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鄉的光與影
- 王桂宏
- 1734字
- 2020-07-31 09:45:58
打字機戰友
20世紀70年代末,我到蘇州當兵,除了緊張的軍事訓練外,我還有個特長:業余時間寫小說。我是背著90萬字的長篇小說《青春閃光》初稿來到軍營的,全團都知道有個新兵會寫小說。
創作小說,尤其是業余時間寫小說,那可絕對是一件自討苦吃的事。一篇小說修改三四遍,就要謄抄三四遍,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那時沒有電腦,只有打字機。在部隊,只有團一級的機關部門才配備打字機。我作為一名連隊的戰士,是不可能使用打字機的。但我有一個好同學好戰友莫登林,他在業余時間成了我的抄寫員。他無私的友情、剛勁的筆跡,以及從不厭倦的態度為我創作更多的小說做出了巨大的奉獻。他就是我小說創作的打字機。如果沒有這臺“打字機”,我小說創作的產量只能打對折。也就是說,我在蘇州部隊期間的幾年中創作的近百萬字的小說,如果沒有他的謄寫,我只能創作50萬字。想起打字機戰友,他的高大形象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說到打字機莫登林,我倆不但有緣,而且我一直對他十分敬仰。莫登林的老家在港口鎮上溪村,這是我母親的娘家。我們在港口中學一個班讀完三年高中。
我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科都特別好。他更活躍一些,如果他也拿起筆,一定會寫出很出彩的文章。
我倆真是有緣分,提干不久,先后調到一七八師政治部當干事。業余時間,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尤其是我的小說創作。我經常會把小說的構思說給他聽,征求他的意見。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別看他沒有動手寫過小說,但提的意見句句在行。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向我要小說初稿,并十分謙虛地說是想先睹為快。說心里話,小說初稿是不成熟的,誰有那閑情逸致來讀我的不成熟的初稿呀,我的好戰友莫登林愿意,這讓我感動了好幾天。因為作為小說作者,往往都是自信的,寫出來的東西盡管不成熟,心里總希望有人讀,總希望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我寫初稿往往十分潦草,有些地方還會改得亂七八糟。我不忍心浪費好戰友的寶貴時間。有一次,我倆相約周六逛公園。部隊駐地是西兵營,西兵營北面翻過一座古老的石橋,沿著一條綠樹成蔭但不寬闊的石板路,往東走上200米就到了拙政園。我倆走進拙政園,邊逛邊聊天,留下了一段對話,我至今難忘。
“你的小說《開船》一發表,全市都出名了,我這老同學也跟著出名了。”他的話語中充滿了真誠和敬佩。
“哎,寫寫玩玩的!”我謙虛地一笑。
“玩大了!我們作為你的同學都引以為傲。”他話鋒一轉,誠懇地問我中篇小說《野桂花》的創作進度。我曾經跟他聊過這篇小說的大致內容和構思。
“初稿已經寫出來了,大約2萬字,就是改得一塌糊涂。”
“我先睹為快可以嗎?”
“就是太潦草,看不清。”
“反正都是編出來的!”
“晚上我去你宿舍拿初稿。”
“我送去!”
晚上路燈點亮的時候,他來到我宿舍。我真感動。我把初稿交到他手里,心里充滿了歉意。這厚厚一大堆改得亂七八糟的小說草稿,得浪費他不少時間。
兩周過去了,各忙各的工作,沒有再提這件事。周末的晚上,又是路燈點亮的時候,他拿著一大沓小說初稿來到我的宿舍。他把厚厚的一沓稿紙遞到我的手上,詼諧地說:“想不到,你這戀愛談得還真有經驗。寫得不錯,我順便給你抄了一份。”
我這才感到拿在手里的小說稿紙厚度高了,原來他已經幫著謄抄了一遍。我拿著抄寫得工工整整的小說稿子,激動得淚水從眼眶里涌出來。近2萬字的稿子,得熬多少個夜呀!要知道抄寫稿子可是無名英雄。我連連向他表示感謝!沒有什么好感謝他,我只能一個勁兒地夸他的字工整、有力、清晰。
他搖搖頭,臉上總是充滿輕松而令人愉悅的笑容。說心里話,他也是一個排職干部,在師政治部干部科干著舉足輕重的工作,巴結他求他的人不少,但他總是這么輕松地微笑,微笑中向戰友們敞開他寬闊的胸懷。要說欠他的,欠什么我都可以還,唯獨他幫我抄小說這隱名而單調枯燥的活兒,我是永遠無法還他這個人情的。我把他送到宿舍門外的小路上,緊緊地握著他的手感激地說:“下次可不能勞駕你,不能讓你當我的打字機!”
“見外了!我們之間什么感情。你說我是打字機,我樂意!”他松開手,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去。營房的路燈隱藏在茂密的樹葉叢中,昏暗的路燈泛著淡淡的光亮。我愣愣地站在路邊,望著他慢慢消逝的背影。昏暗的燈光中,他的背影顯得那么高大。
“我樂意”這三個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他那無私的友情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