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討立寨
寂靜的小村,坐落在山腳下,現在已是深夜,家家戶戶都已經熄燈睡覺了。
但是馬蹄聲和人走路的聲音很快打破了這里的寂靜。
李忠和彭義斌等十幾人經過十幾天的趕路,來到了這個山腳下的小村,這是彭義斌的家,泰安州的一個小村子。眾人經過一番商量,最終還是決定先找一個落腳的地方,然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回濟南府是不可能了,現在的濟南府可能已經陷落到韃子手中了,估計已經被韃子給屠了。即使沒有陷落,李忠他們也不想回去了,跟著這樣的朝廷遲早是要把自己的小命給搭上。
索性現在是亂世,逃兵土匪多的是,州縣的官府大佬們現在是人心惶惶,緊閉城門,根本沒有心思去管像李忠這樣的十幾人的逃兵。這些人多的是,每天逃荒的難民都不知道有多少,于是李忠等人也是順利地回到了彭義斌的家。
突然有馬蹄聲傳來,小村闖進了人,家家戶戶都以為是土匪來了,都躲在家中不敢出來,有的迅速地躲到地窖中,還有的已經從后門逃跑了。
但是過了好一會兒,村民們沒有聽見殺人放火的聲音。心中開始琢磨了起來,有膽大的人不聽家人的勸阻跑出來看了看。
“彭大哥回來了,是彭大哥回來了。”
不知道是誰先喊的,這句話瞬間讓小村炸了鍋,人們紛紛從躲藏的地方跑出來,朝村口飛奔而去,無論男女老少,人群中充滿了興奮。
不一會兒,村口就圍滿了人,這些人都是一些婦女、老人和小孩,青壯男人沒有幾個。
起初人群還是興奮地看著李忠和彭義斌他們,但是當大家看見彭義斌那沉默暗淡,透漏著悲傷的臉時,還有他身后那十幾個陌生的面孔時,歡快的情緒很快消失了,人群也是很快地安靜了下來。
“大彭,俺兒呢?狗兒呢?咋沒看見呢?”這時,人群中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顫顫地問道,聲音中帶著明顯的悲傷,似乎他已經猜到了什么。
“你說話啊?大彭,俺兒呢?”婦女哭泣著問道,看著彭義斌沉默的表情,和那紅腫的眼睛,她已經猜到了結果,但是還是忍不住再問了一下,心中還有那么一絲絲的希望。
“劉嬸,狗兒死了,我對不住您,是我的錯,我沒有把大家安全地帶回來。”
彭義斌突然跪在了地上,朝著眾人大聲地說道,全身顫抖,淚水已經奪眶而出。
他的回答直接告訴了所有人想問的問題,也打碎了所有人期待的心。
一年前官府下榜征兵,彭義斌所在的村子有近百人被點到,要去參軍,彭義斌也在其中。
彭義斌在村中很有威望,即使附近的幾個村子都是小有名氣,這一百來人自然是以彭義斌為首,彭義斌也是在出征時像眾人保證一定把大家活著帶回來,這也是安慰大家的親人。
戰場上自然是刀箭無眼,生死由命,一百來人就這樣只有他和另外一個人活了下來,起初是三個,但是張二蛋兒在最后時刻還是沒有逃過一劫。
這些也不能怪彭義斌,但是,李忠了解自己的這位大哥,每次打仗都拼了命地想保住自己的兄弟能夠活下來,但是事與愿違,這些人還是一個一個的離他而去。
彭義斌重情重義,對待兄弟自然是舍命先交。于是心中始終是放不下,越是離家近,越是沉默寡言,總是將大家的死看做是他帶來的。
這時彭義斌的妻子張婉清帶著母親劉氏走了過來,劉氏也是張二蛋的母親,還有張二蛋的妹妹,張蘭兒,也就是張婉清的妹妹,張婉清是大姐,張二蛋是她的弟弟,張蘭兒最小,只有十歲。
她們其實也是早早地圍了過來,只是沒有站在最前面,這時看見跪在地上痛哭的彭義斌。
劉氏顫顫巍巍地被自己的兩個女兒扶著走了過來,張婉清滿臉淚水地看著自己的丈夫,欣慰自己的丈夫活著回來了,但是自己的弟弟沒有回來。張蘭兒則是已經哭起來了,她知道哥哥張二蛋回不來了。姐夫彭義斌身邊就那十幾人,一眼就可以看見有沒有自己的哥哥。
彭義斌看著走到自己身邊的劉氏,哭泣著說道:“娘,二蛋死了,是為了救我才死的。”然后抱著劉氏嚎啕大哭起來,劉氏也跟著哭起來。
彭義斌的話語中充滿了自責和內疚,壓抑的內心此時更是徹底地爆發了。
這時,村口已是哭聲一片,李忠、劉二祖、郝定等都十幾人都被這樣的場景感染了,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眼中也是喊著淚水。
李忠又回憶起了張二蛋和自己之前的日子,傷感自己失去了一個好弟弟,同時更是為這些死去的百姓而悲傷,哭中華百姓要一次一次地忍受著妻離子散的痛苦。
