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后的第一本理財書
- 洪佳彪
- 2399字
- 2020-07-24 18:16:52
雖然人間不值得,但“喪”的快樂很簡單
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人間不值得”[3]這句話在95后當中非常流行。其原話是當紅節目制作人李誕在微博上分享的:“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坦誠說,李誕的這句話本意是還算積極的。他的意思是讓年輕人不要太在意世俗紛擾,盡量活得灑脫一點。但很多95后看到了這句話的第一反應卻還是:雖然世事確實不值得你傷心糾結,但為啥我還是覺得“喪”得很?或許人間就不值得我來一趟。
但與這種“喪”氣滿滿的人生觀相匹配的,卻是另一種看似矛盾,實則自然的生活態度:不準不開心。
說到底,菜導覺得相比60后、70后、80后,甚至是出生在95年之前的90后,在剛步入社會的時候,所承受的壓力確實沒有如今的95后大。
各種壓力,讓已經習慣了優渥生活的95后感受到了極大的落差。所以,確實有不少95后在發現了理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之后,第一次明白世界有自己的運行邏輯,并不像此前的家庭和學校生活那樣完美。而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當這些年輕人聚在一起,自然會形成他們獨有的適應方法和處事態度。像“人間不值得”這樣暫時忘記理想、埋頭低調生活的態度或許有點犬儒主義,但也算是95后的無奈之舉。
實際上,像“人間不值得”這樣略顯頹廢的人生態度,不僅僅是中國95后獨有的現象。菜導覺得,這反而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比如在日本,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后,社會結構已基本固化,留給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收入縮水,連一貫信奉的“讀書改變命運”都快成為“癡人說夢”了。于是,很多日本年輕人開始過上了一種與世無爭的“佛系”生活。不愛聚會、避免社交、沉迷煙酒、不想戀愛、熱衷于“宅”[4]……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年輕人盡可能遠離消費,加劇了日本經濟“通貨緊縮”;中老年人手里的日元變得越來越值錢,進而更傾向于購買進口商品,加速了日本的制造業流出;第二產業凋敝,第三產業的容量有限,留給年輕人的工作崗位也變少了;沒有穩定工作的年輕人越發不敢消費,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由于留給年輕人的上升通道也逐步隨著經濟泡沫破碎而關閉,導致很多日本年輕人認為讀書并沒有什么用處,還得背負極大的經濟壓力,所以在日本上大學已經成為一件性價比極低的事情。
在韓國,類似的現象也已經發生。韓國廣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在家里講究孝道權威,在企業講究層級關系,在社會上講究門閥出身,所以年輕人面臨的壓力更為殘酷。如果你了解過那些二十出頭的韓國青年的生活狀態,會發現他們被各方面的約束壓得喘不過氣來。
很多韓國年輕人把自己稱為“N拋世代”,即為了生存,可以拋棄愛情、婚姻、孩子、房子、生活……但真當你拋棄掉生活中這些最寶貴的東西以后,會發現人生已經了無生趣,最后能拋棄的,也就是自己的生命了。所以,現在韓國的自殺率世界最高,出生率世界最低。
菜導介紹韓國和日本年輕人的例子的用意很簡單:大家完全不必對95后“人間不值得”的人生態度過于苛責。與其對95后進行道德壓制,還不如想想怎么合理引導。菜導就發現,身邊有很多年輕人已經陷入“工作—累—花錢解壓—窮—更辛苦地工作—更累—更拼命地花錢”的無解循環(見圖1-1)。

圖1-1 95后情緒惡性循環示意圖
在這個循環里,有的人或許通過超前消費,在短期內用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各種中高端消費品,但也意味著他們需要不停地為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品質工作。而一些年輕人在短暫的享受和快樂后,便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債務泥潭。層出不窮的各種現金貸、消費貸丑聞,就是這么來的。
“不準不開心”這樣的消費主義人生觀之所以能在年輕人中間快速傳播開來,一方面是因為年輕人喜歡通過“買買買、玩玩玩”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而這種提升往往又是極為短暫的,需要不停地補充和刺激。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生活相對優渥的95后,把消費和享樂作為自己身份標識和個性表達的主要手段,所以什么流行就買什么、什么價格高就買什么、什么看起來高端就買什么。
但實際上,所有消費和享受帶來的快感呈邊際遞減。一開始,買一支幾百元的口紅能開心很久,之后幾千元的新手袋也覺得就那么回事,最后上萬元的飾品也只能心動一小會兒了。
也就是說,人的欲望是內心里躁動的巨獸,一旦釋放出來,內心反而會感到更加的空虛。
在購物消費之外,值得95后去努力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有句話說得好:這個世界上,真正具有長久價值、最昂貴的奢侈品就是健康、時間和知識。你如果留意過那些真正成功的富豪們的生活節奏,會發現他們其實過得非常充實、自律、健康。這背后體現出來的,是富人與窮人在自我認知和處世方式上的本質差異。窮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以及如何才能賺到錢;而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來就要做富人,強烈的賺錢意識已融入血液,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
對于95后,菜導想說的是,“不準不開心”的態度并沒有錯,但對你們來說,人間仍然是“值得”的。
首先,中國社會的躍升通道仍然很多,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給了我們足夠多的創新和試錯空間。只要你足夠聰明、足夠大膽、足夠努力,仍然可以實現“咸魚翻身”的夢想。
其次,中國社會并沒有極其嚴苛的階層分隔和權威意識,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下,企業對于年輕人的態度、社會給予年輕人的空間和家庭給予年輕人的支持,都是不錯的。
最重要的是,頹廢而不自知的“不值得”和不斷靠“買買買”稀釋“不開心”,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人的時間可以管理,情緒可以管理,目標可以管理,欲望也一樣。
在菜導看來,人生就像是一條曲折向上的階梯,真正值得你去爭取的東西在高點,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不斷地約束自己,不斷地給自己制定目標計劃,是一個不斷攀爬的過程。
所以別讓獨一無二的你,在各種各樣的“不值得”和“不開心”中隱沒了自己,丟失了明天。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小到一點一滴的記賬,大到幾千一萬的投資;從努力去多考一個證書,到完善職業生涯的規劃,都是你積累財富、豐富人生的開始。
千萬別在人生最富創造力、最有發展潛力的時候,就輕易對未來說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