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活力 魅力 實力: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校友成長錄作者名: 沃健 邵毅平本章字數: 2993字更新時間: 2020-07-31 09:56:27
勝者,經得起磨煉
——記金融與經貿分院2005屆金融學專業校友鄭圣奇
人物名片
鄭圣奇,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2005屆金融與經貿分院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曾擔任班長、模特協會會長,現擔任東方學院校友會副會長。他于2015年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杭州中團實業有限公司并任總經理。他積極倡導設立東方學院“初心遠行”獎學基金,每年向學院捐助獎學金,作為發起人,他向校友和社會愛心人士推薦和募集獎學基金,為大學生扶貧助困。目前,其名下共有6家公司,年總銷售額約達50億元。他的故事,帶有一點傳奇色彩,卻從始至終彰顯出努力與堅持的品格。
積累經驗,厚積薄發
2005—2011年的鄭圣奇還同很多人一樣,處于事業的初探期,一切尚未步入正軌,在自己的事業中不斷摸索著前進。剛剛步入職場的鄭圣奇,主要從事大期貨市場部的分析工作,起初他在這個領域內似乎并不起眼。而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鄭圣奇正是從工作的細節入手,在普通又基礎的工作中,總結心得,積累數據分析經驗,從而使他能夠迅速了解行業發展態勢,也為日后的創業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在金融行業里,“眼高手低”就意味著賺得越多,受到的打擊越大。在期貨市場中,調整心態是很關鍵的一環,因此大期貨市場部的分析工作使得鄭圣奇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正確對待得失。
2011年,鄭圣奇在周圍同事朋友的勸說下,辭去了原來的分析工作,轉向貿易公司。他將自己積累的分析經驗與金融知識有效結合,在貿易市場中獲得了很大的利潤空間。同年7月,一位老板找到了鄭圣奇,希望鄭圣奇能夠幫助自己進行操盤,并承諾給予10%的份額作為回報。于是鄭圣奇接過三千萬元左右的本金,利用金融杠桿操作貿易,僅僅四個月的時間,他將本金翻了一番,使得凈利潤也達到了三千萬元之多。但當時,鄭圣奇剛從企業跳出,還是一位相對單純的社會人,并未與委托人簽署任何協議合同,在幫助獲得巨大的利潤之后,他最后等到的卻是委托人的攜款失蹤。
這件事對鄭圣奇的打擊非常大,他因此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一年之后,鄭圣奇發現同行都在運用他的操盤手法進行操作,并且這一手法開始被人們認可和廣泛運用。這使得鄭圣奇走出陰霾,重整旗鼓,于2013年1月4日,進入藍豐控股集團下的藍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一職,主要負責分析電解銅、大豆、鋁、原油等的市場走勢。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他開始負責國際貿易中銅、PP等產品的進出口的工作。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鄭圣奇將大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實操,再加上多年的數據分析經驗,他在新的崗位中繼續深入學習,積累了四年多管理層的經驗。
學思結合,不斷成長
此時的鄭圣奇,已經畢業10年,但他仍然堅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了解新的領域。鄭圣奇每天睡覺前都會抽取半小時時間閱讀新聞,獲取最新資訊,同時每天進行自我反思和梳理。他認為,當一個人處于困境之中,不能太過于消沉,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并在不足中找尋突破口,養成堅持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獲取新信息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讓自己不斷成長、與時俱進。
在鄭圣奇涉獵房地產業時,很多人是不看好的。當時無論是在經驗上還是在資金方面,鄭圣奇都不占據優勢。但他不甘屈服,利用半年的時間,學習和了解了房地產行業的操作規則。同時,他關注到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所以去北京參觀學習,結交了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公司的領軍人。他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將高新技術產業與房地產項目結合在一起,開辟了一條房地產業的新道路,并從中獲取了可觀的利潤。鄭圣奇強調,在工作和生活當中,一定要關注熱點、了解趨勢,重視政府的政策導向,正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只有當你不斷學習新的事物時,你才有可能遇見機遇、把握機遇。