李忠踉蹌地從馬上下來,身邊的劉二祖趕緊幫扶了一把。李忠受傷不輕,所以,在與韃子戰斗中繳獲的幾匹戰馬就分給了他一匹。
李忠一瘸一拐地走到了與彭義斌抱頭痛苦的劉氏跟前,然后突然跪下。
劉氏也是看見了走過來的李忠,心中只是好奇這個清秀的青年是誰,但是李忠朝自己跪下卻讓她吃驚不已。
“大娘,二蛋兒是我兄弟,現在二蛋去了,如果大娘不棄,那就由我李忠來代替二蛋兒,盡二蛋兒未盡的孝。”李忠跪在地上堅定地說道。
李忠是徹底被感動了,他要做自己現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替二蛋兒做一些事情,更是被這位樸實的劉氏所感動。
劉氏看著李忠眼中的那份堅毅,沉默了一下,然后說到:“二蛋兒能有你這樣的兄的是他的福氣,小哥的心意我老太太心領了,小哥不嫌棄我這個快入土的窮老太太。”
“母親大人在上,請受孩兒一拜。”李忠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了劉氏的疑問。
李忠心中也是非常想讓劉氏收下他這個兒子,即可以替二蛋做一些事情,還可以報彭義斌的救命之恩。畢竟李忠來到這個世界之后,讓他活下去的人是彭義斌,有了這些聯系,自然而然讓李忠非常渴望任劉氏做母親,同時也讓他在這個世界上有了一份親情的歸屬。
劉氏聽見李忠的回答之后,突然一愣,然后眼神立刻激動起來,抱著李忠的頭又哭了起來。這個哭聲中夾雜著喜悅,但其中更多的是悲傷,劉氏此時只是想找一個心里安慰而已,并沒有像把李忠真正地看做自己的兒子。
眾人一夜無眠。
轉眼間過了三天,李忠他們的生活也是安定了下來,這幾天李忠一直在劉氏身邊,真正地將劉氏看做了自己的母親,劉氏也是逐漸地接受了李忠這個兒子。
起初看見李忠這樣清秀有氣質的青年,劉氏心中還是有一些抵觸,表示心中感激李忠的好意,但是還是拒絕了李忠當自己兒子的意愿。
但是李忠卻不為所動,堅持任劉氏做母親,再加上彭義斌在一旁勸解,劉氏又看到李忠帶傷的手臂,卻不辭辛苦地陪在自己身邊,心中的節終于解開,接受了李忠。
相比劉氏,張氏姐妹對李忠的認可倒是非常快,尤其是張蘭兒,對李忠這位哥哥非常滿意,歡喜的不已,經常纏著李忠,李忠也對自己的這個妹妹喜歡的不得了。
李忠慢慢地從床上起身,然后走出房間,緩步來到院子里。
忙完劉氏的事情后,李忠這兩天一直在養傷,雖然傷口已經結痂,但是距離痊愈還是有一段時間,彭義斌斷定地說李忠以后不可能再開弓射箭了。
來到院子里,此時已經是正午了。
看見李忠出來,彭義斌急忙叫李忠過來吃飯。
院子中的木桌前圍著彭義斌、劉二祖還有郝定,李忠三人也是一直住在彭義斌家里。
大嫂張婉清已經早早準備好了李忠的碗筷,飯很簡單,都是一次粗茶淡飯,這已經是很好的食物了,現在兵荒馬亂,百姓能活下去就已經不錯了。
李忠看著彭義斌的面色很好,看樣子是已經恢復過來了,想必大嫂張婉清沒少做工作,不然彭義斌也不會這么快的恢復起來。
李忠看著三位哥哥,心中歡喜的不得了,這幾位哥哥都是當時豪杰,能夠和他們相識李忠打心眼里高興。
李忠剛剛坐穩,柴門就被推開了,方郭三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方郭三是和彭義斌一起出去的人中唯一活下來的。
方郭三一進來就是朝李忠他們四人叫了聲:“三位哥哥,李忠弟。”
李忠要比方郭三小,自然是叫李忠弟弟了。
“彭哥,事情都查清楚了。”方郭三開門見山道。
他的話也直接勾起了李忠的興趣,李忠這些天一直忙著安慰劉氏,然后就是養傷,沒有和自己的幾位哥哥怎么交流。
“快說說,情況怎么?”彭義斌急切地問道。
劉二祖和郝定也是豎起了耳朵。
“非常不好,全村口糧頂天還夠吃一個月,這還是省著吃,有的人家這兩天就要斷糧了。”方郭三接過張婉清遞過來的碗筷道。
“女真狗在我們回來的頭兩天又來收了一邊稅,今年一年這已經是第三回了,這稅要比以前多出了近三倍。還是崔大哥東拼西湊才弄夠的,這幫女真狗還讓不讓人活了,聽隔壁村的王小二說,這兩天那些狗官還要再來收糧。”方郭三邊喝著豆子湯便罵罵咧咧地說著,相比是忙了好久餓了,也沒有客氣,在座的都是一個營里的生死兄弟,也沒那么多的規矩。
一旁的張婉清聽完也是嘆了一口氣,然后轉身回屋了,想必也是感嘆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自己的丈夫活著回來了。
