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真相:民眾、政府和市場勢力的失衡與再平衡
- (美)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 2648字
- 2020-08-13 11:20:58
增速放緩
在“二戰”結束后的30多年,即1947~1980年,美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7%;而在過去的30多年,即1980~2017年,美國經濟年均增長率僅為2.7%,降低了整整1個百分點。[1]這個巨額降幅接近30%。
2008年的危機進一步表明,金融危機前幾年記錄在冊的大部分增長都是不可持續的。它建立在國家不計后果投資的基礎之上,這其中房地產市場的過度建設或許就是最好的例證。
國際生活水平的比較
“美國例外論”的其中一部分主張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國家更高,經濟增長率也更高——倒不如說,是美國人已經被引導去相信這一點。人們相信,美國更有效率和生產力。這種信念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美國人認為自己應該超越所有人,因此其他國家應該多購買美國的產品,而美國人應該少購買他國的產品。由此產生了另一種認知上的扭曲,也就是說,如果美國的產品沒有“主導”市場,那美國的競爭對手肯定在作弊。因此,美國的政策建議直接遵循了上述這些簡單的原理:制止他國的作弊行為。如果國際貿易規則不允許美國制止他國作弊,那么規則本身就一定是不正當的。這就是美國實施貿易壁壘的原因,如增加關稅(即對進口商品征稅)或限制配額(即對可進口商品數量進行限制)。直到現在,保護美國國內生產商不受外國競爭影響的保護主義精神顯然仍舊在“發光發熱”。
上述推理的唯一問題就是推理本身的每一步都存在缺陷。因為所有推理的基本前提是:美國是最具生產力、生活水平最高的經濟體。(我們將在第5章中探討其他推理環節。)現實情況是,根據聯合國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衡量生活水平的一個廣義指標),美國排名第13位,略高于英國,而一旦把美國的不平等狀況考慮進去,美國的排名就會下滑到第24位。[2]
2018年,世界銀行發布了自己的“人力資本指數”。該指標反映一個社會對其人民的投資力度,包括在教育、健康和生存能力方面的投資。[3]美國排名第24位,遠低于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亞洲經濟的領跑者,也遠低于北方鄰國加拿大(排名第10位)以及美國大多數歐洲的競爭對手。今天美國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微薄,必然會導致國民未來生活水平低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作為發達國家的官方智庫,每隔幾年就會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進行標準化考試,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學生也參與了這些考試。測試結果表明,美國人在數學方面的排名低于平均水平,在72個參加測試的國家中排名第40位,而美國人在閱讀(第24位)和科學(第25位)方面的表現則稍好一點。[4]這種慘淡的表現一貫如此,美國人未達到基準水平的比例高于OECD平均水平,其頂級選手比例也低于OECD平均水平。加拿大、韓國、日本、英國、挪威、立陶宛和澳大利亞的大學生畢業率(25~34歲之間)都超過了美國,其中加拿大超過了25%,韓國則接近50%。[5]
對人力資本和實物資本的低投資自然會導致較低的生產力增長率。在比較各國的產出水平時,必須要考慮工作時間的差異。美國人的工作時間比其他發達國家的要長,平均每人每年工作1780小時,而其他國家的為1759小時。與法國(1514小時)和德國(1356小時)等一些歐洲國家相比,美國人的工作時間要長得多。[6]但事實上,并不是這些國家的工作時間短,而是他們的假期更長。在美國,正是較長的工作時間帶來了較高的人均收入。事實上,就生產率(每小時產出)而言,在2010~2016年經濟大衰退后,美國的生產率增長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7]
過去30年以來,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比中國慢得多,[8]中國比美國儲蓄得更多,制造得更多,貿易量也更大。[9]
我經常在中國演講,當我把大多數美國人的情況(除了那些位于頂層階級的精英)與統計數據聯系起來時,聽眾都難以置信地看著我。在40年前,中國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而在60年前,中國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人均年收入僅為150美元,[10]被世界銀行標注為“極度貧困”。在短短40年時間里,在全球收入水平基本停滯不前的情況下(除了美國最富有的那批人),中國的收入水平卻增長了10倍以上,[11]超過7.4億人擺脫了貧困。[12]
[1] 某些差異(僅指其中的部分差異),是人口增長速度降低的結果。除人均收入增長從2.3%降至1.7%外,還有其他因素可能導致經濟增長速度降低,如經濟結構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變。試圖提高服務部門的生產率可能會更加困難,但也可能只是因為不夠幸運——與前幾十年相比,當今時代所發明的能夠大幅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技術進步要少得多。然而,我相信除了上述提到的結構變化和運氣不佳之外,還有更多因素發揮著作用。本章中的大多數數據來自標準引述:FRED、美國人口普查、IMF WEO(年度世界經濟展望報告)、OECD和世界收入數據庫。FRED用于計算美國GDP指標。美國人口普查提供實際工資中位數的數據。在比較OECD國家的變量時,使用OECD。世界收入數據庫提供收入分配中各個群體的平均收入和分布位置的數據(最高1%,最高0.1%,最低50%)。
[2] 聯合國最新可用數據為2017年數據。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美國的人均收入排名第7位。在根據購買力平價調整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美國的排名下滑至第11位。
[3] 世界銀行人力資本索引,可參考網站https://www.worldbank.org/en/data/intera-ctive/2018/10/18/human-capital-index-and-components-2018。
[4] 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在2015年做了一項測試。在表現最好的地區(中國上海),只受過10年級教育的學生的受教育程度相當于美國表現最好的馬薩諸塞州的12年級學生。
[5] OECD 2016年的數據。
[6] Hours Worked,OECD,2017年或最新數據,可訪問https://data.oecd.org/emp/hours-worked.htm。
[7] 美國生產力的總增長率為2.3%,而OECD的平均增長率為4.9%。資料來源:https://data.oecd.org/lprdty/gdp-per-hour-worked.htm#indicator-chart。
[8] 購買力平價考慮了不同國家、不同商品的成本不同。2015年,中國的GDP超過了美國。GDP根據當前匯率進行比較,而當前匯率可能會大幅波動。就這些情況而言,中國的GDP仍然低于美國,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大約是美國的五分之一。
[9] 這并不值得奇怪,因為發展中國家必須跟上發達國家的步伐,因此它們的增長率更高——2016年,美國排名第139位。
[10] 世界銀行對此提供了數據,下文列舉了擺脫貧困的人數。
[11] 參見世界財富與收入數據庫。
[12] 特朗普試圖夸大其政策對促進增長的重要性。他試圖追溯到自他當選之日起美國經濟的增長——仿佛想要說明他將改變經濟進程。事實上,即使計算上特朗普任職的第一年,即2017年美國的表現,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實際上也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即使是2016年至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提高了0.76%,這一增速也僅略高于OECD的平均水平(0.64%),遠遠不到美國北部鄰居加拿大(1.55%)的一半。實際上,2016年,加拿大的增長與美國的增長幾乎沒有什么不同。如果有人有理由吹噓自己的成功,那就是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而不是特朗普。2018年,由于財政赤字大幅增加,美國經歷了“高糖效應”,導致實際GDP增長了約3%。但是,突發性增長預計不會持續下去。2019年,美國GDP增長預計將顯著降低。