慘遭人為破壞,毀于一旦。遺址里僅存石龜和觀音殿上的石雕香爐,看后令人傷感浩嘆。
清·光緒《德慶州志》云:“金林寺,在金林西山。舊名慈祥寺。宋鐘文可建。”[《舊志》國朝同治十三年(1874)修]
慈祥寺地處西山,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雅,建筑結構與佛山神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磚木石結構建筑,占地廣闊,建筑精美。其木雕、磚雕、灰雕及石雕工藝堪稱一絕,可謂巧奪天工。門前有石級排列而上,兩側是小房,供僧人居住。寺前為山門,主體建筑分前、中、后三座。前座有蓋檐,寺門口右側伏一大石龜,龜背上豎著一方刻工精細的石碑,碑文記述著該寺修建的時間及捐助者姓名、捐助金額等內容。左側豎立著一塊高1.2米,寬0.7米的“壽”字碑(傳說該碑早在宋代末期已被人移去;又傳該碑現存放在揭陽市雙峰寺內,不過碑的右側添刻了一行“由肇郡移來”的字樣)。傳說該“壽”字屬神智體,乃五代陳摶老祖所書。粗看該字為一大“壽”字,細觀卻內藏“壽、佛、富、金、林”五字。奇妙之處可與陽朔漓江邊一字成景的“帶”字石刻媲美。前座屏風后面的閣樓上還有一尊降魔伏妖的護法神像。
中座是三寶殿,殿中端坐著如來、文殊、普賢三尊寶佛。三寶殿里有降龍、伏虎、笑獅、騎象、坐鹿、布袋、芭蕉、長眉、歡喜、沉思、過江、探手、托塔、挖耳、看門、開心、舉缽、靜坐十八羅漢分列兩旁,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三寶佛座背后立“韋陀”塑像,與后座觀音像相對。后座的觀音殿中,慈悲為懷的觀音菩薩手持楊柳枝與凈瓶端坐在高高的蓮臺上。雙掌合攏跪在觀音菩薩像前,頭梳髽髻、腰圍兜肚、眉清目秀的童子便是善財童子。傳說善財童子跪地拜師修成正果,還可助觀音菩薩使人起死回生。他們不僅施慈悲于陽間,還施慈悲于陰間,給人以復活的機會。當然,這些只不過是導人向善的神話故事而已。

慈祥寺舊址(徐廷文攝)
前座與中座之間為一大天井,長過四丈,寬三丈有余。天井兩旁均為長廊。中座和后座之間亦有天井相隔,天井右側植有丹桂古樹一株,高及殿檐,花開時節香氣襲人。令世人稱奇的是,山門上“凈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的門聯,與福州鼓山白云峰涌泉寺山門的聯語雷同,不知是巧合,還是另有蹺蹊,無從查考。但聯語作者從“凈地”想到不用掃地,從“空門”想到何須關門,構思奇特,妙語雙關,極具情趣。
隨著金林水鄉景區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人們盼望著這座千年古剎——慈祥寺能早日恢復原貌,重現昔日的光彩。

慈祥寺殘存的石龜(徐廷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