“去他娘的,這些女真狗,真想直接把他們都給剁了。”劉二祖脾氣暴,直接罵道。
郝定在一旁勸解了一下劉二祖,他知道自己的這位二哥脾氣。
“這幾天怎么沒有看見老崔?”彭義斌問道。
“想必是帶著程家兩兄弟外出趕活了。”方郭三說道。
彭義斌隨即會意地點了點頭,然后說道:“真是難為老崔了。”
老崔名叫崔天佑,也是彭義斌的同鄉,平日里和彭義斌關系最好,彭義斌參軍前就囑托崔天佑說村里的事都交給你了,以后多操操心。
崔天佑也是綠林豪杰,平日里附近十里八村的有什么紅白喜事,婚喪嫁娶之類的都要請他去,附近江湖上的俠客、豪杰結拜決斗尋仇之類的也找他當個公正。他在泰安一帶混的也是小有名氣,就是人看上去長的老氣了一點,大家于是都叫他老崔,其實年齡和彭義斌差不多。
太平的時候崔天佑生活也是很自在,但是現在兵荒馬亂的,他也是不敢太出去走動,這回不是為了多掙點錢幫村民交稅,他也不會出去這么多天。他和彭義斌一樣早就把小村當成自己的了,有什么事也是一直在前頭。
“這稅咱先用帶回來的錢頂上,然后再出去買點糧食,起碼不能讓大家餓著,先度過眼前再說。”彭義斌幽幽地說道,這錢自然是李忠一直帶在身上的那個。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同意,這也是無奈之舉。
“大哥,你有沒有想過咱們下一步該怎么辦,眼前是對付過去了,但是咱們也不能一直這樣啊。”李忠看大家都沉默時說道。
“四弟說得對,現在是把眼前的困難解決了,但是那天韃子來了怎么辦?那韃子可是要屠殺我們的。”郝定接著李忠說道,他是直接將自己心中的擔憂說了出來,現在大家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有沒有糧食吃,而是有沒有命去吃。
彭義斌和劉二祖都沉默了,他們兩個也清楚,現在韃子鬧得厲害,指不定那天就鬧到泰安來了,泰安緊挨著濟南府,到那時韃子所到之處都是雞犬不留啊。
“不如我們去投紅襖軍怎么樣?聽說在萊州和密州等地,楊安兒和李全的紅襖軍鬧的厲害,已經攻占了幾十座縣城,殺貪官污吏,開倉濟民,深得百姓擁護,已經聚眾幾十萬,大有席卷山東之勢。”彭義斌想了一會兒說道,去投奔了紅襖軍就是等于造反了,所以彭義斌說起來還是很謹慎的,但是他既然說出來了,那就表示心中已經把金朝徹底拋棄了。
“對,大哥說得在理,我們就去投紅襖軍,聽說楊安兒一天就砍了上千多女真狗,還和李全會飲山上,一起指點天下,真是英雄也。”二哥劉二祖興奮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說道。
在他心中非常喜歡這樣的豪杰般的生活,一起殺狗官,一起喝酒吃肉,這些都是江河豪杰向往的生活。
益都人楊安兒,原名楊安國,以賣鞍材為業,人稱楊鞍兒,聚眾起義,后投降金朝,金朝加給刺史、防御使的官職。蒙古軍圍中都,金朝詔令楊安兒領兵戍邊,楊安兒行至雞鳴山,中途逃回山東,再次起兵抗金,以母舅劉全為元帥,攻打莒州、密州等。
濰州農民李全,人稱李鐵槍,與兄李福等起義,響應楊安兒,攻打臨朐,進取益都。
因為起義軍以穿紅襖為標志,所以大家都叫他們為紅襖軍。
紅襖軍在山東這兩年鬧得最兇,他們的事跡也是在山東廣為流傳,甚至被傳的神乎其神。
紅襖軍起義之初確實是發展的很快,這是農民起義軍共同的規律,無路可走的農民為了活下去參加革命,隊伍壯大的快,聲勢浩大。
但是時間一久問題就出現了,訓練不足,武器裝備缺乏,山頭林立,內斗,奢靡享樂,最后還是以失敗收場,李忠知道自己決不能參加紅襖軍。
“我不同意兩位哥哥的意見,這條路根本走不通。”李忠在劉二祖說完之后直接否決了他和彭義斌的意見。
彭義斌等人也是一愣,聽見李忠的話后,不約而同地看向李忠,他們知道自己的這個四弟見識不凡,總是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每次說出之后都很在理。
彭義斌他們知道自己是綠林出身,想什么問題總是義氣為重,小得事情還可以,但是一到了現在這個決定未來命運的時候,自己的那一套就不管用了,這個時候他們就將希望放到了李忠身上,既然李忠否定了他們的建議,那么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四弟,快說說你有什么看法。”郝定在李忠的這三位哥哥中性格最穩,他知道李忠見解不凡,一定有好的想法,所以急切地問道。
