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運輸方式定量分析
典型問題及案例
費率運達時間表和利潤表的選擇
某制造商分別從兩個供應商那里買了共3 000個配件,每個配件單價100元。目前,這3 000個配件是由兩個供應商平均提供,用鐵路、公路和航空三種運輸方式,若以鐵路運輸方式為基準,規定供應商縮短運輸時間,則可以多得交易份額,每縮短一天,可以從交易量中多賺到5%的份額,即150個配件。供應商從每個配件中可賺取占配件(不包括運輸費用)20%的利潤。請在競爭環境下討論供應商做何選擇?
各種費率和運達時間如表1-3所示:
表1-3 各種運輸方式的費率及運達時間

供應商A使用不同運輸方式的利潤比較如表1-4所示:
表1-4 不同運輸方式的利潤

供應商A考慮,如果運輸方式從鐵路轉到公路運輸或航空運輸是否有利可圖。根據利潤比較表,顯然公路運輸利潤最大,但如果考慮服務水平因素,則顯然航空運輸速度最快。如果競爭不激烈,則供應商應當選擇公路運輸;如果競爭激烈,供應商A還要密切注意供應商B可能做出的競爭反應:有可能B選擇鐵路或航空運輸,從而使服務水平高于自己,對客戶有更大的吸引力;B也有可能將客戶搶走,那么A的利潤就是零。
因此,A決策時應時刻關注B的一舉一動。
解讀與闡述
選擇運輸方式的定性分析法具有簡單和實用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在涉及小規模運輸時,借助定性分析,并根據自己的經驗,就可以合理地選用運輸方式;但當涉及大宗運輸貨物,并且從兩到三種方式中選優時,就要借助定量分析。下面介紹兩種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1. 成本比較法
如果不將運輸服務作為競爭手段,使該運輸服務的成本與該運輸服務水平以及相關間接庫存成本之間達到平衡的運輸服務就是最佳服務。既能滿足客戶需求,又能使總成本最低,這就是成本比較法的基本思想。為了進一步說明此種方法,請看下面的例子:
某公司欲將產品從坐落位置A的工廠運往坐落位置B的公司自有倉庫,年運量D為700 000件,每件產品的價格C為30元,每年的庫存成本I為產品價格的30%。公司希望選擇使總成本最小的運輸方式。根據估計,運輸時間每減少一天,平均庫存成本可以減少1%。各種運輸服務的有關參數如表1-5所示:
表1-5 各種運輸服務的相關參數

在途運輸的年存貨成本為ICDT/365,兩端儲存點的存貨成本各為ICQ/2,但其中C值有差別,工廠的儲存點C為產品的價格,購買者儲存點的C為產品價格加上運費之和。
問題:現在有四個運輸方案: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哪個方案是最優方案?問題解決步驟如下:
(1)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核算每種運輸方案的成本(見表1-6)。
表1-6 鐵路、水路運輸成本計算

(2)從表1-7可以看出四種運輸方式總成本最小的是公路運輸,為984 821元,與最高的航空1 387 526元相比,節約了402 705元。
表1-7 公路、航空運輸成本計算

2. 競爭因素法
運輸方式的選擇若直接涉及競爭優勢,則應該考慮用競爭因素。競爭可以幫助購買方選擇能提供較好運輸服務的提供商,這樣供應商可以從更大的訂單中獲取更多利潤,從而彌補為了選取更好的運輸方式而增加的成本。好的運輸方式意味著好的物流服務和更多的利潤,因此,物流供應商之間就有了競爭激勵。當一個供應商為了爭取買方而選擇最佳運輸方式時,參與競爭的其他供應商也會做出相應調整。
在存在競爭的環境中,我們不能只考慮直接成本,還要考慮運輸方式對庫存成本、運輸績效對物流渠道成員對其選擇的影響。回顧本節案例再現,顯然對于供應商A來說,總成本最低的是公路運輸,此時利潤最大。但如果競爭對手B為了爭取同一個客戶,采用鐵路運輸,雖然利潤沒有公路運輸大,但卻提升了物流服務水平;B成功地爭取到了客戶,則A的利潤為零。
運用競爭因素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買方和賣方對彼此的成本都有一定的了解,將促進雙方的有效合作;將自己的成本信息部分反饋給買方,對自己有利。
(2)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買方和供應商都應該采取合理的行動,平衡運輸成本和運輸服務,以獲得最佳收益。
(3)注意價格影響,假如供應商提供的運輸服務優于競爭對手,很可能會通過提高產品的價格來彌補(至少部分彌補)增加的成本。所以,作為運輸服務的買方要衡量產品價格和運輸績效。
(4)運輸費率、產品種類、庫存成本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反應增加了問題的難度,涉及多方利益。
總之,競爭因素法更接近實際情況;但與成本法相比,操作性較差。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最好用競爭因素法;反之,則用成本法。
關鍵點提示
運用定量分析法選擇運輸方式要考慮的問題如下:
1. 如何用成本比較法選擇運輸方式
2. 如何用競爭因素法選擇運輸方式
3. 成本比較法和競爭因素法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