鄭圣奇的成功在于他不僅要求自己學習,也為員工提供很多學習的機會。他請企業CEO或專業導師對員工進行系統的培訓,為員工報名英語課,甚至送他們去復旦大學學習英語等,只要他們想學,鄭圣奇就會毫不猶豫地給予他們提升自我的機會。
不打沒準備的仗
鄭圣奇說:“在工作中,尤其是金融行業,別人懂的事情,你就算不完全懂,至少也要了解。其次,一定要找到自己在同行中的優勢,注重差異化,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這里所說的“差異化”是鄭圣奇特別強調的點,主要體現在要清楚地知道“我能做什么并且是別人不能做的”,只有這樣,才不容易被他人所替代。
首先,正視自我,明白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其次,確定個人優勢;最后,進一步打造和強化自己。“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是鄭圣奇一直秉承的原則。而這句話,也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2015年11月,鄭圣奇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杭州中團實業有限公司。然而創業之路的艱辛使鄭圣奇的公司在2017年面臨轉型問題。當時,他一手帶起來的骨干由于某些原因離開了公司,核心力量的消失讓業內所有人都認為,他的團隊要垮掉了,沒有人出資相幫,公司便岌岌可危。就在鄭圣奇也認為自己就要撐不下去的時候,一位生意合作伙伴主動出資3億元幫他渡過難關,談好供應商給鄭圣奇對接,甚至為他免費提供了地段較好的辦公地點。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公司排除萬難存活下來,而且越做越好。
十年之久,鄭圣奇終于成就了自己,實現了從“為別人打工”到“為自己打工”的身份轉變,將職業變成了自身的事業。隨后的一年,鄭圣奇所創辦的公司年銷售額達到了1.2億元。從此他的創業生涯一發不可收拾,其名下的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眾的視野:桂宏實業(上海)有限公司,年銷售額達到6億元;濟南魯團實業有限公司,年銷售額達到6億元;香港春風貿易有限公司,年銷售額1.5億美元;香港致遠貿易有限公司,年銷售額2億美元;新加坡安曼公司,年銷售額1.8億美元。
不忘初心,合作共贏
鄭圣奇一直秉持著用人不疑的原則。公司危機時只剩下6個人,但鄭圣奇卻不再對外招人并且直到現在,公司里仍舊只有這6個人一起共事。而對于那些提供渠道或介紹生意的人,鄭圣奇視他們為“中間商”,彼此之間只有合作關系,不會牽扯任何勞動關系。
公司的六人,原本就是共患難的戰友,經歷過企業的生死存亡,卻不曾有過放棄的念頭。因此,鄭圣奇對于他們也是十分的信任。無論是文件的簽署還是資金的運轉,鄭圣奇從不過問。所有的公司事項,包括資金流動在內,在他們這六人的企業內部,都是完全透明的。鄭圣奇表示,預計于2020年,公司將劃分股權給每位員工,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公司的老板,讓每個人都能夠擁有為自己事業打拼的動力。
心懷感恩,情系母校
出身于普通家庭的鄭圣奇,從小居住環境并不好,是他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才有功成和名就。事業成功之余,他更不忘母校的栽培,懷揣著感恩之心,2015年,他倡導設立東方學院“初心遠行”獎學基金,并向學院每年捐助“初心遠行”獎學金,以此回饋母校之情,激勵東方學子。
作為此項基金的發起人,鄭圣奇表示,他將號召東方校友盡自己所能回饋母校,并向社會愛心人士推薦和募集獎學基金,為大學生扶貧助困。不僅在母校設立了獎學金,他還在麗水、西南邊陲等地進行了多次愛心捐贈和結對幫扶,目的就是能夠讓經濟困難的在校大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關懷,不再受經濟問題煩擾。
“樹高千尺不忘根”,作為一名杰出的企業家,鄭圣奇在社會建設中做出了貢獻,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同時,設立“初心遠行”獎學金報答母校的培養,為母校的發展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希望母校可以培養出更多杰出的人才,一起為國家、為母校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