“幾位哥哥,我就說說我的想法。”李忠知道眾人的想法,于是直接說道。
“萊州、密州距離我們現在的泰安州路途遙遠,而且幾位哥哥想去投奔楊安兒、李全的紅襖軍一定不會孤身前往,肯定會呼朋喚友,召集一大批人馬再去,這樣到了那里也不會被輕視。”李忠說道。
李忠的一句話說出了彭義斌他們的心聲,是啊,既然是投紅襖軍,反正是造反,那去了也不能再去當一個小卒啊,一定拉上一支隊伍再去,這樣可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也好給個將軍做做。
“這問題就出來,一支隊伍,少則三五百人,多則上千人,再加上家屬,這樣一直龐大的隊伍一路走到密州那邊,諸位哥哥認為可行嗎?且不說官府會不會找麻煩,就是一路上的吃住都是問題。”李忠說道。
這些只是一般的問題,李忠反對的主要原因是不看好紅襖軍,身為穿越者他當然知道紅襖軍最后還是失敗了。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問題,那就是槍打出頭鳥。楊安兒、李全現在鬧得兇,是因為金朝還沒有顧忌到他們,現在蒙古韃子大鬧河南、河北和山東一帶,金朝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韃子身上。但是,一旦韃子撤了,那紅襖軍一定是金朝第一個想除掉的,到那時我們投了紅襖軍弄不好也會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且那時我們是造反,女真狗絕不會手軟。”李忠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也不知道自己的這幾位哥哥能不能明白他的用詞。
聽完李忠的話后,彭義斌他們陷入了沉思,路程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韃子一走,那紅襖軍首當其沖,一定是金庭欲除之而后快的,韃子現在只是燒殺搶掠,沒有占據地盤的意思,天氣一變就會撤軍,這一點彭義斌他們清楚。
“四弟說的對,投奔紅襖軍是萬萬不行的,四弟,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吧。”郝定最先打破沉默,肯定地說道,他知道李忠既然說出了這么多的理由,那么也一定想好了下一步打算了。
李忠有看了一會兒眾人,等到彭義斌和劉二祖、方郭三都給了他肯定的答復之后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忠的打算就是自己立寨,不去投奔別人,兄弟幾人自己干。
李忠隨后說出了自己這么想的原因,首先是金朝無能,跟著這條破船遲早會和它一起完蛋,所以只能自己救自己。泰安州一帶多山,山高林密,易于結寨,而且泰安一帶結寨的豪強、土匪眾多,即使是太平時期也是常見的事,更何況現在這樣的亂世。現在的泰安州到莒州一帶的山林中,結寨聚保的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這一點李忠的三位哥哥最清楚,他們都是江湖中人,平日里也經常和附近山寨來往,寨主、大王的什么認識不少,前些年日子太平時,過年過節的幾人還常會去拜拜山。
而且泰安州一帶雖然沒有直接受到韃子的屠掠,但是被官府迫害的也是民不聊生,沉重的賦稅差役,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這樣也可以容易壯大隊伍。
李忠最后又說:“我們兄弟為什么不在這亂世自己打出一片天下,反而要去成全別人。”
李忠的一些話讓在座的眾人聽的熱血沸騰,都激動不已。尤其是彭義斌和劉二祖,他們兩人知道自己的目光實在是太小了,只為了保命,過一過豪杰的生活,和李忠的想法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自己打一片天下。
郝定聽后哈哈大笑,歡喜地抱住李忠,似乎已經忘記了李忠身上還有傷。
眾人最后一致認同了李忠的意見,決定自己立山頭,自己干。
然后又商量了一些立寨的問題,彭義斌他們又列出了可以和他們一起入伙的人,要多邀請認識的豪杰,壯大自己的實力。
李忠也是歡喜地看著這一切,心中的目標終于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