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二
社會為何非得是這樣的

萬維鋼

科學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課》專欄作者


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非得是今天這個樣子嗎?為什么一定要有等級制呢?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夫一妻制呢?為什么財產是私有的?為什么世界要分成各個國家,各自為政呢?

每當看到人間的苦難、面對壓迫和不公平、思考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總會想到,能不能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

事實上,人類近代史上發生過很多很多次“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直接建立一個新社會的實踐,這些實踐初衷都是美好的。但是結局,要么是大規模的失敗,要么就是只能在很小的范圍內存活。一開始都叫“烏托邦”,后來失敗的太多,描寫這種實踐的小說就被稱為“反烏托邦”。

但是人們仍然在嘗試。美國至今仍有很多個團體在嘗試,就是一幫人湊起來找個地方嘗試一種新的社會生活。英國有個電視節目叫《荒島求生》,找了36個人一起到荒島上生活,說一切規則都自行建立,觀眾極多。但是這個節目開始沒多久,就有7個人離開了。其中有一個人離開的理由特別有意思:他說我參加節目就是想體驗不同的生活,結果在島上制定的規則還是和外面的世界差不多,這太無聊了。

你完全能理解他的想法。我們理所應當可以換一套社會規則!難道不是嗎?但社會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的這本新書《藍圖》告訴你:別想了,人類社會大體上只能如此。

***

這是一個非常強的結論。你要是一個人坐在家里,怎么想都沒法接受這個結論。從邏輯上講,哪怕前面所有建立烏托邦的嘗試都失敗了,也不能證明下一次嘗試就不能成功。要接受這個結論,我們對人性必須有一個根本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人,不是自由的。這不是一個哲學判斷,哲學家現在已經沒有“資格”判斷人性了,這是一個科學認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的科學家對人性有非常強硬的理解和認識。科學家不靠清談空想,他們有兩個最硬的手段。

一個手段是從腦神經科學入手,考察人的認知能力。這門學問研究大腦的硬件限制。人腦不是可以隨便升級的計算機,它并不神奇,有各種認知偏差,容易犯錯誤,接受不了任意的設定。

另一個手段是從進化心理學入手,考察基因和遺傳。如果人類的遠親,比如猩猩,也是這么做事的,幾十萬以來的人類都是這么做事的,那這件事就很可能被寫在基因里,然后再找到具體的基因編碼。如果事實證明基因就是這么規定的,你又能怎樣呢?

人其實是一臺有出廠設置的機器,是一種有生理限制的動物。

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其實早就開始了,也有很多書。比如動物行為學家弗朗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的《黑猩猩的政治》(Chimpanzee Politics)、社會學家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第三種猩猩》(The Third Chimpanzee)、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正義之心》(The Righteous Mind喬納森·海特是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他的著作《正義之心》《象與騎象人》中文簡體字版已由湛廬文化策劃,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編者注。近來還有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的《行為》(Behave)。這些書都是從生理和硬件的角度,告訴你人性是怎么回事。

克里斯塔基斯這本《藍圖》,承續了這個強硬的解釋思路,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為什么非得是這樣的。

***

克里斯塔基斯首先考察了各種你能想象出來的社會關系,包括歷史上的王朝、烏托邦的實踐、沉船事故等極端環境下的小社會、邊遠地區的奇特婚姻風俗,包括他自己參與的一些實驗得出的一般規律,得出的結論簡單來說就是:成功社會的規則都是相似的,失敗社會各有各的規則。

這些成功的規則一共有八點,克里斯塔基斯稱之為“社會套件”,它們共同構成了好社會的藍圖。


1.擁有和識別個人身份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身份,可以互相識別,而不能所有人都匿名,或者都長一樣。

2.愛伴侶和子孫后代:這構成了家庭的基礎。

3.友誼:沒有親緣關系的兩個人,也可以結成友誼。

4.社會網絡:整個社會有社會網絡,讓大家連接在一起。

5.合作。

6.對自己所屬群體的偏好:人們總是更喜歡自己所在的群體,有時候還會為此敵視別的群體。

7.溫和的等級制:所有人的地位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平等。

8.社會學習和教育。


這八點聽著挺平常,但關鍵是你不能改。取消家庭行不行?絕對平等行不行?不行,那樣就不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復雜社會。這些社會套件是由人類的硬件決定的,是人類在進化中經過自然選擇的結果。

當然,成功的社會不可能都是完全一樣的,也許跟自然環境的差別有關系。但是好的社會都符合這八個社會套件的設定,這些套件代表好社會的共性。為什么有這些共性?因為不管怎么自然選擇,各地的人有一個環境,始終都是一樣的。

這個環境就是,有其他人的存在。只要你是人,你能存活和繁衍,你的身邊就必然有其他人的存在。你要和其他人互動,就得遵守一些固定的規則。

克里斯塔基斯找到了好社會的八大特征在人類進化中的邏輯,說明了為什么這些規則能給一個群體帶來進化優勢。然后他又挖掘了人類基因上的硬限制。《藍圖》這本書就好像是一本推理小說,用邏輯鏈條串起各種蛛絲馬跡,能帶給你思維的樂趣。

***

我來說說其中幾個有意思的理論。

為什么不同地區的好社會殊途同歸呢?有個關鍵思想叫“趨同進化”。趨同進化是說,生物進化中能遇到的好東西并不是無限多的,比如你要讓一個動物能飛,翅膀的“設計”就只有那么幾種。

蝙蝠和鳥類在進化歷史上是距離非常遠的物種,它們各自獨立地進化出了飛行的能力,對吧?但是它們的翅膀卻是一樣的。它們并不需要互相抄襲,而是各自不斷試錯,最后發現能飛起來的,就是這種翅膀。

趨同進化最著名的例子是眼睛。人類和章魚早在7.5億年前就分道揚鑣了,我們和章魚的那個共同祖先是沒有眼睛的,然后我們和章魚各自獨立進化出了眼睛,結果這兩種眼睛簡直一模一樣。這種眼睛,在不同的物種身上被獨立進化出來了至少50次。

趨同進化告訴我們,好東西會被大家都用上。為什么各家出品的照相機鏡頭多數都是圓的、手機都是長方形的?因為這樣的設計最合適,只有這樣的產品才能存活下來。

社會進化也是這樣。人類社會也好,大象的、猩猩的社會也好,只要是足夠復雜、能夠長久存在的好社會,就具備那八個套件,大家殊途同歸。

***

再比如,為什么非得是一夫一妻制呢?這是一個漫長的故事,克里斯塔基斯用了好幾章解釋,我給你大概捋一捋。

不管是人類中的男性女性,還是動物中的雄性雌性,不論是自由戀愛還是包辦婚姻,只要發生了性關系并生育了后代,他(它)們之間就會有一種依戀感。這可能是從愛子孫后代引發出來的,也可能是基因決定的,不管怎么說,這個依戀感,就是客觀存在。

依戀感決定了兩性關系往往是固定的,不是今天跟這個人生活,明天跟另一個人生活。最基本的就是男女一加一配對的關系。事實上,從三十萬年前到一萬年前的這段時間內,人類都是一夫一妻制,進入文明時代以后也都是以一夫一妻制為主。人們都是最愛自己的家庭、然后擴展到愛親屬、愛遠親,再到愛社會上的其他人。

你會說,不對啊,很多靈長類動物都是一夫多妻,人類不也有過一夫多妻制嗎?這跟環境和社會有關系。如果環境的生存壓力特別大,雌性都選擇間隔很遠的獨居,那就只能一夫一妻。如果環境適合,大家可以群居了,那的確有一夫多妻,但是這時候,社會開始起作用了。

隨著社會越來越復雜,有些男性發明了一種新的求偶策略。他們不再像以前一樣通過戰斗去爭奪女性,而是改為“追求”女性,比如專門給一位女性提供食物和保護。而女性也會覺得這樣很好,適合依戀感,這樣社會就會往一夫一妻制的方向進化。

到了近代,社會合作會變得更加復雜化,必須讓男性之間更加平等,而一夫一妻制就是最合理的選擇了。

這里還有個有意思的點。以前很多學者認為,是因為父親必須參與照顧后代,人類才是一夫一妻制。克里斯塔基斯的論證則是,因為人類很早就學會了一夫一妻制,父親才會參與照顧后代。

***

再比如社會套件中的第一點,人的身份識別,是怎么來的呢?

你要不是社會學家可能都想不到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呢?這其實對社會有好處。人們能夠互相識別,才能記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社會才能有回報和懲罰機制,才能促進合作,才能是個好社會。

而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這件事可一點兒都不簡單,需要在基因上有特別的布置。負責我們臉部形狀的基因,得有充分的多樣性才行。比如書中的圖9-3中的右圖,說的是人的鼻子寬度和長度之間的相關性,這個相關性幾乎是0,也就是鼻子寬的人既不一定鼻子長,也不一定鼻子短,寬度和長度沒什么關系。這有什么好處呢?這樣人的鼻子才能是多種多樣的。否則如果鼻子的寬度能決定長度,人的相貌就少了一個自由度,長得相像的人就會增多。

圖9-3中的左圖說的是手的寬度和長度有個明顯的正相關,這意味著寬的手通常也是長的手,很多人的手會很相像。所以我們都是看臉識人而不是看手識人。

而這是有代價的:控制手的寬度和長度可能用一個基因就夠了,而控制鼻子的寬度和長度的必須是兩個不同的基因。付出這個代價讓我們收獲了更好的社交互動。

***

這就是科學的手段。人類社會為什么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哪些是基因、哪些是文化、哪些是環境的因素?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不可改變的?現代學者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搜集各方面的證據,無比小心地論證,給你過硬的答案。

我們不能說克里斯塔基斯找到的這八個社會套件就是最終答案,你會看到有些推理環節還不夠確切,但是這是最值得尊重的答案。

民主社會與專制社會不一樣,未來的社會肯定也會跟現代社會不一樣,你也可以去嘗試各種新的組織方式。但是這八個社會套件,可是從大象到猩猩,再到人類的今天,一直沒有變過的。

當我們試圖變化的時候,首先得注意哪些東西是不能變的,沒有這個知識就會犯錯誤。很多國家嘗試過絕對的平等,嘗試過取消家庭,太平天國曾經把人分成男營和女營,美國震顫派烏托邦社區也曾經嚴格禁止男女接觸……所有這些“實驗”,要么很快失敗,要么只能在極小的范圍內存在。為什么?因為它們不符合人類社會的藍圖。


有些書能讓人更激進,這本書能讓你更謹慎。真正讀書多有見識的人,氣質其實是謹慎的。


你離埃麗卡越近,世界就越美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旗县| 舒兰市| 龙陵县| 宁陕县| 鄂尔多斯市| 襄垣县| 吉首市| 余庆县| 葵青区| 司法| 北安市| 恩施市| 固始县| 黄平县| 留坝县| 满城县| 肃北| 屯留县| 略阳县| 哈密市| 英吉沙县| 南雄市| 息烽县| 玉龙| 林周县| 山西省| 孙吴县| 临高县| 民县| 兰溪市| 健康| 信丰县| 金寨县| 济南市| 墨脱县| 华阴市| 桓台县| 贵州省| 包头市| 福安市|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